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主治节”的临床意义

刘利华

关键词:肺主治节, 临床运用
摘要:临床5年多,应用“肺主治节”这一理论指导治疗内科疾病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肺主治节,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的“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主要概括了:(1)肺主气,司呼吸。(2)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3)推动血液运行。(4)肺的宣发、肃降,调节水液代谢。肺的基本功能是主气,司呼吸。有云:“肺主治节,为诸气之枢。”肺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在于心,可推动血液运行;在于脾,可共生气;在于肝,肝升肺降,调畅全身气机;在于肾,肾主水,肺又为水之上源。由于肺与五脏六腑有如此密切关系,所以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重视从肺论治,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下面对“肺主治节”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与举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八草八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关节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根据临床观察,认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热痹,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自拟八草八根汤治疗6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杨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咳嗽从肝论治的体会

    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说明咳嗽一症,不但是肺脏功能失调所致,而且其他脏器的变化均可影响及肺而引起咳嗽。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咳嗽时,每每加入治肝之品,总能见到一些奇效,特介绍如下。……

    作者:陈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养血祛风生发汤治疗斑秃46例

    “斑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学称“油风”,俗称“鬼剃头”。笔者自1990年以来自拟养血祛风生发汤,治疗斑秃4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阳升;张秋;田永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遗尿散加味治疗小儿遗尿30例

    笔者近5年来,以遗尿散加味治疗小儿遗尿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0例门诊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5~15岁之间。每夜均尿床者19例,间隔尿床者11例;小便清长者26例,尿黄腥臊者4例;病程1~5年;肾气不足证5例,脾肺气虚证10例,肝经湿热证4例,无明显证型者11例。……

    作者:许慧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36例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为“绝经”或“经断前后诸证”,是妇女50岁左右常见病之一。笔者在二十余年的临床中,选用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6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方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敷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初探

    现代医学将盆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之痛经称为原发性痛经,此多见于未婚青年以及婚后未育者。一般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过度倾屈、颈口狭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子宫痉挛性收缩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的机理由气滞血瘀、寒凝胞宫等因素导致瘀阻胞宫、胞脉,使行经阻滞,不通则痛。……

    作者:叶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偏头痛辨治体会

    偏头痛,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其特点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每因劳累、受惊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发作时头痛剧烈,甚者痛不欲生。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心烦意乱、胸闷气短、记忆力减退,舌质偏暗,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涩。笔者多年来采用自拟方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药四联疗法治疗足眼痛96例

    足跟痛虽属小恙,但缠绵难愈,患者痛苦殊深。近2年我们采用中医药内服、熏洗、贴敷和足跟垫同用的四联疗法治疗96例,临床疗效显著,小结如下。……

    作者:王汝梅;吴积华;付继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加味四妙散对痛风血尿酸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8年以来,根据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的临床特点,应用加味四妙散治疗22例,疗程中未服用排尿酸及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经服用加味四妙散后,血尿酸下降迅速,疼痛迅速缓解,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时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五更泻案二则

    1 健脾乏效.莫忘温肾止泻 付某,男,47岁,2000年9月8日初诊。肠胃不调,消化不良10年余,初起食后觉饱,脘腹胀痛,大便稀溏,他医以伤食治之,药后饱胀加重,每日六时许必解大便,日行二三次,更投他医,诊为“脾虚”。服药二十余剂,竟无寸效,10年来不敢稍进油膩之物,进则腹胀加重,大便见不消化物,颇以为苦,面色少华,四肢倦怠,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迟缓。证属命门虚寒,脾胃不运,治宜脾肾双……

    作者:夏时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黄调钧治痰经验

    黄调钧主任中医师为我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学验俱丰。余随师侍诊,受益匪浅,谨举治痰验案三则以窥其一斑。……

    作者:黄纡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紫草冰片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简介

    1 制备 组成:紫草100 g,冰片50 g,芝麻油500 g。油沸腾后,先将紫草放入,文火煎至焦黄,稍后除去药渣,等油温而不凉时,再把研细的冰片放入,搅拌澄清为度,而后分装到每个20 mL的洁净玻璃瓶中密封备用。……

    作者:刘惠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灸加神灯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163例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属中医痹证范畴,由风寒湿邪及劳损、外伤等所致。可发生在一侧或双侧,患侧关节可出现疼痛、弹响、张口受限、咀嚼肌酸胀无力,关节区肌肉压痛,但不红肿。针灸治疗可使颞下颌关节拘紧的筋脉放松,气血阻滞的经脉畅通,由“通则不痛”而痊愈。笔者于1998年以来用针灸加神灯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16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体会

    病毒性心肌炎为常见心血管病之一,中医对本病的发病及其病机转化过程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亏虚、邪毒犯心、心神失养是其重要病理机转。急性期多因感受外邪引起,治疗当以祛邪为主;恢复期邪气始退,正气已伤,治疗以扶正为主,兼祛余邪;慢性期邪毒伤正,临床常见气阴两虚,并有络脉运行受阻,治疗以益气养阴,佐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其中气阴两虚证不仅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内因,还是病变的必然结果,存在于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生脉饮、炙甘草汤为临床上的常用方剂。但是,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些病人表现出血瘀胸中为主的证候,对此类患者笔者以活血化瘀法为主,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振涛;朱明军;史小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后急性骨萎缩

    创伤后急性骨萎缩症又称Sudeck's症,是骨折较为少见的一种并发症,多由于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骨折损伤后固定时间过长或者缺乏功能锻炼,或主动功能锻炼不当所造成的。临床上常见典型症状有:皮肤呈暗红色、发亮而缺乏光泽,肿胀长期不消退,肌肉萎缩,疼痛并有烧灼感,其程度无法用损伤程度来解释,其性质与周围神经痛相类似,且以夜间为甚,常常难以入睡,关节僵硬并伴较严重的功能障碍。……

    作者:周盛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析阳虚盗汗

    盗汗是指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自不知觉的一种病证。医学界向来认为盗汗是由于阴血亏虚,虚火内扰,或阴亏不能制阳,虚火内动逼津外泄所致,或由于湿热内扰,浸淫肌肤而盗汗。如《丹溪篡要》:“自汗属气虚,属湿与热,盗汗属血虚、阴虚。”《医学正传·汗证篇》亦云:“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血、荣血之所主也。”均明确提出了盗汗一证乃营血不足、阴虚火旺所引起。笔者数年临床中,根据先哲阴虚盗汗的理论用于指导盗汗证的治疗,屡获显效,获益良多,但依据该理论投之临床罔效者亦不乏其例。1993年经治一盗汗患者,先亦以为盗……

    作者:周盛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王春生爵床胃喜汤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体会

    近3年来,我们运用江西省名中医王春生老师自拟经验方爵床胃喜汤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波;王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研究概况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与遗传性肌肉病变有关的疾病,临床以假性肥大型(DMD)为常见,又以男性儿童发病为多见。主要病变为肢体肌肉呈对称性、进行性萎缩和无力,临床表现主要以鸭步行走,站立、起坐困难,终瘫痪死亡为特征。……

    作者:黄永强;章文平;景晓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加味二参汤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是我们急诊科的常见疾病,病情复杂,治疗有一定难度。笔者1998~2001年对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二参汤治疗,并同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的30例作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振伟;任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跟骨骨刺84例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常缠绵难愈。2000~2002年笔者采用针刀疗法配合局部注射药物治疗跟骨骨刺患者8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仁;樊粤光;范光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