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遗尿散加味治疗小儿遗尿30例

许慧芹

关键词:遗尿散, 小儿遺尿
摘要:笔者近5年来,以遗尿散加味治疗小儿遗尿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0例门诊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5~15岁之间。每夜均尿床者19例,间隔尿床者11例;小便清长者26例,尿黄腥臊者4例;病程1~5年;肾气不足证5例,脾肺气虚证10例,肝经湿热证4例,无明显证型者11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急性骨萎缩

    创伤后急性骨萎缩症又称Sudeck's症,是骨折较为少见的一种并发症,多由于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骨折损伤后固定时间过长或者缺乏功能锻炼,或主动功能锻炼不当所造成的。临床上常见典型症状有:皮肤呈暗红色、发亮而缺乏光泽,肿胀长期不消退,肌肉萎缩,疼痛并有烧灼感,其程度无法用损伤程度来解释,其性质与周围神经痛相类似,且以夜间为甚,常常难以入睡,关节僵硬并伴较严重的功能障碍。……

    作者:周盛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敷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初探

    现代医学将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之痛经称为原发性痛经,此多见于未婚青年以及婚后未育者。一般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过度倾屈、颈口狭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子宫痉挛性收缩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机理由气滞血瘀、寒凝胞宫等因素导致瘀阻胞宫、胞脉,使行经阻滞,不通则痛。……

    作者:叶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治疗过敏性鼻炎108例临床报告

    笔者临证三十余年,用上病取下法治疗过敏性鼻炎108例,收到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08例系1978~2000年门诊患者,男性68例,女性40例;年龄小13岁,大75岁;发病时间短6个月,长31年;常年发作变应性鼻炎者48例;季节性发作者30例;灰尘、鱼虾、绒毛、油漆等异味过敏刺激发作者20例;因气候突变诱发者10例。主要症状为一侧或两侧鼻塞、流清水涕、时打喷嚏,遇风尤甚,鼻腔粘膜色淡与不同程度水肿。……

    作者:刘正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风预防浅谈

    中风一证,病重且急,现代医学称之“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溢血和脑血栓形成所占比例高,是老年人致死的三大疾病之一。一旦中风,轻者瘫废,重者卒死,致死致残率很高,《医门法律.中风门》说:“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而中风一旦发生,其治疗,不论是中医、西医均颇棘手。因此,对中风病应重在预防。……

    作者:边玉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慢性病,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临床上服用常规药物,病情好转,停药后又复发,治愈率不高。病人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病程长短不一,可有数月至数十年,且少数病人合并胃炎,既往有出血史,除有上腹部典型症状外还有嗳气、泛酸,胃镜检查均有溃疡存在。其治疗需中西医结合,方法为:呋喃唑酮0.2g,维生素B1 20mg,维生素B6 20 mg,每日4次,连服1周;停药1天,再维持原药原量,加服胃舒平2片,一日3次,连服1周。……

    作者:刘红江;燕家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散偏汤治疗偏头痛30例

    偏头痛属中医学类风、类脑风、偏头风等范畴。笔者70年代在民间偶得一验方(暂名散偏汤)治疗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每获疗效。兹简介如下:……

    作者:金亚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紫草冰片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简介

    1 制备 组成:紫草100 g,冰片50 g,芝麻油500 g。油沸腾后,先将紫草放入,文火煎至焦黄,稍后除去药渣,等油温而不凉时,再把研细的冰片放入,搅拌澄清为度,而后分装到每个20 mL的洁净玻璃瓶中密封备用。……

    作者:刘惠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拟当归芍麦汤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临床观察

    高泌乳素血症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溢乳、不孕等症状。为探讨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笔者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自拟当归芍麦汤治疗,并设立对照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用虫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思路和方法初探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虚实夹杂,病情缠绵,迁延难愈,随着临床各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对其的认识和治疗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未见大的突破。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慢性肝炎大多虚实夹杂,邪实主要表现为肝经湿热、肝气郁结和肝血瘀阻,正虚主要为脾胃气虚和肝血不足,而血瘀人络始终贯穿于慢肝的各个阶段。本文试图探讨现阶段慢性肝炎治疗中所遇到的困难,并藉此提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用虫类药,“取虫蚁之品,以松透病根”,为抑制或杀灭肝炎病毒的药物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作者:邹立华;江冠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紫癜性肾炎治验

