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目的 探讨在小儿脑损伤综合症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损伤综合症患儿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由康复师制定出康复方案后指导家长居家护理,观察组(n=35)在医院接受正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28.6%;两组训练前DQ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组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脑损伤综合症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金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20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CTA诊断,分析诊断图像.结果 12例患者均检出CPF,临床检出率为0.24%(12/4875).其中有8例冠脉左前降支血管参与病变,2例右冠脉分支血管均参与病变,1例两侧冠脉分支血管均参与病变,1例支气管动脉参与病变.瘘口大小为0.42~5.76 mm,平均(2.97±1.03)mm.12例患者中有8例肺动脉内浓染或喷射现象,包括浓染征和喷射征各4例.结论 喷射征和浓染征是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典型的CTA征象,采取冠状动脉CTA可准确诊断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卢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手术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入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各48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予以细节护理,比价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消毒麻醉、护理人员配合度、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优于对照组83.3%,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作者:张友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对比难治性根尖周病给予常规根管再治疗与根管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倒充填的临床结局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历记录,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将采用常规根管再治疗的44例患者记为常规组,将采用根管MTA倒充填治疗的48例患者记为试验组.对比充填效果、临床结局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与常规组充填效果、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分布情况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恰填率和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8.33%和100.00%,远高于常规组的88.46%和86.36%(P<0.05);试验组成功率为98.33%,远高于常规组的86.54%(P<0.05).结论 在难治性根尖周病患者中实施根管MTA倒充填治疗充填效果、临床结局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根管再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7月84例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组.常规手术组采用耳内镜下置管手术进行治疗,联合手术组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转归率;中耳腔积液消失时间、鼓膜痊愈(穿孔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儿听力恢复状况、生活影响因子.结果 联合手术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转归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联合手术组中耳腔积液消失时间、鼓膜痊愈时间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干预前两组听力、生活影响因子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手术组听力恢复状况、生活影响因子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消除积液症状,促使听力恢复正常,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朱晓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9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比较.结果 观察组97.8%高于对照组84.4%,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g G、Ig M水平比较中治疗前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对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翟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实验课题主要探究在浅表器官疾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实验范围限定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浅表器官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浅表器官疾病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触诊法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检查,对两组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为79.16%,实验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的准确率,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1%,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1.2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对浅表器官疾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检查,准确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9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患儿做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都进行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仔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动脉血气指标、不良反映情况等临床指征.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2 h、治疗后4 h的动脉血氧气压值、二氧化碳分压值、PH值(这三项放一起)、呼气末正压通气值、氧浓度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变,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1.44%)患儿出现发绀的症状,7例(7.78%)患儿出现呛咳的症状,2例(2.22%)患儿呼吸暂停,对以上症状的患儿给予纠正通气治疗后,不良症状快速消除且无其它不良反应;90例患儿中有76例痊愈,14例患儿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后也已经痊愈.结论运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新生患儿的肺部功能,降低新生患儿的死亡率.
作者:郭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雌激素治疗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06月收治的140例绝经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通过抗生素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查指标、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97.14%、4.39%,84.29%、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有一定改善,但观察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 绝经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通过雌激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吴祥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7例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一期缝合组34例,T管引流组33例,给予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足低位,给予常规四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1月拔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补液量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中,一期缝合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3/34),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的18.2%(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能有效胆汁引流,患者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梁科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脑垂体脓肿在CT和MRI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经手术或者脑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脑垂体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采用CT扫描与鞍区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结果显示鞍区病灶呈现等密度患者有8例,低密度患者有9例,病灶略高密度患者有2例,病灶呈混杂密度患者有4例,边界均清晰可见;MRI显示长T1,长T2信号15例,呈等T1,长T2信号8例,增强后可见囊壁环形强化者18例,冠状位上垂体柄增粗以及强化均可见.结论 脑垂体囊肿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囊脓肿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荣恒;苗丽媛;王国庆;张燕;王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发展基础,得益于此,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新医改工作的不断推动之下,社会各界也将更多的关注点和期待投想医保控费管理方面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医保控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也逐渐变得愈发突出起来.而医院中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显然为医保控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在信息化这样一个条件背景下,对医保控费的精细化管理展开探析,在整体上把握医保控制相关信息要点的基础上,就信息化条件下医保控费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具体实施举措展开了研究,希望可以为推动医保控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作者:郭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围化疗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白血病患者60例,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入我院并接受化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常规组在围化疗期行常规化护理措施,研究组围化疗期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行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对比无差异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以及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期间,予以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可帮助患者减轻癌因性疲乏,促使其生活质量提高,且胃肠道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普及借鉴.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在防治患儿气管插管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收治的儿童重症监护室病房110例需要气管插管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对儿童进行面部保护,对照组直接采用传统的棉布伸缩包带固定,对比两组患儿在非计划性拔管次数、每日更换胶带次数、机械性损伤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非计划性拔管次数、每日更换胶带次数、机械性损伤情况、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水胶体敷料能够有效防治患儿皮肤损伤,是理想的敷料,值得推广.
作者:李娜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救治的70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踝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踝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介入治疗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高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收治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进行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硝酸甘油停药减量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能够使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孙黎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选择情况及影响通路选择的因素.方法 选取初次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患者180例,观察记录所有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根据患者新入血液透析前血管通路建立情况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新入建立动静脉内瘘(AVF),常规组新入建立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CVC),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谈影响血管通路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透析前,观察组患者初次选择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有30.65%,初次透析择建立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为26.32%;观察组患者的文化水平、糖尿肾病、病情随访时长、建议造瘘到开始遵透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血液遗析患者新入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多选择深静脉导管,选择初次透析内瘘使的选择较低,而影响患者选择血管通路的主要因素为文化水平、糖尿肾病、病情随访时长、建议造痿到开始遵透时间.
作者:桂永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为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9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4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血压和心率、GCQ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患者护理后的负面情绪比对照组优(P<0.05),血压和心率正常率、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和生体征的稳定,有助于患者舒适度的提高.
作者:任俊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血清CA125联合孕酮检测预测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妇产科门诊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诊治早期妊娠的120例孕妇,其中包括80例早期妊娠先兆流产孕妇,40例早期正常妊娠孕妇;跟踪随访至孕28周,依据妊娠结局分为早期妊娠正常组40例(对照组)、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组54例(良好组)、先兆流产保胎失败组26例(不良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检测CA125、孕酮(P),比较两个指标单独及联合评估早期妊娠先兆流产结局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血清孕酮水平<14.84 ng/mL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2%(46/54)、80.8%(21/26)、83.75%(67/80);血清CA125>52.20 ng/mL,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9%(48/54)、84.6%(22/26)、87.5%(70/80);以同时满足血清孕酮<14.84 ng/mL和CA125>52.2 U/mL的综合指标为依据,预测先兆流产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3.3%(45/54)、96.2%(25/26)、90%(73/80).结论 综合血清孕酮及CA125量两组指标对先兆流产结局的特异度及准确度比单一指标检测有较大的提升,研究为临床评估早期先兆流产结局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作者:梁岚;赵仁峰;黄敏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补肾调脾方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科门诊诊治的CS妇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糖脂代谢、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升高,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补肾调脾方能提高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疗效,改善其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
作者:王再灵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