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田;武永仙
附子理中汤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所致诸症,兹将张卫华主任医师用其治疗疑难杂症验案六则整理如下,以飨同仁.
作者:朱黎红;王秋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保守治疗颇为棘手,西药疗效欠佳.笔者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金匮肾气丸(改用汤剂)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1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寿仁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常因崩和漏交替发作,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自2000年以来,笔者自拟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加味方治疗崩漏60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玉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昆山教授在临床40余年中,擅长治疗各种肝病.笔者有幸从师陈老,临证中获益良多.现介绍如下:(1)本病早中期,重视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陈老认为重型肝炎的整个病程中,以热毒瘀结于血分为主要病理特点.尤其在本病早中期,热毒之邪较甚,所以在临证组方时特别重视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治法.自拟重肝基本方(茵陈蒿、栀子、大黄、黄芩、虎杖、青黛、赤芍、丹参、紫草、甘草).
作者:章友安;戴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情志医学是传统中医学的精华之一,本着现代中医临床研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突出应用的原则,澄清中医的病症与现代医学中病名诊断的部分概念,将更有助于达到闻道求之以理的目的.
作者:王维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月江;刘汉山;胡继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77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8例,西医组39例.中西医组用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丸+NP(异长春花碱+顺铂)方案治疗;西医组单用NP方案.结果:中西医组和西医组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75.22天和129.88天,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7.06天和221.68天,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NSCL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宏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是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原方使用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宣肺行水法,以自拟加减止嗽散治疗外感咳嗽中常见的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临床效果显著.兹介绍如下.
作者:邓程国;叶发期;邓克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80例肛瘘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42例,传统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渗出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可明显减轻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喻小红;伍美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药经验方外敷内服、攻补兼施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60例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总疗效、治疗前后Ficat分级情况变化以及X线表现改善情况.结果:该治法总有效率70%,治疗前后Ficat分级情况以及X线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经验方外敷内服、攻补兼施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
作者:吴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笔者于2004年12月~2007年2月,以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03例,按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病程3个月~2年;肾结石32例,输尿管结石26例.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19~58岁,平均38.6岁;病程3个月~2年零3个月;肾结石25例,输尿管结石20例.2组患者结石大小、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钟连江;沈荣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浙江省中医院吴良村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肿瘤临床及教研40余载,学贯中西,学验俱丰,对肺癌的治疗颇有研究,有独特的诊治思路和辨证用药特色,形成了养阴清热、解毒散结为主的学术思想,临床屡见奇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于导师丰富临床经验中觅得一鳞半爪,现介绍如下:
作者:章继民;马高祥;赵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降逆补气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将7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化疗期间常规进行基础止吐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验方降逆补气汤.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呕吐时用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治疗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对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有较好疗效.
作者:罗雪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降脂抗凝冲剂对高脂血症的临床作用.方法:将80例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采用口服降脂抗凝冲剂治疗,连续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显示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降脂抗凝冲剂对高血脂症患者具有较好降脂作用.
作者:赵厚熙;崔耕;安钢;周洁;张朝晖;马翔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通过9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证明脑血管病早期运用系统的康复技术治疗是促进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小3岁,大12岁;病程短5个月,长5年(1年内12例,1年以上19例).2 治疗方法硫磺6 g、五倍子12 g、益智仁6 g、大葱30 g研末,调拌麻油,敷贴患儿脐部(神阙穴),外用纱布固定.2天换药1次,7天为一疗程.同时嘱家长掌握患儿排尿习惯,逐步引导为规律性定时排尿,每日晚饭后适当控制饮水量,对虚弱患儿加强营养,避免惊恐.
作者:苏慧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经过第一肋骨上缘部,或颈椎横突前侧的锁骨上窝部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的血管神经束,受前斜角肌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血管压迫症状.笔者在附属医院随师出诊期间,有幸收治多例,诊断明确,经针刺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道一典型病例如下:
作者:姜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客观评价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对照组予心理、饮食治疗及西药口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阙穴隔姜灸疗法为腹泻型IBS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波;颜春艳;谢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在皮肤科疾病中,面部接触性皮炎(facial contact dermatitis,FCD)是指颜面部位皮肤接触外界环境物质后通过直接刺激或者间接变态反应而发生炎症性疾患,表现为面部红斑、水肿、丘疹及灼热、瘙痒等.常见的有化妆品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空气传播的接触性皮炎、药物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等.使用恰当的外治方法,及时缓解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2005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中药雷公藤煎剂冷湿敷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28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忠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从病因病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研究作一总结.结果显示中医综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月玲;王秀宝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