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斌
湿邪乃六淫之一,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的特性,为长夏之主气.湿邪侵犯人体,常表现为四肢困重、脘腹痞满、胸闷呕恶、纳少便溏等症.对于湿邪,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现讲述如下:
作者:苏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各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但是几乎所有接受放疗的患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皮炎、粘膜炎等,轻者疼痛,影响进食,重者影响放射治疗的正常进行,使患者因不能耐受而被迫终止放疗,从而降低了放疗对肿瘤病灶的治疗效果,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王晓;曾纪权;熊墨年;徐建;龚巧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病证结合论治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1],为东汉张仲景所继承,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于是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研究和探讨这一病证结合论治的模式,对推进今日病证结合论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童舜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医熏洗配合手法理筋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3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5~66岁;创伤性髌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膝关节伤筋并有骨质增生7例,髌骨骨折合并股骨髁骨折及韧带损伤5例.32例均有明显外伤史,伤后2个月~2年多,均有膝关节疼痛、僵直、屈伸活动不利,拍X光片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齐达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1~12月甘肃省干部医疗保健医院门诊和病房的轻、中度缓解期(急性期患者经基本治疗后稳定2周)支气管哮喘患者20例为治疗组,均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46.2岁.选择同期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1~55岁,平均45.5岁;均无吸烟史、过敏史及呼吸系统疾病史;体检胸部X线及肺功能测定均未发现异常.
作者:杨军平;邱丽瑛;宣江雷;张卫华;董胜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采用电针结合中药热敷法治疗增生性颈椎病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为针灸门诊病人,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大56岁,小38岁.病例纳入标准:(1)颈部X光片、CT片或磁共振检查提示有颈椎骨质增生,无明显颈椎其它病症;(2)有较典型的颈椎增生临床表现,如头晕目眩、胸闷恶心、上肢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
作者:崔峻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溶血率进行探讨,并将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不同方法配伍后测定溶血率.旨在找出佳的临床配伍方法及准确、快速的溶血率检查方法,为修订其质量标准及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作者:徐军辉;杨建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烧心是指胸骨后剑突下的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是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症状[1].以前认为烧心是由于胃酸过多酸性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下部所致,然而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时多有酸反流但常不伴有酸分泌的增多,24小时胃内pH监测显示胃内pH>4以及pH>3的百分比和正常人相近,实际是酸的错位[2].由此可见,认为烧心是由于胃酸过多所致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作者:孙永顺;朱生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方用生地、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党参、玄参、丹参、茯神、远志、桔梗、原砂组成,具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功效,主治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烦、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笔者应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阴不足病机的疑难杂症,疗效很好,介绍如下:
作者:黄芝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陆正兴老中医业医三十余载,致力于中医肿瘤病临床治疗,医术娴熟,经验丰富,在诊治实践中,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医药治疗肿瘤进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医疗特色,现就陆老的诊疗特色介绍如下:
作者:杨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腰椎骨质增生是腰椎退行性变的一种病症,以反复腰痛为主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症,本人从<内经>及<针灸甲乙经>中受到启示,从肝经取穴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强心饮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功能不全及中医辨证属肾阳虚或阳虚水泛证患者38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强心饮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显效率为31.6%,有效率为86.84%;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显效率为39.5%,总有效率达92.1%,其中心悸、气短、畏寒肢冷等症状的改善尤其显著.结论:强心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心功能分级,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有效中药制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
作者:严世芸;沈雁;符德玉;任敏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及时消除腹胀是围手术期治疗的一个主要方面,自1998年6月~2003年6月,笔者采用加味四磨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4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武;戴春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偏头痛是一种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反复发作性头痛,迄今虽有许多防治偏头痛的药物,但疗效大多不尽人意,且长期用药往往产生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我们采取通经止痛为主的手法治疗偏头痛,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树良;魏晖;蒋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吾师王新陆先生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有数十载临床经验,善治内科杂病,对痹证的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先生治疗痹证的经验方五桑六藤饮介绍如下: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6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2例患者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小25岁,大75岁;病程短6个月,长25年.符合以下症状中2项的诊为失眠症:(1)入睡困难;(2)睡不安稳,多次醒来;(3)睡眠时间缩短,早醒;(4)一夜恶梦多,易被惊醒;(5)睡眠后无清醒感觉;(6)1周有3次失眠或持续1个月以上.
作者:刘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医急重症是指一切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的疾病,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运用泻下通腑之法,配合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平肝熄风等法,治疗急重症,每获满意疗效,兹举验如下:
作者:林志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医方剂的用量,是方剂配伍的灵魂,运用恰当与否,与疗效、用药安全度息息相关,其中奥秘,难以言表,古今医家治病,用量大小各异,既有成功经验,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方剂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拙见,以供研究参考.
作者:辛增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目前尚无很理想的治疗方法.自2000~2002年,作者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鲁光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以自拟清官方针对性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过多127例,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早孕年龄小18岁,大43岁,平均25岁;孕次1胎者48人,2胎者58人,3胎者21人;剖宫产者59人;未产者83人,经产者44人;孕期天数短者38天,长者53天,平均43天.治疗对象:(1)孕囊组织排出当天,阴道出血超过平素总经量者;(2)药物流产后,常规用益母草冲剂、血竭或抗生素、催产素、止血药等治疗6天后仍有出血中等量以上者;(3)流产后出血已净,又因剧烈运动、性交、感染等原因致突发性阴道出血过多者.
作者:石富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