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56例

肖玉玲

关键词:捏脊疗法, 小儿厌食症
摘要:笔者以捏脊为主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唐山市中医院及新加坡唐山中医院,我们同时观察2个不同地区门诊患儿共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10个月~11岁;病程2个月~4年.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目的:观察自拟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通常在经前1周服乳消汤,日1剂;结合心情调节.结果:50例中,治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杜宇田;武永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伤寒论》中细辛应用浅识

    通过对《伤寒论》中应用细辛的方剂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了细辛的主要作用和常用临床配伍,以期对临床医生应用该药提供更明确的理论支持.

    作者:董建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附子理中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附子理中汤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所致诸症,兹将张卫华主任医师用其治疗疑难杂症验案六则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作者:朱黎红;王秋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降逆补气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呕吐38例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降逆补气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化疗期间常规进行基础止吐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验方降逆补气汤.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呕吐时用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治疗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对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有较好疗效.

    作者:罗雪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猪苓汤治肾病三则

    猪苓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组成,具渗利水湿、育阴清热之功效,此方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敛邪,是为阳明病误下伤阴,津伤有热,水气不利,以及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之证所设.在临床上,我们对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肾盂积水、肾结石、乳糜尿等疾病,凡辨证属阴虚水热互结表现为小便不利、排尿涩痛、尿血、水肿等证候者,以猪苓汤化裁治疗每获良效.兹举案例三则于次.

    作者:林琳;盛梅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二仙汤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二仙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结果:23例治愈,7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8%.结论:二仙加味具有温补肾阳,滋养肾阴,调补冲任等功效,提示该方能够起到延缓天癸枯竭的作用,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陈新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122例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颇为棘手,西药疗效欠佳.笔者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金匮肾气丸(改用汤剂)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1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寿仁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月江;刘汉山;胡继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方验案三则

    1 麻杏石甘汤治痰热壅肺之哮喘郭某,男,74岁,活动后气喘、咳嗽3天.有糖尿病、高血压多年,体形肥胖,稍动即喘,喉中哮鸣,鼻塞流涕,畏热多汗,咳嗽,痰黄或黑量多,大便燥结,小便少,舌暗边有齿痕、苔薄黄腻,脉浮细滑.查体: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界向左下扩大,房颤律,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胸片:双肺纹理增多紊乱.

    作者:杜丽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浅析杨继洲辨证取穴

    明代杰出的针灸医家杨继洲,名济时,徙州(今浙江省衢县地区)人.所撰《针灸大成》,集明代以前针灸之精华,在学术研究上享有盛誉.全书共十卷,卷九载有杨氏医案31则,计33例,29例为针灸案例(包括针灸,中药兼施4例).其辨证取穴,给后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范例.现就其辨证取穴特点简要分析如下:

    作者:曹敏;柯长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骨转移瘤误诊1例

    骨转移瘤因其压迫神经,表现出腰部或伴有腿部疼痛,常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临床上极易误诊,今将1例误诊报道如下.

    作者:沈洁;李忠仁;沈梅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梅核解郁汤加减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梅核气20例

    目的:观察梅核解郁汤加减配合心理咨询共同治疗梅核气的远近期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入中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组与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各20例,一年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的变化及一年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一年后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药配合心理治疗比传统的单纯中药治疗在预防梅核气复发上作用显著.

    作者:谭杰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1例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经过第一肋骨上缘部,或颈椎横突前侧的锁骨上窝部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的血管神经束,受前斜角肌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血管压迫症状.笔者在附属医院随师出诊期间,有幸收治多例,诊断明确,经针刺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道一典型病例如下:

    作者:姜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吴良村诊治原发性肺癌经验

    浙江省中医院吴良村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肿瘤临床及教研40余载,学贯中西,学验俱丰,对肺癌的治疗颇有研究,有独特的诊治思路和辨证用药特色,形成了养阴清热、解毒散结为主的学术思想,临床屡见奇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于导师丰富临床经验中觅得一鳞半爪,现介绍如下:

    作者:章继民;马高祥;赵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理论分析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是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原方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宣肺行水法,以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中常见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临床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作者:邓程国;叶发期;邓克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8例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60例60眼门诊及住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均应用活血利水的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6周,6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6.7%.治愈率66.7%.结论:活血利水法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目的:客观评价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对照组予心理、饮食治疗及西药口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阙穴隔姜灸疗法为腹泻型IBS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波;颜春艳;谢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HPLC测定归芍口服液中阿魏酸及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归芍口服液中阿魏酸及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芍药苷的含量.结果: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阿魏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9%,RSD为0.95%(n=5);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为0.99%(n=5).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可用于归芍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脑血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目的:观察脑血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时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康片,疗程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全血粘度水平、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康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作者:潘光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方治疗交接出血验案4则

    1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贾某,32岁,2005年6月4日初诊.末次月经5月15日来潮,6天净,经净之后交接出血10天未净,血量少,色暗红,无血块,伴小腹抽痛下坠感.平素月经正常,带下不多,伴异味,纳可,寐安,二便正常.

    作者:马大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