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治疗颈源性偏头痛

叶树良;魏晖;蒋忠

关键词:手法, 偏头痛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反复发作性头痛,迄今虽有许多防治偏头痛的药物,但疗效大多不尽人意,且长期用药往往产生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我们采取通经止痛为主的手法治疗偏头痛,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攻下法在急重症中运用举隅

    中医急重症是指一切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的疾病,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运用泻下通腑之法,配合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平肝熄风等法,治疗急重症,每获满意疗效,兹举验如下:

    作者:林志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陆正兴治疗恶性肿瘤经验特色

    陆正兴老中医业医三十余载,致力于中医肿瘤病临床治疗,医术娴熟,经验丰富,在诊治实践中,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医药治疗肿瘤进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医疗特色,现就陆老的诊疗特色介绍如下:

    作者:杨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26例,并设西药对照组24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改勤;刘新宇;景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溶血检查及临床配伍的探讨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溶血率进行探讨,并将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不同方法配伍后测定溶血率.旨在找出佳的临床配伍方法及准确、快速的溶血率检查方法,为修订其质量标准及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作者:徐军辉;杨建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天王补心丹新用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方用生地、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党参、玄参、丹参、茯神、远志、桔梗、原砂组成,具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功效,主治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烦、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笔者应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阴不足病机的疑难杂症,疗效很好,介绍如下:

    作者:黄芝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推拿治疗胸椎性咳喘临床观察

    咳嗽和喘促是呼吸道感染、过敏等疾病的常见症状.本组67例胸椎性咳喘病人中多数是因上背、颈、肩酸痛而就诊于推拿科,当施以理筋正骨手法后,上背、颈、肩痛减轻或消失,咳喘也随之缓解或治愈.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高亮;刘旗泉;彭玉文;桂银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清宫方治疗药物流产出血过多127例

    笔者以自拟清官方针对性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过多127例,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早孕年龄小18岁,大43岁,平均25岁;孕次1胎者48人,2胎者58人,3胎者21人;剖宫产者59人;未产者83人,经产者44人;孕期天数短者38天,长者53天,平均43天.治疗对象:(1)孕囊组织排出当天,阴道出血超过平素总经量者;(2)药物流产后,常规用益母草冲剂、血竭或抗生素、催产素、止血药等治疗6天后仍有出血中等量以上者;(3)流产后出血已净,又因剧烈运动、性交、感染等原因致突发性阴道出血过多者.

    作者:石富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推拿治疗颈源性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反复发作性头痛,迄今虽有许多防治偏头痛的药物,但疗效大多不尽人意,且长期用药往往产生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我们采取通经止痛为主的手法治疗偏头痛,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树良;魏晖;蒋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电针结合中药热敷治疗增生性颈椎病临床观察

    笔者采用电针结合中药热敷法治疗增生性颈椎病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为针灸门诊病人,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大56岁,小38岁.病例纳入标准:(1)颈部X光片、CT片或磁共振检查提示有颈椎骨质增生,无明显颈椎其它病症;(2)有较典型的颈椎增生临床表现,如头晕目眩、胸闷恶心、上肢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

    作者:崔峻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双黄连治疗13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我科在2003年3月~2001年7月期间,采用双黄连水针与抗生素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0例,同用病毒唑与抗生素静点治疗的患儿106例进行临床比较,前者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芸;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宋以后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形成

    病证结合论治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1],为东汉张仲景所继承,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于是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研究和探讨这一病证结合论治的模式,对推进今日病证结合论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童舜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烧心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辨治规律探讨

    烧心是指胸骨后剑突下的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是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症状[1].以前认为烧心是由于胃酸过多酸性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下部所致,然而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时多有酸反流但常不伴有酸分泌的增多,24小时胃内pH监测显示胃内pH>4以及pH>3的百分比和正常人相近,实际是酸的错位[2].由此可见,认为烧心是由于胃酸过多所致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作者:孙永顺;朱生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加味四磨汤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45例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及时消除腹胀是围手术期治疗的一个主要方面,自1998年6月~2003年6月,笔者采用加味四磨汤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4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武;戴春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鼻咽净对鼻咽癌放疗毒性反应防护的临床研究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各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但是几乎所有接受放疗的患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皮炎、粘膜炎等,轻者疼痛,影响进食,重者影响放射治疗的正常进行,使患者因不能耐受而被迫终止放疗,从而降低了放疗对肿瘤病灶的治疗效果,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王晓;曾纪权;熊墨年;徐建;龚巧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胃痞60例临床观察

    应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胃痞60例,并与吗叮啉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照组总有效率为90.3%,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对胃痞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民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王新陆治痹证经验方述略

    吾师王新陆先生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有数十载临床经验,善治内科杂病,对痹证的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先生治疗痹证的经验方五桑六藤饮介绍如下:

    作者:周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方剂用量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中医方剂的用量,是方剂配伍的灵魂,运用恰当与否,与疗效、用药安全度息息相关,其中奥秘,难以言表,古今医家治病,用量大小各异,既有成功经验,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方剂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拙见,以供研究参考.

    作者:辛增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风湿病研究的中医临床思考

    风湿病又称风湿类疾病,包括100余种病症,属中医痹证范畴.常见的风湿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均在3‰以上,而且易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引起残疾.从不同角度探讨风湿病的研究较多,目前似无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对风湿病的研究进行反思,将有利于促进风湿病研究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探索风湿病治疗的新方法,故从中医临床角度,作如下思考,以效抛砖引玉之能.

    作者:喻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瓜霜退热灵胶囊预防高热惊厥复发33例疗效观察

    高热惊厥(简称FC)是儿科急症,在5岁以下小儿中发病率为2%~3%,在发热性疾病体温上升过程中较易发生,一般不留后遗症,但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生,即能引起脑组织的损伤,且少数病例多次复发可转为癫痫,遗留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障碍,故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对高热惊厥复发进行预防性治疗是必要的.笔者于1998年12月~2003年9月应用瓜霜退热灵胶囊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截瘫40例临床分析

    本院从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外伤性截瘫(脊神经损伤)4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为上级医疗单位住院治疗(度过危险期)后转入本院门诊的患者,均经上级医院CT、磁共振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2岁,其中10岁以下4例,10~30岁32例,30岁以上4例.发病时间:1个月以内24例,1个月以上2个月以内10例,2个月以上6例.均属高处摔跌损伤,其中,3 m以内10例,2~5 m 26例,5 m以上4例.损伤部位:颈椎部2例,胸椎部14例,腰椎部24例.

    作者:刘永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