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郭倩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CPAP
摘要:目的 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9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患儿做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都进行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仔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动脉血气指标、不良反映情况等临床指征.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2 h、治疗后4 h的动脉血氧气压值、二氧化碳分压值、PH值(这三项放一起)、呼气末正压通气值、氧浓度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变,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1.44%)患儿出现发绀的症状,7例(7.78%)患儿出现呛咳的症状,2例(2.22%)患儿呼吸暂停,对以上症状的患儿给予纠正通气治疗后,不良症状快速消除且无其它不良反应;90例患儿中有76例痊愈,14例患儿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后也已经痊愈.结论运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新生患儿的肺部功能,降低新生患儿的死亡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或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或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妊娠结局方面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后的D-Dimer(110.45±20.75)ug/L、TT指标(17.50±1.12)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仅能改善血栓前状态指标,还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孟晓楠;牛冉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联合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PCEA)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为麻醉师选择合理分娩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凌源市中心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采取随机抽签化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Puerpera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予以产妇分娩镇痛,观察组则采用PCEA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模式.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385.46±5.86)min、第二产程时间(48.66±1.53)min、第三产程时间(5.69±1.42)min、总产程时间(445.98±8.95)min、新生儿Apgar评分(9.68±1.75)分、催产素使用率(6.00%)、出血量(261.14±6.85)mL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分娩产妇实施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联合自控硬膜外止痛模式效果显著,建议在产妇分娩时推广应用.

    作者:李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清CA125联合孕酮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血清CA125联合孕酮检测预测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妇产科门诊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诊治早期妊娠的120例孕妇,其中包括80例早期妊娠先兆流产孕妇,40例早期正常妊娠孕妇;跟踪随访至孕28周,依据妊娠结局分为早期妊娠正常组40例(对照组)、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54例(良好组)、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组26例(不良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检测CA125、孕酮(P),比较两个指标单独及联合评估早期妊娠先兆流产结局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血清孕酮水平<14.84 ng/mL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2%(46/54)、80.8%(21/26)、83.75%(67/80);血清CA125>52.20 ng/mL,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9%(48/54)、84.6%(22/26)、87.5%(70/80);以同时满足血清孕酮<14.84 ng/mL和CA125>52.2 U/mL的综合指标为依据,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3.3%(45/54)、96.2%(25/26)、90%(73/80).结论 综合血清孕酮及CA125量两组指标对先兆流产结局的特异度及准确度比单一指标检测有较大的提升,研究为临床评估早期先兆流产结局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作者:梁岚;赵仁峰;黄敏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核磁共振结合3D打印技术在评估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结合3D打印技术在评估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经核磁共振平扫并行关节镜手术确诊为膝关节软骨损伤病人的原始DICOM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1:1的实物模型,然后在模型上精确估算软骨的缺损部位及面积,并与关节镜比较,评价模型的精确度.结果 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手术证实,核磁共振结合3D打印技术能够直观、清晰、准确地显示关节软骨缺损的部位以及缺损面积.结论 核磁共振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逼真的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膝关节软骨的缺损部位及面积,有利于临床医生在术前对疾病进行详细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宇;付旷;王云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难治性根尖周病给予常规根管再治疗与根管MTA倒充填临床结局对比

    目的 观察对比难治性根尖周病给予常规根管再治疗与根管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倒充填的临床结局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历记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将采用常规根管再治疗的44例患者记为常规组,将采用根管MTA倒充填治疗的48例患者记为试验组.对比充填效果、临床结局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与常规组充填效果、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分布情况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恰填率和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8.33%和100.00%,远高于常规组的88.46%和86.36%(P<0.05);试验组成功率为98.33%,远高于常规组的86.54%(P<0.05).结论 在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中实施根管MTA倒充填治疗充填效果、临床结局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根管再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6例,遵医嘱为实验组患者提供瑞舒伐他汀治疗,为常规组提供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例(4.35%),低于常规组7例(15.22%),(χ2=6.693,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HDL-C、CRP指标值的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上述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崔继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主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目的 主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方法 利用主管及内口低位切开,高位挂线.主管与支管之间开窗挂线引流(简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满意.结果 本组45例全部治愈,治疗率100%.特点是开窗与挂线相结合.不切断肛尾韧带和肛直环,无任何后遗证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实践证明,本疗法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具有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后遗症少,疗程短的优点.

