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脾虚湿盛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黄国庆

关键词:脾虚湿盛,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摘要: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驱动性因素,也是引起一系列代谢异常(如代谢综合征)从而导致心血管等并发症的核心.因此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溃结汤保留灌肠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溃结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前者采用辨证治疗给予溃结汤浓缩煎液加地塞米松、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后者采用地塞米松、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2.7%,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治愈率12.8%,总有效率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渍结汤治疗UC疗效明显,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萍萍;王玉宗;汪炜锋;俞伟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毛黄兴治疗葡萄膜炎经验

    葡萄膜炎是眼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常反复发作,致盲率较高,其发病原因复杂.家父毛黄兴老中医在眼科近50年的临床中,对治疗葡萄膜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下是其治疗葡萄膜炎的几种主要辨证治法.

    作者:毛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温胆汤治小儿胃食道反流性咳嗽30例

    有关胃食道反流(GER)在慢性咳嗽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重视,在排除其他咳嗽原因后,笔者对胃食道反流相关性的咳嗽在饮食控制同时用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毕美芬;石伟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5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应用甘草酸二铵针和葡醛酸钠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消脂汤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观察症状、体征,查肝功能血清酶、血脂指标及肝脏B超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酶、血脂指标及肝脏B超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酶、血脂指标及肝脏B超影像学变化,疗效肯定,且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占优.

    作者:余威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旷置疗法治疗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1958年Eis-enhammer 根据肛腺解剖学的资料与Parks首先提出肛隐窝感染学说,并提出把肛门周围脓肿分为腺源性脓肿和非腺源性脓肿两种>[1],前者又称致瘘性脓肿.

    作者:甄曙光;谷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肠炎6例

    自2002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肠炎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1].

    作者:邓昊;张育红;黄玉萍;刘贵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龙胆泻肝汤在耳鼻喉科应用举隅

    笔者近年来将龙胆泻肝汤应用于耳鼻喉科,疗效满意,现举5例介绍:1 旋耳疮(外耳湿疹) 方某某,男,64岁,1998年7月12日初诊.症见右耳前皮肤瘙痒、糜烂渗液5天,渗液多为黄色脂水样,量较多,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系肝胆湿热浸淫耳窍.

    作者:洪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药治疗

    不育症是男科常见病,其中少弱精子症所导致的不育占很大比例,据文献报道,少弱精子症约占男性不育的46%[1],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目前西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尚缺乏理想疗效,而中医药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3],近年来学者对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将有关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郭军;耿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挂线疗法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挂线疗法是中医学的传统特色疗法.传统上只用于肛瘘的治疗.用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是该法治疗肛瘘的延伸,其目的是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二期肛瘘切开挂线术简化为一次手术,以期避免二次手术和缩短疗程.

    作者:孙芳;谢坚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转移性骨肿瘤58例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奥托康)配合中医药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4月住院和门诊的58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用帕米膦酸二钠配合中医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用帕米膦酸二钠配合中医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患者58例,止痛有效率为81.03%,活动能力改善率74.51%,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及感冒样症状.结论:帕米膦酸二钠配合中医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杨维泓;郭勇;姚庆华;陈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急腹症体会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乃小柴胡汤与桂枝汤之复合方也,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将其用量增加至原方的3~4倍,用之治疗急腹症效果良好,现将体会叙述如下,以供参考,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作者:厉启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紫癜性肾炎中西医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及肾脏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基本病变是全身弥漫性坏死性小血管炎.伴肾脏损害者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简称紫癜性肾炎.

    作者:郑栓;舒惠荃;罗静;张志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从脾虚湿盛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驱动性因素,也是引起一系列代谢异常(如代谢综合征)从而导致心血管等并发症的核心.因此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作者:黄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中毒事件成因分析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认为使用中药安全无毒,特别对毒性中药的认识不足,是造成中药中毒事件的根源.虽然发生中药中毒的原因很多,但是,预防中药中毒的关键在于杜绝中药中毒的原因.综合各地区报道,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作者:刘跃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深与通俗

    近集中时间读了星云大师的一些佛学著作.有五本一套的<佛学教科书>.也有四本一套的<星云大师人生修炼丛书>.还有一些讲演稿,很有感触.我是一个佛性极低的人.不可能读了几本书就对佛教学问有多大的了解.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征稿启示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星半通膈散治疗痰瘀互结型中晚期食管癌20例

    目的:现察星半通膈散对痰瘀互结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40例痰瘀互结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用星半通膈散、对照组用氟尿嘧啶(5-Fu)为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变化比较,治疗组在控制食物反流、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星半通膈散能减轻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局部肿瘤缩小有一定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施兰英;张美云;严容;刘华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系统评价与 Meta分析

    目的:运用循征医学方法,对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杂志专业资料.结果:共查及文献204篇,8篇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属低质量文献,共收入病人875例,总优势比(OR)=3.35,95%置信区间(CI)为(2.24~5.02),合并效应检验Z=5.86(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但系统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属低质量文献,其疗效须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

    作者:黄崇政;杜发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茵陈五苓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茵陈五苓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本品中的茵陈、泽泻、肉桂等3味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茵陈五芩丸中咖啡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5%醋酸溶液(9:91);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咖啡酸浓度线性范围在0.016-0.52μg(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1.30%(n=6).结论:所建立的标准能有效地控制茵陈五苓丸的质量.

    作者:孙国泉;利家平;陈新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阿是穴为主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53例

    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老年性关节炎,随着人口老龄化,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存在着增多的趋势,本文选用阿是穴为主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施红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