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截瘫40例临床分析

刘永军

关键词:外伤性截瘫,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本院从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外伤性截瘫(脊神经损伤)4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为上级医疗单位住院治疗(度过危险期)后转入本院门诊的患者,均经上级医院CT、磁共振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2岁,其中10岁以下4例,10~30岁32例,30岁以上4例.发病时间:1个月以内24例,1个月以上2个月以内10例,2个月以上6例.均属高处摔跌损伤,其中,3 m以内10例,2~5 m 26例,5 m以上4例.损伤部位:颈椎部2例,胸椎部14例,腰椎部24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方剂用量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中医方剂的用量,是方剂配伍的灵魂,运用恰当与否,与疗效、用药安全度息息相关,其中奥秘,难以言表,古今医家治病,用量大小各异,既有成功经验,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方剂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拙见,以供研究参考.

    作者:辛增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溶血检查及临床配伍的探讨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溶血率进行探讨,并将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临床常用的不同方法配伍后测定溶血率.旨在找出佳的临床配伍方法及准确、快速的溶血率检查方法,为修订其质量标准及减少临床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作者:徐军辉;杨建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天王补心丹新用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方用生地、五味子、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党参、玄参、丹参、茯神、远志、桔梗、原砂组成,具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功效,主治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烦、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笔者应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心阴不足病机的疑难杂症,疗效很好,介绍如下:

    作者:黄芝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陆正兴治疗恶性肿瘤经验特色

    陆正兴老中医业医三十余载,致力于中医肿瘤病临床治疗,医术娴熟,经验丰富,在诊治实践中,善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医药治疗肿瘤进行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医疗特色,现就陆老的诊疗特色介绍如下:

    作者:杨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双黄连治疗13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我科在2003年3月~2001年7月期间,采用双黄连水针与抗生素联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0例,同用病毒唑与抗生素静点治疗的患儿106例进行临床比较,前者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芸;李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烧心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辨治规律探讨

    烧心是指胸骨后剑突下的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是胃食管反流病常见的症状[1].以前认为烧心是由于胃酸过多酸性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下部所致,然而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时多有酸反流但常不伴有酸分泌的增多,24小时胃内pH监测显示胃内pH>4以及pH>3的百分比和正常人相近,实际是酸的错位[2].由此可见,认为烧心是由于胃酸过多所致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作者:孙永顺;朱生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推拿治疗胸椎性咳喘临床观察

    咳嗽和喘促是呼吸道感染、过敏等疾病的常见症状.本组67例胸椎性咳喘病人中多数是因上背、颈、肩酸痛而就诊于推拿科,当施以理筋正骨手法后,上背、颈、肩痛减轻或消失,咳喘也随之缓解或治愈.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高亮;刘旗泉;彭玉文;桂银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瓜霜退热灵胶囊预防高热惊厥复发33例疗效观察

    高热惊厥(简称FC)是儿科急症,在5岁以下小儿中发病率为2%~3%,在发热性疾病体温上升过程中较易发生,一般不留后遗症,但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生,即能引起脑组织的损伤,且少数病例多次复发可转为癫痫,遗留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神经功能障碍,故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对高热惊厥复发进行预防性治疗是必要的.笔者于1998年12月~2003年9月应用瓜霜退热灵胶囊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电针结合中药热敷治疗增生性颈椎病临床观察

    笔者采用电针结合中药热敷法治疗增生性颈椎病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为针灸门诊病人,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大56岁,小38岁.病例纳入标准:(1)颈部X光片、CT片或磁共振检查提示有颈椎骨质增生,无明显颈椎其它病症;(2)有较典型的颈椎增生临床表现,如头晕目眩、胸闷恶心、上肢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

    作者:崔峻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5例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目前尚无很理想的治疗方法.自2000~2002年,作者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鲁光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经取穴治疗腰椎骨质增生76例

    腰椎骨质增生是腰椎退行性变的一种病症,以反复腰痛为主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症,本人从<内经>及<针灸甲乙经>中受到启示,从肝经取穴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62例

    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6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2例患者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小25岁,大75岁;病程短6个月,长25年.符合以下症状中2项的诊为失眠症:(1)入睡困难;(2)睡不安稳,多次醒来;(3)睡眠时间缩短,早醒;(4)一夜恶梦多,易被惊醒;(5)睡眠后无清醒感觉;(6)1周有3次失眠或持续1个月以上.

    作者:刘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降气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

    1临床资料选择2002年1~12月甘肃省干部医疗保健医院门诊和病房的轻、中度缓解期(急性期患者经基本治疗后稳定2周)支气管哮喘患者20例为治疗组,均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46.2岁.选择同期健康人群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1~55岁,平均45.5岁;均无吸烟史、过敏史及呼吸系统疾病史;体检胸部X线及肺功能测定均未发现异常.

    作者:杨军平;邱丽瑛;宣江雷;张卫华;董胜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湿邪的现代研究

    湿邪乃六淫之一,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的特性,为长夏之主气.湿邪侵犯人体,常表现为四肢困重、脘腹痞满、胸闷呕恶、纳少便溏等症.对于湿邪,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现讲述如下:

    作者:苏新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宋以后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的形成

    病证结合论治思想萌芽于<黄帝内经>[1],为东汉张仲景所继承,宋、金、元、明、清时期辨证论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疾病诊治的核心,于是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病证结合论治模式,研究和探讨这一病证结合论治的模式,对推进今日病证结合论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作者:童舜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桃花散治疗产后小便不通

    产后小便不通,是指产后排尿困难、少腹胀痛,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多伴有大便难,为产后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用桃花散随症加减治疗此症效果颇佳.若产后恶露未尽加当归,气虚加黄芪,肾虚加肉桂、桑寄生,膀胱郁热加淡竹叶.

    作者:吴志英;熊丽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鼻咽净对鼻咽癌放疗毒性反应防护的临床研究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各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但是几乎所有接受放疗的患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皮炎、粘膜炎等,轻者疼痛,影响进食,重者影响放射治疗的正常进行,使患者因不能耐受而被迫终止放疗,从而降低了放疗对肿瘤病灶的治疗效果,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王晓;曾纪权;熊墨年;徐建;龚巧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推拿治疗颈源性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反复发作性头痛,迄今虽有许多防治偏头痛的药物,但疗效大多不尽人意,且长期用药往往产生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我们采取通经止痛为主的手法治疗偏头痛,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树良;魏晖;蒋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截瘫40例临床分析

    本院从1996年至2003年共收治外伤性截瘫(脊神经损伤)4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均为上级医疗单位住院治疗(度过危险期)后转入本院门诊的患者,均经上级医院CT、磁共振检查确诊,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2岁,其中10岁以下4例,10~30岁32例,30岁以上4例.发病时间:1个月以内24例,1个月以上2个月以内10例,2个月以上6例.均属高处摔跌损伤,其中,3 m以内10例,2~5 m 26例,5 m以上4例.损伤部位:颈椎部2例,胸椎部14例,腰椎部24例.

    作者:刘永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肾病综合征26例,并设西药对照组24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改勤;刘新宇;景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