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盛
笔者自从2002年2月以来,采用中药熏洗与推拿手法相配合治疗膝关节骨折后期关节粘连僵硬5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华益雄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过敏原的产生及大气污染物不断增多,过敏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不断增加,该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张迪蛟主任中医师积临诊经验四十余年,擅治内妇科杂病,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也颇有心得,屡获良效,现举案如下:
作者:张谈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面瘫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但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近5年来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杨国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常为猝死的病因之一.临床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我们以中医辨证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是内科急诊常见的一种症候.对于各种意外伤害所致的心跳、呼吸骤停,若抢救正确及时,有较高的成活率.现就我院运用辨证施护配合抢救因雷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成功1例作一报道.
作者:章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艾迪注射液是从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中提取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文献[1]报道,在晚期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的患者中,艾迪注射液能够增强化疗效果,降低化疗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近几年笔者以艾迪注射液联合CAF化疗方案对3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以单独CAF方案化疗作对照,对治疗前后的近期疗效、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生活质量评定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观察,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红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同属于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西医主要有静脉放血、红细胞单采、血浆置换、放射性核素329、骨髓抑制药、干扰素等治疗,但存在缓解期短、价格昂贵、可能诱发其他恶性肿瘤等不足之处.史奎钧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有其独到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韦巧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用自制舒眠膏外敷治疗失眠7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韵琴;潘佳蕾;汤聘珊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近3年来,我们采用混合痔整体切除、内扎外切及环状混合痔分段切除保留皮瓣等手术方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混合痔126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廖拥军;陈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自2001年4月~2005年3月,我们运用微创技术使用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漩森;周耀;杨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生化的关系.方法:选择58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5型,分别分析其血清尿素氮及血肌酐、钙、磷等,证实不同证型有不同的生化变化.结论:BUN、Scr、Ca2+、P在慢性肾衰不同中医虚证中相比有明显差异,可为CRF微观辨证提供依据.
作者:刘婉丽;范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升阳的功效,常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妇女乳泣、乳汁自出、缺乳病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慧明;刘丰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清下消补四法联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T)的疗效和理论.方法:60例肝炎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患者分成二组.治疗组用清下消补四法联用治疗,对照组用益气凉血活血方药,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达50%,对照组为30%.结论:清下消补四法比益气凉血活血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效果佳.
作者:杜江成;杨宏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全真一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根据病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全真一气汤,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及肺功能的改善方面均和对照组有相同的疗效.结论:单纯应用全真一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满意.
作者:张志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笔者于2000~2004年运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法,治疗小儿积滞、夜啼证50余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如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4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73例)和常规治疗联合加味生脉汤组(简称中药组,7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0.54%)高于常规组(69.86%),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中药组比常规组效果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脑利尿钠肽(BNP)水平下降(常规组P<0.05,中药组P<0.01),中药组比常规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加味生脉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辅助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浆BNP实现.
作者:潘光强;胡永启;叶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颈椎病为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颈椎间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而出现各种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壮年或老年人,但近年来颈椎病患者出现年轻化现象.
作者:周才生;王胜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继承与创新,始终是中医挥之不去的情结.但是,是边继承边创新,还是先继承再创新,却成了中医两难的选择,甚至是中医现存的一对矛盾.前几年,中医院校有过一场大学生辩论赛,正反双方的辩题就是中医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逍遥散治疗失眠陈某,男,41岁,2003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夜不入睡,失眠多梦已8个月.曾几次就诊于西医、中医门诊,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谷维素、维生素B1、安定等药治疗,疗效均不佳;中医则以养血安神之品亦少效.自述失眠,多梦,夜寐不宁且伴心烦易怒、健忘、胸闷胁胀,舌红,苔黄厚,脉弦细.诊断:不寐.证属肝郁化火,扰乱心神.治以疏肝清热,养心安神,方以逍遥散加味.处方:柴胡10g,当归10 g,白芍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甘草10 g,丹皮12 g,栀子15 g,枸杞15 g,枣仁15 g,牡蛎20 g.每天1剂,水煎2次,每次煎汁200 mL.连服6剂,症状改善,夜稍能入眠,梦多、烦躁郁闷好转,舌苔转薄黄.嘱其按上方去栀子、枸杞,继服9剂,诸症消失,夜能入眠.随访半年未复发.
作者:李锦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乳腺小叶增生症系女性常见疾病,较严重者常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报道不少,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绝大多数只是近期疗效佳,远期疗效不理想.为寻找对近期及远期都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对乳腺小叶增生症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风岭;卢介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