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高月江;刘汉山;胡继媛

关键词:针刺疗法, 热敏点灸,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桑杏佛花汤治疗小儿咳嗽118例

    笔者应用自拟桑杏佛花汤治疗小儿咳嗽11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70例,女48例;年龄3个月~12岁,其中3个月~1岁22例,1岁~3岁56例,3岁~12岁40例;病程1~15天.52例患儿见咳嗽、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血象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6例患儿仅有咳嗽、流涕、鼻塞,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

    作者:陈正堂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8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2003~2005年门诊病人.经检查排除精神病,乳房肿瘤,慢性结肠炎,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以及属于青春期或更年期月经功能紊乱之妇女.平均年龄33.6岁,小为20岁,大为46岁;病程长5年,短3个月.

    作者:刘霞;谢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理论分析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是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原方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宣肺行水法,以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中常见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临床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作者:邓程国;叶发期;邓克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猪苓汤治肾病三则

    猪苓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组成,具渗利水湿、育阴清热之功效,此方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是为阳明病误下伤阴,津伤有热,水气不利,以及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之证所设.在临床上,我们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肾盂积水、肾结石、乳糜尿等疾病,凡辨证属阴虚水热互结表现为小便不利、排尿涩痛、尿血、水肿等证候者,以猪苓汤化裁治疗每获良效.兹举案例三则于次.

    作者:林琳;盛梅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脑血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目的:观察脑血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时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康片,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全血粘度水平、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作者:潘光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单用与联用治疗咯血的比较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分为普鲁卡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及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组各25例,观察治疗后三组止血的疗效、时间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三组在止血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止血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咯血的时效方面,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且联合应用能使副作用的发生率减低,使用药量减少.

    作者:陈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HPLC测定归芍口服液中阿魏酸及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归芍口服液中阿魏酸及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芍药苷的含量.结果: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9%,RSD为0.95%(n=5);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为0.99%(n=5).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可用于归芍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伤寒论》中细辛应用浅识

    通过对《伤寒论》中应用细辛的方剂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细辛的主要作用和常用临床配伍,以期对临床医生应用该药提供更明确的理论支持.

    作者:董建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1]: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8周,其病因相对复杂,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EC)、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等.并对上述几种咳嗽下了定义,明确了各自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笔者就中医对此类咳嗽的辨证施治,据随韩树人主任临证所得整理如下,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正之.

    作者:王德钧;谈欧;韩树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二仙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二仙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结果:23例治愈,7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8%.结论:二仙加味具有温补肾阳,滋养肾阴,调补冲任等功效,提示该方能够起到延缓天癸枯竭的作用,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陈新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视瞻Ⅰ号治疗陈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42例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底病变,好发于青年男性,虽然其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可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对视力损害严重.我们采用中药视瞻Ⅰ号治疗陈旧性中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寿武林;翁文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降逆补气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呕吐38例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降逆补气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化疗期间常规进行基础止吐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验方降逆补气汤.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呕吐时用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治疗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对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有较好疗效.

    作者:罗雪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合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hs-CRP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合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8例ACS患者分成治疗组31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合剂)和对照组27例(抗凝、溶栓、扩冠等西医常规治疗),为期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s-CRP的浓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够降低ACS患者血浆hs-CRP水平,对ACS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对抗作用.

    作者:叶秀琳;肖河;余蓉;何淑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肢体的治疗作用观察

    通过9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证明脑血管病早期运用系统的康复技术治疗是促进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雷公藤煎剂湿敷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28例

    在皮肤科疾病中,面部接触性皮炎(facial contact dermatitis,FCD)是指颜面部位皮肤接触外界环境物质后通过直接刺激或者间接变态反应而发生炎症性疾患,表现为面部红斑、水肿、丘疹及灼热、瘙痒等.常见的有化妆品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空气传播的接触性皮炎、药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等.使用恰当的外治方法,及时缓解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2005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中药雷公藤煎剂冷湿敷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28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忠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造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出自《医林改错》.方中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此方不但治疗胸中血瘀内停,气血不畅诸证,笔者在临床上还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多种妇产科疾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1例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经过第一肋骨上缘部,或颈椎横突前侧的锁骨上窝部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的血管神经束,受前斜角肌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血管压迫症状.笔者在附属医院随师出诊期间,有幸收治多例,诊断明确,经针刺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道一典型病例如下:

    作者:姜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药配合心理调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

    中草药是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报道也多见,但重视和治疗人格和情绪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报道少见.笔者于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采用柴芩五藤汤加减并配合心理调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与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获效较佳,兹将有关结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按WHO原发性高血压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36例(除外合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其它疾病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35~66岁,平均45岁;病程3~15年,平均5年.按国际高血压联盟制订的高血压分级标准:Ⅰ级(收缩压18.6~21.2 kPa,舒张压12.0~13.2kPa 3例,Ⅱ级(收缩压21.3~23.8 kPa,舒张压13.3~14.5 kPa)15例,Ⅲ级(收缩压≥23.9 kPa.舒张压≥14.6 kPa)12例.

    作者:韦冠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122例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颇为棘手,西药疗效欠佳.笔者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金匮肾气丸(改用汤剂)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1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寿仁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