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虎;李琳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确诊为阑尾炎的患儿10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开放术,研究组惠儿接受腹腔镜手术,术后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惠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疗效显著、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临床治疗小儿阑尾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席錾;孔令宇;赵志强;刘根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提高药房药师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创导优质服务,提升临床及患者的满意度.按照国家对于医院药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我院药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建立健全药学服务条例,使药师跳出单一“发药”模式,从而实施多元化的药学服务工作,实时考评药师综合服务素质,调查患者满意度变化.通过创新认识,积极改进药学服务模式,使药师的综合服务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临床及患者满意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作者:贾迟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喉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儿科确诊为小儿喉炎患儿56例,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选用常规药物,实施抗感染、平喘与止咳治疗手段,而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选用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儿,即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7.86%、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为67.86%;对照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57±1.79)d、(7.68±1.24)d、(5.13±1.15)d,而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02±1.21)d、(4.37±1.16)d、(3.68±1.02)d;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中,对照组发病率为21.42%,实验组发病率为3.5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缩减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段忠萍;任宏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间断光疗方法用于新生儿ABO溶血病50例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希望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进行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根据患儿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患儿行分次光疗,每次进行6h的蓝光双面照射,间隔6h后再行反复照射;对照组患儿25例行单次光疗,新生儿每天接受12 h的双面光疗.两组患儿均接受5天的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之后,实验组血清胆红素为(168.3±23.8) umol/L,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为(211.6±25.4) umol/L,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实验组共5例患儿出现副作用,而对照组共出现11例副作用,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对照组的单次光疗,实验组的分次光疗退黄效果更佳,有效提升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传统治疗及喉返神经显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分析确定诊断的70例患者,按照患者要求的手术方案的区别分为显露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手术不显露喉返神经手术方式,显露组术中采用喉返神经显露手术方式.将两组临床手术、住院时间长短及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显露组,对照组喉返神经出现损伤例数明显多于显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虽显露喉返神经较为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但其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良好.
作者:杨雪华;马文新;黄晓阳;曹艳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治疗的胃穿孔患者78例作为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穿孔患者的治疗当中,应用腹腔镜修补术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地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温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析持续CPAP治疗对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80例,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CPAP治疗.临床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时间与LSpO2(低血氧饱和度)、SBP(收缩压)和DBP(舒张压)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AHI、呼吸暂停时间与LSpO2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SBP、DBP下降趋势较差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采用持续CPAP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AHI、呼吸暂停时间与LSpO2等指标,同时在降低患者SBP、DBP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可加大对持续CPAP治疗手段的推广力度.
作者:施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收治的15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26例发生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7.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房颤病史、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病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NIHSS评分≥14分均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抗栓治疗、NIHSS评分均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出血转化有关,提示我们在临床上针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上,根据患者合并症综合考虑用药,谨慎使用溶栓、抗凝药物以减少出血转化的可能.
作者:王丽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讨论研究复方鳖甲软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选择内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患者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知料.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胶囊B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A组84.0%;治疗后B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既能有效改善患者胆汁淤积及肝脏炎症,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肝脏弹力硬度值并缓解患者皮肤瘙痒、劳累等症状.
作者:庞月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122抑郁症共病糖尿病患者,其中皮质醇升高患者56例,皮质醇正常患者66例,分别命名为皮质醇升高组和皮质醇正常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帕罗西汀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年龄35~50岁、BMI≥25、HAMD评分≥20分、糖化血红蛋白>8.0(或<6.5)为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BMI、HAMD评分、糖化血红蛋白等为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而皮质醇水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效果呈负相关,临床上应对于上述异常指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是调控,避免其对帕罗西汀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汤光花;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审方软件,参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药品使用说明书、《新编药物学》、《处方管理方法》等有关规定,结合《中国药典》2010版、《459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及临床应用检索表》以及各类药物应用《指南》等相关标准来进行综合审方,并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通过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进一步保障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静配中心的服务质量.结论 在静配中心开展以审方为重点的临床药学,能够有效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适宜广泛应用.
作者:刘明;林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接诊行健康体检的240例人员进行研究,采取根据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120)和管理组(n=12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所有管理组患者在健康管理理念下实施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体检者体检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体检者中弃检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马小虎;李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团队管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科病患184例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病患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及健康知识普及情况,并且计算护理满意率及健康知识普及率,展开组间对比.结果 在护理改革前病患总体护理满意率远远低于护理改革后总体护理满意率;改革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为远远低于改革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而护理差错评分方面,则是管理改革前远远高于管理改革后,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比传统常规护理而言,落实团队管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能够大程度提升护理的效果以及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黄美娟;陈智萍;罗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 以ICU收治的85例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为观察组,除临床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并发症,应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黏膜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下降,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ICU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葳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观察.方法 选取确诊并收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法及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相同治疗方案上再结合达比加群酯联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而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血清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同时可使血清脑钠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
作者:马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患者雌二醇水平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并比较绝经后女性CH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计算出non-HDL-C水平,并对E2和non-HDL-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TC、TG和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non-HDL-C水平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2与non-H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雌二醇水平下降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相关,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莉;胡秋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增加对老年腹痛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86例老年患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住院病例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的内科疾病病变部位:腹腔内脏器疾病70例(占81.40%),其常见病因为急性胃肠炎(占20.93%).腹腔外脏器疾病14例(占16.28%),全身性疾病2例(占总例数2.32%).结论 老年腹痛患者病因复杂,特征缺乏典型,病情变化快,预后较差,应重视其诊断及治疗.
作者:卜巧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体外冲击波应用在肩周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收治的76例肩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3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选择短 波透热方法治疗,观察组选择体外冲击波方法治疗.结果 2组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临床治疗后,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情况都有所缓解,其中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而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其中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应用在肩周炎患者中具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程度,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作者:黄泰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将收治的9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组,对比两组疗效、手术与并发症状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与81.25%,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各项明显更理想(P<0.05).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治疗,疗效确切且并发症率较低,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聂晓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药汤剂龟鹿二仙汤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龟鹿二仙汤治疗,疗程都为12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出现1列病例脱落,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龟鹿二仙汤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功能,且无长期服用的不良性反应.
作者:王开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