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茵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

张新平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 丹茵退黄汤, 甘利欣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 维生素C, 维生素B6,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丹茵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丹茵退黄汤治疗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甘利欣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维生素C、维生素B6、10%氯化钾等)对照组.治疗组80例服用丹茵退黄汤,水煎服,日2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观测临床症状、肝功能、病原学、B超检测.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1个月后进行随访,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74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52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B超检查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丹茵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协定中药湿敷剂外敷治疗湿疹84例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抗组胺药物和皮质激素类药物,但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等.我院采用协定中药湿敷剂治疗湿疹84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曾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总结康复经验,提高脑瘫患儿康复质量.方法:根据190例脑瘫患儿的病情,制定与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性的物理、作业、言语等康复训练治疗,而观察组另加家庭康复训练.结果:16例康复痊愈,151例治疗有效,23例治疗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应遵循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基本原则,经长期正确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特别是家长参与下的家庭康复训练,能大限度地降低患儿残疾程度,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张玲;伍竟;康怀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思密达灌肠辅佐治疗小儿腹泻体会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27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辅佐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永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碘仿明胶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研究

    干槽症实质上是骨创感染,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我科将碘仿明胶海绵置入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的拔牙创内预防干槽症取得满意效果,现进行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月门诊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患者335例,男166例,女169例,年龄18~38岁.随机分成实验组165例,埋伏阻生48例(29.09%),部分萌出117例(70.91%);对照组170例,埋伏阻生50例(29.41%),部分萌出120例(70.59%).

    作者:陈元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62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分析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1],对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9年6月间62例使用克林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璐;梁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通腑解毒汤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汤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均进行常规的反复洗胃、清洁皮肤、肟类复能剂及抗胆碱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而治疗组加用通腑解毒汤胃管注入,每次200 mL,每日2次.在治疗结束后分别统计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阿托品减撤时间、并发症出现率等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解毒汤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有良好的作用,并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王晓舟;郭强;杨建生;张雪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红外热扫描及腧穴热敏化艾灸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指具有慢性和复发性消化道症状,但缺乏解剖、生化和病理学变化依据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早饱、呕吐、腹泻及排便困难等.其发病率极高,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均有报道超过50%[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2].按罗马Ⅲ标准,FGIDs包涵七大类二十八种疾病,其中以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为常见[2].FGID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对患者的心身健康影响较大,症状迁延难愈,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目前已成为消化专业中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谱之一,尤其在针灸治疗方面.本文从FGIDs的检查手段、灸法治疗FGIDs的优势、红外热扫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的特色等四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何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010年3月~2012年9月期间在九江市中医院门诊就诊以眩晕为主明确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5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服用养血清脑颗粒以及西药,时照组服用西药,同时检测血常规、血流变以及经颅多普勒(TCD),在治疗1周、2周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1周、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时与治疗1周时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2周时与治疗1周时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各项TCD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各项TCD指标两组之间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等特点.

    作者:刘新举;曹爱兵;刘勇;王敏新;虞成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甲状腺术式中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术式中避免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临床手段.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近年来甲状腺手术病例资科420例,按术式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采用显露RLN术式(n=239例),对照组采用未显露RLN术式(n=181例),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后6个月喉返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2例RLN损伤、总损伤率为0.84%,对照组发生4例RLN损伤、总损伤率2.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16,P<0.01).术后6个月RLN损伤恢复情况,观察组2例全部恢复正常,对照组1例永久性损伤,3例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6,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合理显露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可有效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朱云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中实验室检查在正常范围的甲状腺激素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42例脑梗死患者,在校正了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后,测定并分析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与结合型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型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结合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Ft3与IMT有线性相关(β=-0.322,P<0.05),而Ft4、Tt3、Tt4及TSH与IMT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中校正了吸烟、饮酒等临床危险因素及血脂、血压后,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相关,且β值为负值.这揭示了正常范围的低水平甲状腺激素可能影响脑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王利兵;刘华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二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长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二次剖宫产术不同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726例二次剖宫产腹腔粘连情况、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前次剖宫产术距此次妊娠时间分为2~5年(A组)和>5年(B组)进行对照.结果:B组产后出血量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腹腔粘连也较A组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再次妊娠应在前次剖宫产术后2~5年内为宜.

    作者:朱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平疣汤联合迪维霜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平疣汤口服联合迪维霜外用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3例,采用平疣汤口服联合迪维霜外用;对照组23例,采用口服维胺酯胶囊联合迪维霜外用,两组均连续用药30d.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疣汤口服联合迪维霜外用能有效治疗顽固性扁平疣.

    作者:周贞迪;胡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Voluson 730 Expert,Voluson E8三维超声对20147例妊娠18~40周胎儿进行常规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结果:20 147例胎儿中共检出胎儿异常991例,其中胎儿水肿综合征34例,前腹壁异常23例,心脏结构畸形173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84例,淋巴水囊瘤17例,泌尿系统畸形152例,消化系统畸形66例,胸腔异常28例,颜面部畸形110例,多系统畸形92例,鼻骨缺如101例,小指两节指骨11例.结论:实时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结合应用能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直观显示胎儿头面、体表结构等先天畸形,提高了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蒋健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尿酸性肾病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水平.结果:5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E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均<0.05).结论:性激素与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郭聂涛;丁谊;杨进;李燕林;刘琳娜;秦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热敏化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8例

    目的:探讨热敏化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131例PHN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8例,热敏灸联合NB-UVB照射治疗)和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4.4%,对照组有效率为3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NB-UVB治疗PHN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港;龚丽萍;谌莉媚;严张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艾附暖宫丸配合针刺治疗虚寒性痛经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多发于青春期女性,部分患者因疼痛剧烈,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笔者用艾附暖宫丸配合针刺治疗虚寒性痛经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病例,经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后,确诊为虚寒性痛经的患者.年龄16~36岁,其中16~26岁25例,27~36岁15例;未婚者29例,已婚者11例;病程长15年,短4年.

    作者:郭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扩心病的疗效观察

    扩张型心肌病在原发性心肌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起病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病情会逐步加重,往往当患者前往医院就诊的时候已经到了疾病的末期,这个时候患者会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而采用药物治疗一般效果并不好,导致病死率比较高[1].这种疾病的危险性已经被广泛重视,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采取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剂量洋地黄制剂和利尿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细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头翁汤加味口服配合九华膏纳肛治疗肛窦炎40例

    目的:观察口服白头翁汤加味汤剂配合九华膏纳肛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白头翁汤加味汤剂口服配合九华膏纳肛治疗40例,对照组予九华膏纳肛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3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白头翁汤加味口服配合九华膏纳肛治疗肛窦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丽霞;杨苏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先针刺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鹤顶,然后在膝关节疼痛明显区域皮肤表面施以隔姜灸至皮肤潮红但不起疱为止,10d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52例病例,临床治愈14例,占26.9%;显效18例,占34.6%;有效17例,占32.7%;无效3例,占5.8%:总有效率94.2%,疗效满意.结论:隔姜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作者:王皓;韩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即给予系统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时用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结果:经4周治疗后,康复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怠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董均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