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梁科伟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胆总管结石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7例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34例,T管引流组33例,给予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足低位,给予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1月拔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补液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中,一期缝合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3/34),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的18.2%(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能有效胆汁引流,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减少患者痛苦.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手术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入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各48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予以细节护理,比价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消毒麻醉、护理人员配合度、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优于对照组83.3%,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作者:张友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疗养院老年高血压病的用药及保健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是指机体体内循环动脉血压上升,是心脑血管主要的危险因素.患者通常因为遗传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引发高血压.生活习惯的不合理,饮食上摄入过多的盐、大量饮酒均影响患者血压升高.高血压疾病随年龄增长,中老年人属于高发病区.早期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疼、心悸等,患者在劳累、精神紧张后导致血压升高,临床上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结合改善生活行为.后期随病程的延长,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胸闷等.严重时可出现中风、心梗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存质量[3].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用药与保健尤为重要.

    作者:陈小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SLIPA喉罩置入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讨论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后使用SLIPA喉罩对病人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分析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每组30例,1组为对照组,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2组为观察组,麻醉诱导后插入SLIPA喉罩控制呼吸.对比两组病人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插管/置入SLIPA喉罩(T2)、诱导后10 min(T3)、出室(T4)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各时间点E(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结果 T0、T1、T4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差异,P>0.05;T2、T3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0、T1和T4时E、NE水平无差异,P>0.05;观察组T2、T3时E、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醉中使用SLIPA喉罩能明显降低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王丽红;全虎杰;宋相宇;姜万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价值及相关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应用价值以及对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例脑血栓患者,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入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托伐汀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脂、颈动脉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 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②对比两组血脂指标,发现研究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水平低于常规组,且H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③对比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变化,发现研究组颈动脉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均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具有确切的疗效,同时还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水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文娣;曲典;李兰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培美曲塞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培美曲塞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撷取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分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予以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予以培美曲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4.3%,P<0.05,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远比对照组的高,P<0.05,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突出,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可有效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但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作者:顾文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或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或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妊娠结局方面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后的D-Dimer(110.45±20.75)ug/L、TT指标(17.50±1.12)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仅能改善血栓前状态指标,还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孟晓楠;牛冉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输液式小量保留灌肠综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预后及SDS评分的影响

    目的 研究输液式小量保留灌肠综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预后及SD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输液式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分别对比两组肠道保留时间、护理前后SDS评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肠道保留时间1 h者的比例为97.87%,保留时间2 h以上者的比例为87.23%,保留时间6 h以上者的比例为80.85%,较对照组肠道保留时间1 h者、肠道保留时间2 h者、肠道保留时间6 h者的93.62%、85.11%及78.72%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输液式小量保留灌肠综合护理对盆腔炎患者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提高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作者:宋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应用于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糖尿病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应用体会.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研究组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且根据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进一步的探讨.结果 接受健康治疗的患者在行为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能够做到主动吃药,还能够加强对于饮食结构的重视,积极地与医生进行配合,谨遵医嘱,并养成较为良好的习惯,对于血糖起到控制作用,两组差异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于以上患者血糖的检测我们发现,其血糖的数值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说明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能够良好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进行了解,还能够增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的控制.

    作者:兰端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难治性根尖周病给予常规根管再治疗与根管MTA倒充填临床结局对比

    目的 观察对比难治性根尖周病给予常规根管再治疗与根管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倒充填的临床结局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历记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将采用常规根管再治疗的44例患者记为常规组,将采用根管MTA倒充填治疗的48例患者记为试验组.对比充填效果、临床结局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与常规组充填效果、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分布情况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恰填率和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8.33%和100.00%,远高于常规组的88.46%和86.36%(P<0.05);试验组成功率为98.33%,远高于常规组的86.54%(P<0.05).结论 在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中实施根管MTA倒充填治疗充填效果、临床结局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根管再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分析收治的116例行超声检查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良性肿瘤76例,恶性肿瘤40例.观察和比较卵巢良恶性肿瘤超声评分系统的差异.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超声评分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而其PI值、RI值显著低于卵巢良性肿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卵巢恶性肿瘤超声囊性回声率为10.0%低于卵巢良性肿瘤60.5%,而其囊实性、实性回声率分别为57.5%、32.5%高于卵巢良性肿瘤23.7%、15.8%,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分系统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效果佳,可作为评估卵巢良恶性的重要敏感指标之一,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刘文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胆汁酸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胆汁酸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40例,测其血糖、胆汁酸、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胆汁酸(5.94±5.2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2.31±2.38)(P=0.000)总胆红素(15.16±9.09)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1.38±4.48)(P=0.022)直接胆红素(7.04±4.13)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36±1.65)(P=0.020)血糖(9.13±3.63)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5.08±0.77)(P=0.000)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比较,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糖均无明显差异.胆汁酸与血糖、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30.2370.247显著性检测(双侧)P值分别为0.0380.0350.027).结论 胆汁酸与血糖具有相关性,胆汁酸可能参与血糖控制.利胆药物或食品,或可改善糖尿病症状,需要临床观察和证实.

