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面部三病症的针灸治疗概况

陈晓军;缑燕华;程立红;张安莉

关键词:面部三病症, 针灸治疗, 综述
摘要:面部三病症是指面瘫(面神经炎)、面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3种病症.针灸治疗有较好疗效,兹就近五六年针灸治疗面部三病症的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升陷汤验案2例

    升陷汤出自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治疗胸中大气下降,短气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之证,处方为生箭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方创名老中医用其意,治疗自发性气胸,收到满意疗效,笔者用其治疗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症,亦收到良好疗效,现录之以飨读者.

    作者:沈锦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自从胰岛素和多种口服降糖药应用以来,糖尿病的急性合并症如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随着糖尿病人寿命的延长,其慢性合并症特别是血管合并症,已成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合并症中的糖尿病肾病占27%左右[1].美国透析病人的30%为糖尿病肾病.Ⅰ型糖尿病死亡者中的66%死于尿毒症[2].Ⅱ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约20%~23%[3].但许多临床尿蛋白出现(4期)以前(1、2、3期)糖尿病肾病常常漏诊,一旦发展到肾功能不全(5期)则治疗十分困难.因此我们选择早期糖尿病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智民;刘彩华;王修梅;彭辉;潘传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扶正行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

    近年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自拟扶正行痹汤,其组成为:制马钱0.2~0.4g,雷公藤(生药)6 g,生黄芪30 g,当归12 g,鹿胶10 g,制川乌10 g,威灵仙10 g,乌梢蛇15 g,露蜂房10 g,土鳖虫5 g,全蝎10 g,蜈蚣2条,僵蚕10 g,制乳没各10 g,炙甘草6 g.煎服法:马钱子严格遵法炮制,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日从0.2 g开始,分2次口服,如面肌、全身肌肉有痉挛绷紧感,为用量极限,应稍减量,不可用量过大.其余诸药,加水浸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煎沸后续煎10~15分钟,滤取煎汁;再煎取第2次药汁,混合,分2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

    作者:李林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6例临床观察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44例进行对照.治疗组急性发作期以疏散风寒、止咳化痰平喘为法,1个疗程后以健脾化湿、益肺补肾为主.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及显效率为88.2%,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作者:郑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试论芳香药的功用

    芳香属中药性能之一,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称之为芳香药.芳香药在中药中占有很大比重和重要地位.古代文献中对芳香药早有论述,但《中药学》作为全国高等院校中医专业统编教材,在中药的性能中,仅在辛味之例外中,稍做提示,并未详细阐述其具体作用.古人有臊、焦、香、腥、腐五臭之说,其中芳香属五臭范畴,而近代对芳香药的研究虽屡见报道,但却缺乏系统的整理与概述.笔者从古人对芳香药的认识,结合现代研究及临床运用3个方面对芳香药的化湿、行气、开窍、止痛、消肿等功效略加以论述,总结如下:

    作者:李瑛;卢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贵细中药的贮藏

    贵细中药系指一些稀少名贵、价格高昂的中药,如牛黄、鹿茸、熊胆、羚羊角、人参、三七、西红花、天麻等.这些中药各具有特殊的疗效,但如果贮藏不当,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质的变异,从而影响疗效.所以做好这类中药的贮藏保管工作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就几种较为常用的名贵中药的贮藏及库房等问题谈谈.

    作者:柳献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针刀配合艾灸治疗跟骨骨刺42例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虽然中西药物、推拿乃至手术治疗等法时能奏效,却难以持久.近年来,我们采用小针刀配合艾灸治疗本病42例,并与单用小针刀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兹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冯庆章;董洪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银翘马勃散加减治疗扁桃体炎36例

    扁桃体炎为咽部常见病,本人1996年~2000年运用银翘马勃散加减治疗36例,疗效比较满意,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10岁15例,11~20岁11例,21岁以上10例;病长4年,短3天;均门诊观察收集;反复发作的病人曾用过多种药物治疗及其他治法,效果不显改用中药.症状多表现为发热、咽喉疼痛、痰多咳嗽、口干、口臭.咽部检查有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充血,甚至超过咽腭弓或有散在脓点,舌红、苔黄,脉数.

    作者:蔡培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安蛔汤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32例

    小儿胆道蛔虫症是小儿科的一种较常见急症,自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安蛔汤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映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穿琥宁粉针剂治小儿重症上呼吸道感染150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9年3月~2000年2月应用穿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重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甘金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抗菌三联疗法合蒲蛇柴参汤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属癌前状态,伴有严重不典型增生或Ⅱb型肠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其病因可能与感染幽门螺杆菌(HP)有关,而从中医角度来看,该病多由于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脾胃虚弱所导致的.

    作者:罗其泰;郭志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48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48例,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邓经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胆源性急腹痛106例

    胆源性急腹痛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多见于胆道蛔虫、胆结石、胆囊炎等疾患.自1990年以来,笔者用高频电针治疗10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紫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癀片治疗瘀热证560例临床观察

    1996年1月~2000年6月,我院伤科门诊应用新癀片治疗瘀热证病人共56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文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癀片治疗癌症疼痛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观察49例癌痛患者,诊断依据肿瘤标志物,B超、CT、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病理等诊断.其中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0岁.肝癌18例,肺癌18例,胰腺癌8例,乳腺癌5例;病情轻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21例,重度疼痛22例.

    作者:周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1临床资料本组138例,男83例,女55例.年龄23~94岁,平均62.4岁.按Evans分类诊断标准[1,2],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Ⅰ型保守治疗22例,手术治疗8例;Ⅱ型分别为31例、18例;Ⅲ型为30例、9例;Ⅳ型为1 2例、6例;内科疾病合并症为:保守治疗组97例中61例(占62.8%),死亡3例(占3%);手术治疗组41例中12例(占29.2%),死亡1例(占2.4%).

    作者:梁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养阴清热法治疗鼻咽癌放疗中口、咽粘膜反应临床观察

    1990年3月~1998年6月对43例鼻咽癌化疗后口腔、咽粘膜反应者采用百合固金汤加鼻咽清毒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欠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何顺华辨治肾小球肾炎经验

    何顺华老师为江西樟树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临证三十余年,学验俱丰,享誉药都.余在实习期间,有幸侍诊左右,深受教益,现将何老师辨治肾小球肾炎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梁光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体会

    笔者近几年来采取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备的100例统计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年龄大者52岁,小者23岁,平均年龄37.6岁;伴有盆腔炎症者87例,伴宫腔内膜炎症者36例,伴宫颈糜烂者24例;均经二维B超检查确诊,囊肿大者为7.8 cm×6.6 cm,小者为1.1 cm×1.0 cm;其中有18例为双侧附件囊肿.

    作者:陈士洲;尹秀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龟头溃疡治验

    龙某某,男,29岁,已婚,1999年12月13日就诊.患龟头炎已11个月.曾在多家医院屡次用抗菌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近10天来,阴部红肿痒痛加重,整个龟头溃烂灼痛.检查:龟头局部有0.8 cm×1.6 cm大小片状溃疡面,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阴囊皮肤呈斑块状糜烂,并有浆液性渗出,气味恶臭,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作者:梁平根;曾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