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8例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活血利水法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60例60眼门诊及住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均应用活血利水的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6周,6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6.7%.治愈率66.7%.结论:活血利水法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杨继洲辨证取穴

    明代杰出的针灸医家杨继洲,名济时,徙州(今浙江省衢县地区)人.所撰《针灸大成》,集明代以前针灸之精华,在学术研究上享有盛誉.全书共十卷,卷九载有杨氏医案31则,计33例,29例为针灸案例(包括针灸,中药兼施4例).其辨证取穴,给后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范例.现就其辨证取穴特点简要分析如下:

    作者:曹敏;柯长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儿回春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小儿回春丸是由麝香、牛黄、冰片等多味中药制成的一个用于小儿急惊抽搐、痰涎壅盛、神昏气喘、烦躁发热,对小儿因时疫外感所引起的痰热惊风、烦躁神昏为相宜的中成药,笔者建立了小儿回春丸中的冰片、天竺黄、胆南星鉴别方法和朱砂中汞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作者:胡奕军;胡奕勤;黄立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肢体的治疗作用观察

    通过9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证明脑血管病早期运用系统的康复技术治疗是促进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后便秘

    便秘在中风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患者多口服数种通便药无效,只能通过灌肠才能暂时缓解痛苦,而且随着病程延长,有加重趋势,越通越重.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中风发生的可能性[1].中医药对治疗中风后便秘有独特的疗效,如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参以活血化瘀之品,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华英;胡慧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攻补兼施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0例

    目的:研究中药经验方外敷内服、攻补兼施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总疗效、治疗前后Ficat分级情况变化以及X线表现改善情况.结果:该治法总有效率70%,治疗前后Ficat分级情况以及X线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经验方外敷内服、攻补兼施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

    作者:吴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合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hs-CRP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合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8例ACS患者分成治疗组31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合剂)和对照组27例(抗凝、溶栓、扩冠等西医常规治疗),为期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s-CRP的浓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够降低ACS患者血浆hs-CRP水平,对ACS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对抗作用.

    作者:叶秀琳;肖河;余蓉;何淑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0例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均内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每日1剂并配合电针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观察1~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临床治愈96例(53.3%),有效70例(38.9%),无效14例(7.8%),总有效率为92.2%.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缓解疼痛,消除肿胀,防止复发,疗效可靠.

    作者:王兴凯;谢宗宏;王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骨转移瘤误诊1例

    骨转移瘤因其压迫神经,表现出腰部或伴有腿部疼痛,常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临床上极易误诊,今将1例误诊报道如下.

    作者:沈洁;李忠仁;沈梅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8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2003~2005年门诊病人.经检查排除精神病,乳房肿瘤,慢性结肠炎,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以及属于青春期或更年期月经功能紊乱之妇女.平均年龄33.6岁,小为20岁,大为46岁;病程长5年,短3个月.

    作者:刘霞;谢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遗尿31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小3岁,大12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1年内12例,1年以上19例).2 治疗方法硫磺6 g、五倍子12 g、益智仁6 g、大葱30 g研末,调拌麻油,敷贴患儿脐部(神阙穴),外用纱布固定.2天换药1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嘱家长掌握患儿排尿习惯,逐步引导为规律性定时排尿,每日晚饭后适当控制饮水量,对虚弱患儿加强营养,避免惊恐.

    作者:苏慧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经方治疗交接出血验案4则

    1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贾某,32岁,2005年6月4日初诊.末次月经5月15日来潮,6天净,经净之后交接出血10天未净,血量少,色暗红,无血块,伴小腹抽痛下坠感.平素月经正常,带下不多,伴异味,纳可,寐安,二便正常.

    作者:马大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的理论分析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是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原方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宣肺行水法,以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中常见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临床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作者:邓程国;叶发期;邓克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雷公藤煎剂湿敷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28例

    在皮肤科疾病中,面部接触性皮炎(facial contact dermatitis,FCD)是指颜面部位皮肤接触外界环境物质后通过直接刺激或者间接变态反应而发生炎症性疾患,表现为面部红斑、水肿、丘疹及灼热、瘙痒等.常见的有化妆品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空气传播的接触性皮炎、药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等.使用恰当的外治方法,及时缓解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2005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中药雷公藤煎剂冷湿敷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28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忠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自拟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

    目的:观察自拟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通常在经前1周服乳消汤,日1剂;结合心情调节.结果:50例中,治愈4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乳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杜宇田;武永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造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出自《医林改错》.方中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此方不但治疗胸中血瘀内停,气血不畅诸证,笔者在临床上还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多种妇产科疾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降逆补气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呕吐38例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降逆补气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化疗期间常规进行基础止吐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验方降逆补气汤.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呕吐时用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治疗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对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有较好疗效.

    作者:罗雪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单用与联用治疗咯血的比较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分为普鲁卡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及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组各25例,观察治疗后三组止血的疗效、时间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三组在止血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止血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咯血的时效方面,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且联合应用能使副作用的发生率减低,使用药量减少.

    作者:陈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与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获效较佳,兹将有关结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按WHO原发性高血压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36例(除外合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其它疾病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35~66岁,平均45岁;病程3~15年,平均5年.按国际高血压联盟制订的高血压分级标准:Ⅰ级(收缩压18.6~21.2 kPa,舒张压12.0~13.2kPa 3例,Ⅱ级(收缩压21.3~23.8 kPa,舒张压13.3~14.5 kPa)15例,Ⅲ级(收缩压≥23.9 kPa.舒张压≥14.6 kPa)12例.

    作者:韦冠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1]: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8周,其病因相对复杂,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EC)、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等.并对上述几种咳嗽下了定义,明确了各自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笔者就中医对此类咳嗽的辨证施治,据随韩树人主任临证所得整理如下,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正之.

    作者:王德钧;谈欧;韩树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郁证、焦虑症、抑郁发作中西医辨析

    情志医学是传统中医学的精华之一,本着现代中医临床研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突出应用的原则,澄清中医的病症与现代医学中病名诊断的部分概念,将更有助于达到闻道求之以理的目的.

    作者:王维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