    作者:魏秀凤;韩丽杰;孙有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救治的70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踝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踝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介入治疗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高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垂体脓肿23例CT和MRI表现及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脑垂体脓肿在CT和MRI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经手术或者脑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脑垂体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采用CT扫描与鞍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结果显示鞍区病灶呈现等密度患者有8例,低密度患者有9例,病灶略高密度患者有2例,病灶呈混杂密度患者有4例,边界均清晰可见;MRI显示长T1,长T2信号15例,呈等T1,长T2信号8例,增强后可见囊壁环形强化者18例,冠状位上垂体柄增粗以及强化均可见.结论 脑垂体囊肿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囊脓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荣恒;苗丽媛;王国庆;张燕;王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损伤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在小儿脑损伤综合症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损伤综合症患儿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由康复师制定出康复方案后指导家长居家护理,观察组(n=35)在医院接受正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28.6%;两组训练前DQ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组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脑损伤综合症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金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者时使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切口手术,将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指标均更优;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切口手术的操作时间短,患儿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而且复发率低,能够使患儿更快的康复.

    作者:张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疗效及对其外周血ESR、CRP、NT-proBNP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疗效及对其外周血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IVIG无反应性KD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检测外周血ESR、CRP、NT-proBNP,统计冠状动脉病变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手足硬肿消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冠脉损伤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稍高于对照组9.76%(P<0.05).结论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IVIG无反应性KD患儿外周血ESR、CRP、NT-proBNP水平,降低冠脉损伤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侯维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讨手术室采用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主要分析在手术室护理当中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60例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观察组手术护理安全评分为99.01±0.80,护理满意度评分88.79±0.19).对照组手术护理安全评分为89.79±0.99,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59±1.19,观察组患者手术护理安全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2例,未发生25例,发生率6.7%,对照组发生11例,未发生19例,发生率36.7%(P<0.05).结论 研究证明,在手术室护理当中采用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医院收治40例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观察患者的病理特征,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胃窦部有21例、胃体部有11例、贲门胃底部8例;病灶直径超过2 cm的患者有22例;内镜检查中以Ⅱ型例数多,共计28例;组织学分型中低分化腺癌检出例数高,有18例;粘膜内癌有24例,粘膜下癌有16例.40例患者中发现有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通过分析发现,病灶大小、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 病灶超过2 cm、未分化型且黏膜下癌的早期胃癌患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可以考虑行胃癌根治术并配合内镜随访,避免癌症出现远端转移.

    作者:吉广彬;武文飞;赵冬芳;张海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用于慢阻肺治疗的价值评估

    目的 评估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用于慢阻肺治疗的价值.方法 于2015年3月-2016年11月时间段内,收集我院收诊的慢阻肺患者共124例,随机抽选其中的62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剩余62例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设为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第一,疗效分析,治疗组,45例显效,16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4%(61/62),对照组,21例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7%(50/6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第二,不良反应统计,治疗组发生率为4.8%(3/62),对照组为16.1%(10/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治疗慢阻肺,疗效更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黄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9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患儿做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都进行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仔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动脉血气指标、不良反映情况等临床指征.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2 h、治疗后4 h的动脉血氧气压值、二氧化碳分压值、PH值(这三项放一起)、呼气末正压通气值、氧浓度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变,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1.44%)患儿出现发绀的症状,7例(7.78%)患儿出现呛咳的症状,2例(2.22%)患儿呼吸暂停,对以上症状的患儿给予纠正通气治疗后,不良症状快速消除且无其它不良反应;90例患儿中有76例痊愈,14例患儿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后也已经痊愈.结论运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新生患儿的肺部功能,降低新生患儿的死亡率.

    作者:郭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