    作者:郭良宪;杨弘道;冯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损伤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在小儿脑损伤综合症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损伤综合症患儿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由康复师制定出康复方案后指导家长居家护理,观察组(n=35)在医院接受正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28.6%;两组训练前DQ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组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脑损伤综合症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金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补肾调脾方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调脾方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科门诊诊治的CS妇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糖脂代谢、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升高,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补肾调脾方能提高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疗效,改善其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

    作者:王再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输尿管上段结石超声碎石取石

    目的 研究分析经皮曳镜超声碎石取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然后研究探讨采用经皮肾超声碎石取石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建立经皮肾镜微创通道,手术时间70-160 min,其中一期手术取净结石50例,其余6例口服排石物,3周后排治愈,没有发现严重并发症(大出血等).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结石清除率高,安全、有效,后期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大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雌激素治疗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评估

    目的 探究雌激素治疗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06月收治的140例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通过抗生素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查指标、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97.14%、4.39%,84.29%、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有一定改善,但观察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 绝经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通过雌激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吴祥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垂体脓肿23例CT和MRI表现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脑垂体脓肿在CT和MRI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经手术或者脑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脑垂体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采用CT扫描与鞍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结果显示鞍区病灶呈现等密度患者有8例,低密度患者有9例,病灶略高密度患者有2例,病灶呈混杂密度患者有4例,边界均清晰可见;MRI显示长T1,长T2信号15例,呈等T1,长T2信号8例,增强后可见囊壁环形强化者18例,冠状位上垂体柄增粗以及强化均可见.结论 脑垂体囊肿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囊脓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荣恒;苗丽媛;王国庆;张燕;王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手术室采用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主要分析在手术室护理当中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60例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观察组手术护理安全评分为99.01±0.80,护理满意度评分88.79±0.19).对照组手术护理安全评分为89.79±0.99,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59±1.19,观察组患者手术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2例,未发生25例,发生率6.7%,对照组发生11例,未发生19例,发生率36.7%(P<0.05).结论 研究证明,在手术室护理当中采用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胆汁酸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胆汁酸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40例,测其血糖、胆汁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胆汁酸(5.94±5.2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2.31±2.38)(P=0.000)总胆红素(15.16±9.09)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1.38±4.48)(P=0.022)直接胆红素(7.04±4.13)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36±1.65)(P=0.020)血糖(9.13±3.63)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08±0.77)(P=0.000)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比较,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糖均无明显差异.胆汁酸与血糖、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30.2370.247显著性检测(双侧)P值分别为0.0380.0350.027).结论 胆汁酸与血糖具有相关性,胆汁酸可能参与血糖控制.利胆药物或食品,或可改善糖尿病症状,需要临床观察和证实.

    作者:魏秀凤;韩丽杰;孙有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小切口飞秒基质透镜取出术后泪膜变化

    目的 探讨应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小切口飞秒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特点.方法 前瞻性分析研究对2015年11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SMILE手术的患者23例(45眼),应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得的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BUT)、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TMH)、泪液分泌实验(SIt),分析术前术后各个时间段泪膜稳定性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SMILE术后3个月内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高芬;张婉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7例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34例,T管引流组33例,给予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足低位,给予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1月拔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补液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中,一期缝合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3/34),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的18.2%(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能有效胆汁引流,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梁科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9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患儿做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都进行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仔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动脉血气指标、不良反映情况等临床指征.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2 h、治疗后4 h的动脉血氧气压值、二氧化碳分压值、PH值(这三项放一起)、呼气末正压通气值、氧浓度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变,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1.44%)患儿出现发绀的症状,7例(7.78%)患儿出现呛咳的症状,2例(2.22%)患儿呼吸暂停,对以上症状的患儿给予纠正通气治疗后,不良症状快速消除且无其它不良反应;90例患儿中有76例痊愈,14例患儿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后也已经痊愈.结论运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新生患儿的肺部功能,降低新生患儿的死亡率.

    作者:郭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影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收治的44例阑尾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2例阑尾炎患者为实验组,将其余剩下的32例阑尾炎患者列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情况,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7.27%,实验组阑尾炎患者与对照组阑尾炎患者相比,影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年龄>60岁、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45 min、肥胖、阑尾化脓、阑尾坏疽、非主导手术缝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身体质量、年龄、阑尾病例状态、手术时间及主刀医生等因素有关系,因此,弱项减少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发生,则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了解,以此来更好的提高阑尾炎手术患者的身体质量.

    作者:盛成良;侯建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9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比较.结果 观察组97.8%高于对照组84.4%,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g G、Ig M水平比较中治疗前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对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翟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7月84例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组.常规手术组采用耳内镜下置管手术进行治疗,联合手术组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转归率;中耳腔积液消失时间、鼓膜痊愈(穿孔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听力恢复状况、生活影响因子.结果 联合手术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转归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联合手术组中耳腔积液消失时间、鼓膜痊愈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干预前两组听力、生活影响因子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手术组听力恢复状况、生活影响因子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消除积液症状,促使听力恢复正常,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朱晓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