学术投稿

自拟去脂汤治疗脂肪肝92例

裘东霞;郑黎明

关键词:白拟去脂汤, 脂肪肝, 中医药疗法
摘要:笔者用自拟去脂汤治疗脂肪肝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肝B超检查结果:(1)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2)肝深部回声衰减+~++;(3)肝内血管显示不清.上述三项中只有具备第一加第二项或第三项即可确诊为脂肪肝.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三型腹膜炎26例

    目的:探讨第三型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第三型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继发性腹膜炎相比较.结果:第三型腹膜炎患者手术次数、入住ICU天数、MODS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继发性腹膜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第三型腹膜炎患者死亡率为46.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第三型腹膜炎是一类临床处理棘手的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宇;张琪;张勤;裘华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76例

    中医称视网膜静脉阻塞为暴盲,是较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为取得有效的疗效,笔者从2005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72例72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报告如下:

    作者:周义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NPD-4AE型中药离子导入仪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目的:评价NPD-4AE型中药离子导入仪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NPD一4AE型中药离子导入仪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疗程结束后,HA、PCⅢ、LN和Ⅳ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HBV-DNA阴转者降幅显著大于未阴转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PD-4AE型中药离子导入仪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可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其抗纤维化作用与抗病毒作用呈一致关系.

    作者:汤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胡珂应用引火归原法经验初探

    引火归原乃中医学治疗虚阳浮越、虚火上炎诸证的常用治法,意在引虚火下潜,使浮阳归宅,以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通过对胡珂教授临床处方进行追访、总结.从引火归原法涵义、病因病机、理论依据等角度加以探讨,并总结其应用经验,指导临床.

    作者:龚莉;周文博;邓志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穴位离子导入加服药治疗老年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慢传输性便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其在老人中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病程长,由于粪便在肠道内通过困难,运行时间延长,排出次数减少并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性慢传输性便秘属虚秘范畴.

    作者:杨敏;余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征订、征稿启示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哮喘30例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针法对哮喘患者大呼气流量(PEF)及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3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PEF及中医临床疗效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针法对哮喘患者PEF的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法组;两组针法均能改善哮喘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此效应以前者尤为明显.结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常规针法.

    作者:李雁;邵仲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李宝珍儿科治验三则

    李宝珍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载,先后师从全国著名儿科中医王士相、李少川两位大家,尽得其真传,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现将其临床验案三则整理如下.

    作者:刘伟伟;王国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49例

    我科自2004年9月~2007年12月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军;谢水华;李思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科千金分散片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科千金分散片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52:48为流动相,SHIMADZU VP-ODS(150×4.6 mm)为分析柱,穿心莲内酯紫外检测波长为225 nm,脱水穿心莲内酯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 .结果: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为0.200 4~2.040 0μg,r=0.999 9,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1%,RSD=1.9%;脱水穿心莲内酯线性范围为0.117 2~0.702 4μ,r=0.999 9,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彩霞;徐小岗;李喜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

    本院自2005年6月开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帅永明;涂淑强;徐南云;袁秋文;刘竹晖;秦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熏洗配合针刀剥离术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僵硬症42例

    我院近6年采用中药熏洗、手法、小针刀剥离术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僵硬症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志勤;艾志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目的:观察采用拔伸斜扳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运用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15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临床治愈率5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临床治愈率35%;两组比较,P<0.01.结论:拔伸斜扳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道全;何雁玲;胡元峰;王进;李静;井夫杰;祝木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糖研究技术的概述

    本文对多糖的提取精制技术以及多糖的结构确定做了简略的描述,并对多糖的技术研究的前景进行了粗略的展望.

    作者:周志友;陈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带状疱疹2例

    笔者近几年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疗效较满意,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病案1患者赵某某,女,57岁,退休教师,因感冒后出现左前额及眼睑红痛伴流泪3天,于2006年4月3日前来就诊.

    作者:毛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健脾降逆汤合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30例

    小儿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反流,可表现为上腹痛、烧心、呕吐、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且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作者:林燕;李华;李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转换角色感悟仲景——站在仲景的角度研读《伤寒论》

    提出一种新的<伤寒论>研读方式,提倡通过转换角色,站在仲景的角度去感悟<伤寒论>,并举例说明转换研读方式获得的新体悟、新见解.

    作者:王惠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医用载体胶结合远红外陶瓷材料改良双柏散外敷剂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双柏散外敷剂型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的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治疗组给予改良双柏散外敷患处,对照组给予双柏油膏外敷,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前后比较.双柏油膏组在疼痛、局部肿胀、皮下青紫瘀斑及总体评分等4项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改良双柏散组在疼痛、压痛、局部肿胀、皮下青紫瘀斑及总体评分等5项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在局部肿胀及总体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周琦石;周小军;黄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药饼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泄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其发病机理错综复杂,多和胃肠道动力紊乱、内脏高敏、炎症、精神、情志等因素有关.笔者运用药饼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应彬彬;俞国尧;王国军;黄为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灵龟八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配合普通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采用临床症状改善积分法对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程度及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即灵龟八法配合普通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用灵龟八法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易光强;卢敏;黄毅祥;黎明;黄月莲;杨双银;彭文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