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援;胡福泉
1临床资料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本院门诊临床确诊为口炎(溃疡性口炎和疱疹性口炎)患儿128例,其中男67例,女61例,年龄为6个月至8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2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梁德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几年来采用单味威灵仙煎液加入食醋治疗掌跖疣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6例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2~56岁;病程4个月~3年;掌疣6例,足跖疣30例.
作者:单银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温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以益气活血通络法中汇糖脉康冲剂作为对照治疗30例,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后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纤维蛋白元、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7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能明显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敏;杨宏杰;林晓;张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内科杂病中应用广泛,很有实用价值.笔者在临床上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疾病,每收佳效,现举验案3则,介绍如下.
作者:秦火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试用<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5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均为门诊病例,20岁以下5例,20~30岁27例,31~40岁10例,41~48岁3例,平均年龄27岁;病程长13年,短5个月,平均3.6年;已婚29例,未婚16例;脑力劳动为主38例,体力劳动为主7例;手淫史15例,嗜酒10例.
作者:许锐乾;陈明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玉枢丹,又名太乙紫金锭,方出明代万全<片玉心书>.据文献记载本品具有较强的解毒辟秽、开窍醒神的作用,主要用治湿热秽浊壅阻中焦,窍闭神昏诸症.笔者在治疗内儿科急症时善用玉枢丹配方使用,取得较好疗效,现简述于下.
作者:黄模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本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胃镜与病理,特别是病理为诊断本病的直接依据.西医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逆转萎缩的方法.中医中药的治疗则能使轻、中度的病理改变减轻,甚至逆转.以下就中医气虚血瘀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作者:胡敏;纪云西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慢性肾衰患者必须依靠透析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为了较好地达到充分透析,使患者保持较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近3年来,吾师应用中药肾衰康合剂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李建军;宁宇华;刘德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1].(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40 g/d,女性略低;或2周内有暴饮史.(2)禁酒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回复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如禁酒前ALT和AST<2.5 ULN者,则禁酒后应降至1.25 ULN以下.(3)以下2项中至少1项阳性:①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内基本回复正常;②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后降至1.5 ULN以下,或小于禁酒前40%.(4)排除病毒感染,代谢异常和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作者:刘祥斌;孙家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普遍,化疗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亦十分常见,本人应用疏肝健脾中药联合甘利欣、肝泰乐、肌苷与单用西药甘利欣、肝泰乐、肌苷保肝治疗作对照比较,发现中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章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通过学习著名中医学家的论述,知道伤寒、时病、温疫同属广义伤寒范畴,同属外感热病,只是病邪性质不同.伤寒是感受寒邪或阳虚易感寒邪而致病;时病是感受热邪或寒邪久蕴化热而致病;温疫是由一种非常剧列的疫毒直犯人体所致的传染病.
作者:彭述均;彭万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喻嘉言,江西新建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著作有<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等.其中,<医门法律>为学医者确立了基本的医学规范,书中分别疑似,深明毫厘、千里之谬,使临证者不敢贸然轻尝;确立了医学是非标准,指导临证,可谓泾渭分明.
作者:张志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们自1997年12月至2003年12月用益肾祛毒药饼外敷治疗30例慢性肾衰竭(CRF)非透析期的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浔远;吴国庆;饶晓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几乎所有的心脏疾病及大血管疾病都可以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刘中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自1999年以来,收集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人较完整的病例资料2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大80岁,小40岁,平均51岁.初次确诊时空腹血糖(10.8±2.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2±1.9)mmol/L.全部病例按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和脾虚湿停型,分别给予祝氏益气养阴方和七味白术散加减.西药给予口服拜糖平50 mg、美迪康0.25 g,3次/日口服.
作者:胡齐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窦性心动过缓(以下简称窦缓)是指每分钟心率少于60次,常见头晕、心悸、胸闷、憋气等症状.近两年本人自拟复脉汤治疗窦缓5例,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摘典型病例如下:
作者:李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多的表现,包括症状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两大类.本文50例均为单纯性肥胖症.由于肥胖引起许多疾病:肥胖者中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体重超重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非超重者的3倍;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30%,则是10年内患冠心病的信号.两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大黄饮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金继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小陷胸汤方为东汉医家张仲景为治疗痰热互结所致小结胸证而创制.但原文论述简单,在临床运用中掌握较困难,有关小陷胸汤证的病机、病位及临床运用中辨证论治规律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而使其更好应用于临床.本文特选取古今医案991例,从发病规律、症状、舌脉、病因病机、加减用药等多方面做出统计分析,以研究小陷胸汤方证的证治规律.
作者:郑艳华;蒋小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在1997年至2003年,自拟敛汗汤治疗盗汗80例,并与虚汗停治疗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睡眠中汗出,醒后自止为盗汗的标准选择病例,并排除结核、甲亢、佝偻病、感染等疾病患者.以就诊先后为序分为两组.
作者:葛亚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后突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所出现的腰腿痛综合征.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其进行分期论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影萍;王挺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