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燕
目的 研究输液式小量保留灌肠综合护理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预后及SD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输液式小量保留灌肠治疗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分别对比两组肠道保留时间、护理前后SDS评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肠道保留时间1 h者的比例为97.87%,保留时间2 h以上者的比例为87.23%,保留时间6 h以上者的比例为80.85%,较对照组肠道保留时间1 h者、肠道保留时间2 h者、肠道保留时间6 h者的93.62%、85.11%及78.72%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输液式小量保留灌肠综合护理对盆腔炎患者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提高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作者:宋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主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方法 利用主管及内口低位切开,高位挂线.主管与支管之间开窗挂线引流(简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满意.结果 本组45例全部治愈,治疗率100%.特点是开窗与挂线相结合.不切断肛尾韧带和肛直环,无任何后遗证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实践证明,本疗法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具有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后遗症少,疗程短的优点.
作者:郭良宪;杨弘道;冯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培美曲塞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撷取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分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予以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予以培美曲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4.3%,P<0.05,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远比对照组的高,P<0.05,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突出,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紫杉醇和顺铂可有效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但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作者:顾文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选择情况及影响通路选择的因素.方法 选取初次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患者180例,观察记录所有患者基本情况和病情,根据患者新入血液透析前血管通路建立情况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新入建立动静脉内瘘(AVF),常规组新入建立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CVC),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谈影响血管通路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透析前,观察组患者初次选择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有30.65%,初次透析择建立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为26.32%;观察组患者的文化水平、糖尿肾病、病情随访时长、建议造瘘到开始遵透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血液遗析患者新入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多选择深静脉导管,选择初次透析内瘘使的选择较低,而影响患者选择血管通路的主要因素为文化水平、糖尿肾病、病情随访时长、建议造痿到开始遵透时间.
作者:桂永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比较腹腔镜下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在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治疗中起到的效果,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近一年来收治的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疾病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均辅助以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以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等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其他比较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体效果更佳.结论 将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早期子宫恶性肿瘤中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作为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案.
作者:张雪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在防治患儿气管插管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收治的儿童重症监护室病房110例需要气管插管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对儿童进行面部保护,对照组直接采用传统的棉布伸缩包带固定,对比两组患儿在非计划性拔管次数、每日更换胶带次数、机械性损伤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非计划性拔管次数、每日更换胶带次数、机械性损伤情况、护理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水胶体敷料能够有效防治患儿皮肤损伤,是理想的敷料,值得推广.
作者:李娜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应用体会.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研究组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且根据健康教育后的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进一步的探讨.结果 接受健康治疗的患者在行为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不仅能够做到主动吃药,还能够加强对于饮食结构的重视,积极地与医生进行配合,谨遵医嘱,并养成较为良好的习惯,对于血糖起到控制作用,两组差异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于以上患者血糖的检测我们发现,其血糖的数值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说明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能够良好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进行了解,还能够增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身的控制.
作者:兰端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救治的70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疼痛评分、踝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踝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介入治疗对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高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全程化药学干预在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4例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研究组实施全程化药学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服药依从率为94.7%,对照组依从率为75.0%,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用药偏差发生率分别为2.63%和22.2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空腹血糖为(5.68±0.92)mmol/L,餐后2 h血糖为(9.54±1.41)mmol/L,与对照组(7.16±1.45)mmol/L和(11.56±1.88)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化药学干预应用于多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可有效减少用药偏差发生,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柴晓伟;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围化疗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白血病患者60例,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入我院并接受化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0例.常规组在围化疗期行常规化护理措施,研究组围化疗期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行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两组护理前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对比无差异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环境以及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治疗期间,予以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可帮助患者减轻癌因性疲乏,促使其生活质量提高,且胃肠道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普及借鉴.
作者:孙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研究肺结核丸辅助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肺结核伴空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历对照研究方法调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中心结核门诊接受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按标准化疗程序抗结核治疗,并辅以肺结核丸治疗肺结核伴空洞情况的患者全程治疗病历33例,为A组;并以同期33例仅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伴空洞情况患者的治疗病历,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全程治疗病历记录中的影像学资料、临床症状记录、痰菌培养结果.结果影像学统计,A组33例,有效31例(93.9%);B组33例,有效21例(63.6%);影像学结果A组空洞缩小、闭合明显,优于B组(P=0.003<0.05).临床症状统计,A组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胸痛、气短等)消失,B组中有3例咳嗽、咯血伴胸痛,11例痰中带血伴胸痛.痰菌培养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中的痰菌阳性患者(A组,15例;B组,14例)在治疗期间均转阴.结论肺结核丸辅助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肺结核伴空洞情况的患者在促空洞缩小闭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上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刘毅;李颖;高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者时使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小切口手术,将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指标均更优;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切口手术的操作时间短,患儿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而且复发率低,能够使患儿更快的康复.
作者:张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丁苯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脑梗死后失语患者7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其中对照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结果 研究组92.11%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AQ、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Q、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丁苯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临床疗效较高,患者失语程度改善效果总有效率高.
作者:郭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手术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入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各48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予以细节护理,比价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消毒麻醉、护理人员配合度、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优于对照组83.3%,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作者:张友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9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比较.结果 观察组97.8%高于对照组84.4%,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g G、Ig M水平比较中治疗前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使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对免疫功能影响.
作者:翟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9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患儿做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都进行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仔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及动脉血气指标、不良反映情况等临床指征.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2 h、治疗后4 h的动脉血氧气压值、二氧化碳分压值、PH值(这三项放一起)、呼气末正压通气值、氧浓度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变,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1.44%)患儿出现发绀的症状,7例(7.78%)患儿出现呛咳的症状,2例(2.22%)患儿呼吸暂停,对以上症状的患儿给予纠正通气治疗后,不良症状快速消除且无其它不良反应;90例患儿中有76例痊愈,14例患儿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后也已经痊愈.结论运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新生患儿的肺部功能,降低新生患儿的死亡率.
作者:郭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或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观察组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妊娠结局方面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后的D-Dimer(110.45±20.75)ug/L、TT指标(17.50±1.12)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栓前状态下复发性流产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仅能改善血栓前状态指标,还能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孟晓楠;牛冉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补肾调脾方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科门诊诊治的CS妇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糖脂代谢、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升高,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补肾调脾方能提高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疗效,改善其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
作者:王再灵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实验课题主要探究在浅表器官疾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实验范围限定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浅表器官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验组浅表器官疾病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触诊法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检查,对两组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诊断的准确率为79.16%,实验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的准确率,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1%,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1.2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对浅表器官疾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检查,准确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椎间孔镜下手术较以往显微镜下手术对正常组织损伤更小,本文意在探究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本研究属随机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5-70岁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椎间孔镜下手术(34例)和通道显微镜下手术(33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和ODI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价疼痛缓解情况,患者手术满意度采用Odom标准,随访节点为术后3、6、12个月.结果 两种术式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显著.两组间ODI评分在随访期内未发现显著差异.其中,椎间孔镜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P<0.01).椎间孔镜组患者术后12个月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低于显微镜组(P=0.023,P=0.024)且椎间孔镜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两种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均十分确切.术后12个月椎间孔镜组下腰痛和下肢痛情况好于显微镜组,此外对正常组织大化保留降低了二次翻修手术难度.缺点是学习曲线较陡峭.
作者:许立臣;许卫兵;刘沂;杨东方;张海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