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肢体的治疗作用观察

王健

关键词:康复技术, 脑血管病, 临床运用
摘要:通过9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证明脑血管病早期运用系统的康复技术治疗是促进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陈昆山治疗重型肝炎经验拾零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昆山教授在临床40余年中,擅长治疗各种肝病.笔者有幸从师陈老,临证中获益良多.现介绍如下:(1)本病早中期,重视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陈老认为重型肝炎的整个病程中,以热毒瘀结于血分为主要病理特点.尤其在本病早中期,热毒之邪较甚,所以在临证组方时特别重视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治法.自拟重肝基本方(茵陈蒿、栀子、大黄、黄芩、虎杖、青黛、赤芍、丹参、紫草、甘草).

    作者:章友安;戴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后便秘

    便秘在中风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患者多口服数种通便药无效,只能通过灌肠才能暂时缓解痛苦,而且随着病程延长,有加重趋势,越通越重.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中风发生的可能性[1].中医药对治疗中风后便秘有独特的疗效,如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参以活血化瘀之品,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华英;胡慧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自拟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目的:观察自拟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通常在经前1周服乳消汤,日1剂;结合心情调节.结果:50例中,治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杜宇田;武永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遗尿31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小3岁,大12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1年内12例,1年以上19例).2 治疗方法硫磺6 g、五倍子12 g、益智仁6 g、大葱30 g研末,调拌麻油,敷贴患儿脐部(神阙穴),外用纱布固定.2天换药1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嘱家长掌握患儿排尿习惯,逐步引导为规律性定时排尿,每日晚饭后适当控制饮水量,对虚弱患儿加强营养,避免惊恐.

    作者:苏慧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单用与联用治疗咯血的比较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分为普鲁卡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及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组各25例,观察治疗后三组止血的疗效、时间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三组在止血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止血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咯血的时效方面,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且联合应用能使副作用的发生率减低,使用药量减少.

    作者:陈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月江;刘汉山;胡继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肢体的治疗作用观察

    通过9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证明脑血管病早期运用系统的康复技术治疗是促进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雷公藤煎剂湿敷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28例

    在皮肤科疾病中,面部接触性皮炎(facial contact dermatitis,FCD)是指颜面部位皮肤接触外界环境物质后通过直接刺激或者间接变态反应而发生炎症性疾患,表现为面部红斑、水肿、丘疹及灼热、瘙痒等.常见的有化妆品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空气传播的接触性皮炎、药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等.使用恰当的外治方法,及时缓解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2005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中药雷公藤煎剂冷湿敷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28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忠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猪苓汤治肾病三则

    猪苓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组成,具渗利水湿、育阴清热之功效,此方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是为阳明病误下伤阴,津伤有热,水气不利,以及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之证所设.在临床上,我们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肾盂积水、肾结石、乳糜尿等疾病,凡辨证属阴虚水热互结表现为小便不利、排尿涩痛、尿血、水肿等证候者,以猪苓汤化裁治疗每获良效.兹举案例三则于次.

    作者:林琳;盛梅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目的:客观评价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对照组予心理、饮食治疗及西药口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阙穴隔姜灸疗法为腹泻型IBS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波;颜春艳;谢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附子理中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附子理中汤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所致诸症,兹将张卫华主任医师用其治疗疑难杂症验案六则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作者:朱黎红;王秋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与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获效较佳,兹将有关结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按WHO原发性高血压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36例(除外合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其它疾病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35~66岁,平均45岁;病程3~15年,平均5年.按国际高血压联盟制订的高血压分级标准:Ⅰ级(收缩压18.6~21.2 kPa,舒张压12.0~13.2kPa 3例,Ⅱ级(收缩压21.3~23.8 kPa,舒张压13.3~14.5 kPa)15例,Ⅲ级(收缩压≥23.9 kPa.舒张压≥14.6 kPa)12例.

    作者:韦冠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1]: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8周,其病因相对复杂,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EC)、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等.并对上述几种咳嗽下了定义,明确了各自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笔者就中医对此类咳嗽的辨证施治,据随韩树人主任临证所得整理如下,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正之.

    作者:王德钧;谈欧;韩树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二仙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二仙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结果:23例治愈,7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8%.结论:二仙加味具有温补肾阳,滋养肾阴,调补冲任等功效,提示该方能够起到延缓天癸枯竭的作用,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陈新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122例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颇为棘手,西药疗效欠佳.笔者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金匮肾气丸(改用汤剂)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1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寿仁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伤寒论》中细辛应用浅识

    通过对《伤寒论》中应用细辛的方剂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细辛的主要作用和常用临床配伍,以期对临床医生应用该药提供更明确的理论支持.

    作者:董建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止泻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2例

    自2005年10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自拟止泻汤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对症处理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2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解德平;解淑梅;尹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攻补兼施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0例

    目的:研究中药经验方外敷内服、攻补兼施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总疗效、治疗前后Ficat分级情况变化以及X线表现改善情况.结果:该治法总有效率70%,治疗前后Ficat分级情况以及X线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经验方外敷内服、攻补兼施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

    作者:吴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慢性盆腔炎192

    慢性盆腔炎是现代医学名称,属中医学带下和癥瘕、积聚之范畴.3年来,本人用加味金铃子散医治本病19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

    笔者于2004年12月~2007年2月,以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03例,按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病程3个月~2年;肾结石32例,输尿管结石26例.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9~58岁,平均38.6岁;病程3个月~2年零3个月;肾结石25例,输尿管结石20例.2组患者结石大小、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钟连江;沈荣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