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李宝珍儿科治验三则

刘伟伟;王国达

关键词:李宝珍, 小儿湿疹, 抽动症, 外感发热
摘要:李宝珍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载,先后师从全国著名儿科中医王士相、李少川两位大家,尽得其真传,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现将其临床验案三则整理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蜂针联合中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体会

    笔者近年来应用蜂针联合中药治疗晚期肝癌多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兹结合病案介绍如下:1蜂针疗法简介人类利用蜜蜂螫器官为针具,循经络皮部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蜂针疗法[1].

    作者:葛来安;彭莉莉;杨保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49例

    我科自2004年9月~2007年12月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军;谢水华;李思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糖研究技术的概述

    本文对多糖的提取精制技术以及多糖的结构确定做了简略的描述,并对多糖的技术研究的前景进行了粗略的展望.

    作者:周志友;陈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拟去脂汤治疗脂肪肝92例

    笔者用自拟去脂汤治疗脂肪肝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肝B超检查结果:(1)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2)肝深部回声衰减+~++;(3)肝内血管显示不清.上述三项中只有具备第一加第二项或第三项即可确诊为脂肪肝.

    作者:裘东霞;郑黎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熏洗配合针刀剥离术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僵硬症42例

    我院近6年采用中药熏洗、手法、小针刀剥离术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僵硬症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志勤;艾志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Pilon骨折38例

    笔者自2003年8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Pilon骨折3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9岁,平均36岁;部位:左侧15例,右侧23例;

    作者:朱建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三维正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

    我科采用微电脑控制电动牵引床(颈、腰椎二合一型)和三维正脊仪两种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比较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神笔;王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

    本院自2005年6月开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帅永明;涂淑强;徐南云;袁秋文;刘竹晖;秦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睑带状疱疹2例

    笔者近几年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疗效较满意,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病案1患者赵某某,女,57岁,退休教师,因感冒后出现左前额及眼睑红痛伴流泪3天,于2006年4月3日前来就诊.

    作者:毛永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药对的临床应用概况

    药对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单位,是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临床疗效可靠,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药对在临床的应用,认为深入分析药对配伍用药经验,对于临床遣药组方,揭示方剂作用机理,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作者:徐玉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三型腹膜炎26例

    目的:探讨第三型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第三型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继发性腹膜炎相比较.结果:第三型腹膜炎患者手术次数、入住ICU天数、MODS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继发性腹膜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第三型腹膜炎患者死亡率为46.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第三型腹膜炎是一类临床处理棘手的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宇;张琪;张勤;裘华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医用载体胶结合远红外陶瓷材料改良双柏散外敷剂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双柏散外敷剂型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的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治疗组给予改良双柏散外敷患处,对照组给予双柏油膏外敷,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前后比较.双柏油膏组在疼痛、局部肿胀、皮下青紫瘀斑及总体评分等4项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改良双柏散组在疼痛、压痛、局部肿胀、皮下青紫瘀斑及总体评分等5项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在局部肿胀及总体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周琦石;周小军;黄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孕妇上呼吸道感染60例

    笔者于2006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对门诊部分孕妇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病例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诗耀;艾为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28例

    我科自2007年9月~2009年1月,对28例36足关节内跟骨骨折,采用AO跟骨钢板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里援;高骏;冯炜;吴飞;张松;钱亮;江湘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药穴位离子导入加服药治疗老年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慢传输性便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其在老人中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病程长,由于粪便在肠道内通过困难,运行时间延长,排出次数减少并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性慢传输性便秘属虚秘范畴.

    作者:杨敏;余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危险因素.方法:对1992年9月~2000年12月间,我院创伤骨科治疗的10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病例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9项观察指标年龄、Garden分型、复位质量、钉位结果、内固定是否取出等5个指标对股骨头坏死有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复位质量、Garden分型(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Garden分型是判断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一项重要指标,与骨折复位质量具有相关性.

    作者:黄志荣;张强;胡和军;马泽仁;万春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药饼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泄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其发病机理错综复杂,多和胃肠道动力紊乱、内脏高敏、炎症、精神、情志等因素有关.笔者运用药饼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应彬彬;俞国尧;王国军;黄为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健脾降逆汤合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30例

    小儿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反流,可表现为上腹痛、烧心、呕吐、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且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作者:林燕;李华;李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转换角色感悟仲景——站在仲景的角度研读《伤寒论》

    提出一种新的<伤寒论>研读方式,提倡通过转换角色,站在仲景的角度去感悟<伤寒论>,并举例说明转换研读方式获得的新体悟、新见解.

    作者:王惠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山红景天苷对外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细胞内ATP、AMP以及Pi含量的影响

    目的:测定运动大鼠体内ATP、AMP和Pi的含量变化,从而进一步验证红景天苷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高山红景天苷灌胃大鼠并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和一磷酸腺苷(AMP)的含量,试剂盒方法测定Pi含量变化.高效液相测定结果表明,ATP的质量浓度在0.01~0.1mg/mL范围内,AMP的质量浓度为0.02~5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46 555x-106.98,R2=0.999 9;y=20 583x+1 845.6,R2=0.9991.结果:ATP的含量有上升趋势.AMP含量在6~24小时内成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在12小时出现大值.各组肌细胞无机磷含量在力竭运动后6小时有大值,然后含量降低.结论:高山红景天苷对于调节和维持细胞能量物质并且对减少疲劳和延缓疲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于洪伟;季宇彬;汲晨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