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凯;谢宗宏;王雷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60例60眼门诊及住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均应用活血利水的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6周,6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6.7%.治愈率66.7%.结论:活血利水法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草药是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报道也多见,但重视和治疗人格和情绪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报道少见.笔者于2002年1月~2006年1月在采用柴芩五藤汤加减并配合心理调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通过9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证明脑血管病早期运用系统的康复技术治疗是促进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便秘在中风病中,既可作为诱发因素,又可作为一种病理状态持续存在.患者多口服数种通便药无效,只能通过灌肠才能暂时缓解痛苦,而且随着病程延长,有加重趋势,越通越重.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有助于降低中风发生的可能性[1].中医药对治疗中风后便秘有独特的疗效,如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参以活血化瘀之品,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华英;胡慧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小3岁,大12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1年内12例,1年以上19例).2 治疗方法硫磺6 g、五倍子12 g、益智仁6 g、大葱30 g研末,调拌麻油,敷贴患儿脐部(神阙穴),外用纱布固定.2天换药1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嘱家长掌握患儿排尿习惯,逐步引导为规律性定时排尿,每日晚饭后适当控制饮水量,对虚弱患儿加强营养,避免惊恐.
作者:苏慧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2003~2005年门诊病人.经检查排除精神病,乳房肿瘤,慢性结肠炎,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以及属于青春期或更年期月经功能紊乱之妇女.平均年龄33.6岁,小为20岁,大为46岁;病程长5年,短3个月.
作者:刘霞;谢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80例肛瘘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42例,传统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可明显减轻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喻小红;伍美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常因崩和漏交替发作,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自2000年以来,笔者自拟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加味方治疗崩漏60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玉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底病变,好发于青年男性,虽然其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可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对视力损害严重.我们采用中药视瞻Ⅰ号治疗陈旧性中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寿武林;翁文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均内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每日1剂并配合电针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观察1~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临床治愈96例(53.3%),有效70例(38.9%),无效14例(7.8%),总有效率为92.2%.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配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缓解疼痛,消除肿胀,防止复发,疗效可靠.
作者:王兴凯;谢宗宏;王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盆腔炎是现代医学名称,属中医学带下和癥瘕、积聚之范畴.3年来,本人用加味金铃子散医治本病19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客观评价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对照组予心理、饮食治疗及西药口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阙穴隔姜灸疗法为腹泻型IBS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波;颜春艳;谢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小儿回春丸是由麝香、牛黄、冰片等多味中药制成的一个用于小儿急惊抽搐、痰涎壅盛、神昏气喘、烦躁发热,对小儿因时疫外感所引起的痰热惊风、烦躁神昏为相宜的中成药,笔者建立了小儿回春丸中的冰片、天竺黄、胆南星鉴别方法和朱砂中汞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作者:胡奕军;胡奕勤;黄立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二仙加味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结果:23例治愈,7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8%.结论:二仙加味具有温补肾阳,滋养肾阴,调补冲任等功效,提示该方能够起到延缓天癸枯竭的作用,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陈新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分为普鲁卡因组和垂体后叶素组及普鲁卡因和垂体后叶素联合组各25例,观察治疗后三组止血的疗效、时间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三组在止血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止血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咯血的时效方面,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垂体后叶素,且联合应用能使副作用的发生率减低,使用药量减少.
作者:陈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与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例,获效较佳,兹将有关结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按WHO原发性高血压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取原发性高血压门诊患者36例(除外合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其它疾病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35~66岁,平均45岁;病程3~15年,平均5年.按国际高血压联盟制订的高血压分级标准:Ⅰ级(收缩压18.6~21.2 kPa,舒张压12.0~13.2kPa 3例,Ⅱ级(收缩压21.3~23.8 kPa,舒张压13.3~14.5 kPa)15例,Ⅲ级(收缩压≥23.9 kPa.舒张压≥14.6 kPa)12例.
作者:韦冠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浙江省中医院吴良村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肿瘤临床及教研40余载,学贯中西,学验俱丰,对肺癌的治疗颇有研究,有独特的诊治思路和辨证用药特色,形成了养阴清热、解毒散结为主的学术思想,临床屡见奇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于导师丰富临床经验中觅得一鳞半爪,现介绍如下:
作者:章继民;马高祥;赵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是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原方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宣肺行水法,以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中常见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临床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作者:邓程国;叶发期;邓克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77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8例,西医组39例.中西医组用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丸+NP(异长春花碱+顺铂)方案治疗;西医组单用NP方案.结果:中西医组和西医组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75.22天和129.88天,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7.06天和221.68天,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NSCL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宏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造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出自《医林改错》.方中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桔梗、牛膝而成,此方不但治疗胸中血瘀内停,气血不畅诸证,笔者在临床上还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多种妇产科疾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聪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