    张某,女,6岁。1997年5月8日初诊。父代诉:血尿2个月。于1997年3月初发现两下肢对称性紫癜,压之不退色,开始未作重视,10天后出现两下肢关节疼痛,腓肠肌痛胀,到某市级医院治疗,诊断为紫癜并发紫癜性肾炎。住院治疗30天,疗效不显,后转某省级医院经中西医治疗,屡治罔效。经人介绍,邀余诊治。诊见:面色(白光)白无华,形体消瘦,皮下紫癜已不明显,脉细弱,舌淡红、苔薄白。诉:出汗发……

    作者:李林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咳嗽从肝论治的体会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说明咳嗽一症,不但是肺脏功能失调所致,而且其他脏器的变化均可影响及肺而引起咳嗽。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咳嗽时,每每加入治肝之品,总能见到一些奇效,特介绍如下。……

    作者:陈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浮刺围针温照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21例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患者发现大腿前外侧有手掌大小皮肤麻木区,甚者伴有刺痛、酸胀、板滞、蚁行感或烧灼感而就诊,大多呈单侧性发作,迁延不愈。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浮刺围针温照法治疗本症,疗效较为满意。小结如下:……

    作者:洪晓瑜;冯时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药对男性生殖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研究概况

    男性性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中医药在防治这一病症中有独特的方法与功效,随着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已经从传统肾虚证,以补阴、补阳等抽象概念深入到细胞/分子的水平阐述肾虚与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关系及揭示中医药调整肾阴阳而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客观联系,现概述如下:……

    作者:陆飞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灯盏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

    自1999~2001年,笔者运用灯盏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0~74岁,平均52岁;病程短为7天,长20年。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平均52岁;病程短为8天,长20年。两组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应杰;范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姜末穴位外敷治疗恶性淋巴瘤化疗呕吐25例

    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患者认为严重的化疗副作用,可因此导致化疗中止。为使化疗顺利进行,我们利用生姜捣烂成末外敷穴位治疗恶性淋巴瘤化疗呕吐,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保真;吕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临床观察

    用葛根素治疗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周,并进行用药前后Scr、BUN及Ccr的比较。结果: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病人,经葛根素治疗后BUN和Scr明显下降(P<0.05),Ccr明显上升(P<0.05);而肾功能衰竭期病人经葛根素治疗1个疗程后,其BUN、Scr、Ccr没有明显改善(P>0.05)。

    作者:鄢艳;王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拟益气养阴固本汤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对5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养阴固本汤,并设对照组观察疗效。结果:化疗同时应用自拟益气养阴固本汤虽不能明显提高化疗疗效,但具一定减毒作用,并有利于体力状况改善。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同时加用自拟益气养阴固本汤可减轻化疗部分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作者:王兆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6例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为“绝经”或“经断前后诸证”,是妇女50岁左右常见病之一。笔者在二十余年的临床中,选用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6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方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清咽下痰汤与青霉素治疗麻疹合并喉炎

    唐某某,男,2.5岁,患儿发热5天,出麻疹3天,并开始收疹,但发热不退,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气喘痰鸣,呼吸困难,吸气时有明显的三凹症,面色青紫,涕泪交流,烦躁不安,疹点密集,赤紫滞暗,指纹紫红。诊断为麻疹合并喉炎并发喉阻塞。属麻毒过盛、热毒上攻、痰热互结于喉所致,治宜清热解毒,降火下痰。方用清咽下痰汤加味:玄参10 g,桔梗、……

    作者:兰金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药四联疗法治疗足眼痛96例

    足跟痛虽属小恙,但缠绵难愈,患者痛苦殊深。近2年我们采用中医药内服、熏洗、贴敷和足跟垫同用的四联疗法治疗96例,临床疗效显著,小结如下。……

    作者:王汝梅;吴积华;付继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