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单胎孕11~14+6周胎儿超声心动图研究

李蕊;王琦;张红薇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胎儿, 妊娠早期
摘要:目的 探讨孕11~14+6周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扫查的可行性.方法 经腹扫查322例11~14+6周正常单胎胎儿心脏,尽量取得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切面、主动脉长轴切面,分析不同孕周各切面的显示情况.结果 相同孕周心脏各主要切面显示率不同,不同孕周同一切面显示率亦不同.随孕周增大,各切面显示率逐渐提高.孕11~11+6周、12~12+6周及13~13+6周各切面显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3~13+6周与14~14+6周四腔心切面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四腔心切面显示率高,三血管切面显示率低.13周后,心脏各个切面显示率可达80~90%.结论 于早孕晚期和中孕早期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扫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预防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 通过保持手卫生、适宜的环境、对呼吸道和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合理的饮食等护理措施来预防相关性肺炎,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住院病例在机械通气期间着重对呼吸性相关肺炎实施了有计划、有重点的预防和护理,使全部病例成功脱机.结论 这种方法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冀雅杰;李英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临床经验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在2005~2011年间收治的52例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当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59~81岁,平均年龄为70.2岁,全部病人经过相关临床检查,并全部诊断为胃肠肿瘤并发肝硬化门脉高压征.在手术之前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并对肝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估,对门静脉高压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析,制定出合理的、准确的、周密的方案,包括对胃肠肿瘤实施的手术范围,比如根治性的切除、姑息性切除、以及扩大性切除,此外还要决定是否实施门静脉的高压征的相关手术.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全部病人的症状都得到明显的改善,所有病人当中,基本治愈有23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4%,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结论 对胃肠肿瘤并发肝硬化门脉高压征车采取临床手术治疗模式,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崇奇;张新英;隋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预防心房颤动复发中的作用及对心房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在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后预防其复发,对窦性心律有效性的维持以及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超过7天),经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胺碘酮0.2 g,每日1次,治疗组40例给予胺碘酮0.2 g,每日1次,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40 mg,1次/日,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后第1周、2周、1月、2月、4月及6月分别行心电图或HOLTER以检测是否存在房颤复发;复律次日及6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aldosterone,Ald)浓度.结果 80例均完成治疗,随访6月,心房颤动复发率对照组32.5%,治疗组12.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房颤动转复6月后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左房射血分数(LAEF)增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后,为了维持窦性心律,联合应用胺碘酮、螺内酯较单独应用胺碘酮更加有效,螺内酯的长期服用可缩小扩大的左房,左房压力降低,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的抑制可改善心房重构,预防房颤反复复发.

    作者:夏立志;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出血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4036例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34例(出血量≥50 mL).其中32例在腹腔镜下止血成功,2例中转开腹止血成功,平均住院5天.结论 LC术中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和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关键.

    作者:耿西林;陈晨;徐之超;汪靖园;耿智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对肝性脑病健康教育效果的探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起护理部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对6~10月入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评估发生肝性脑病存在、潜在诱因及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行实施对策(观察组).并比较2013年1~5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健康教育效果(对照组).结果 对2013年6月起护理部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对6~10月入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评估发生肝性脑病存在、潜在诱因及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行实施对策(观察组).并比较2013年1~5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健康教育效果(对照组).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减少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发病率,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陈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与成人偏瘫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Bobath疗法在痉挛型脑瘫与成人偏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2008~2012年所收治的88例脑瘫患者和90例成人偏瘫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Bobath疗法在前半程的治疗中成人偏瘫相对于痉挛型脑瘫患者恢复的要相对快,但Bobath疗法无论是在成人偏瘫康复或是小儿脑瘫康复里,Bobath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 Bobath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于降低患者的痉挛以及促进病人姿势的正常化尤为重要.

    作者:赵英子;朱红强;何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飞行学员航空性中耳炎的预防

    目的 分析飞行学员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环境、飞行学员身体等因素而引起的中耳道受损情况,便于提前预防.方法 对学校347名飞行学生进行跟踪,对发生航空性中耳炎的9名飞行学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查出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生航空性中耳炎的比率为77.78%(7/9),原发性为22.22%(2/9),继发性航空性中耳炎明显高于原发性中耳炎.结论 飞行学员在飞行时,应该杜绝因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而参加飞行,终造成航空性中耳炎而影响飞行,提高飞行学员对航空性中耳炎的认识.

    作者:汪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电图及预后分析

    目的 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电图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5例,依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2例,患者年龄均<60岁;乙组患者23例,患者年龄均≥60岁,对两组患者的脑电和预后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急性期昏迷时间、脑电图情况和异常情况、迟发性脑病发生率、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年龄越大急性期昏迷时间越长、脑电图情况相对较差和异常发生率较高,迟发性脑病发生率较高,预后情况不理想,因此针对于年龄较高的中毒患者应提高重视程度.

    作者:崔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01~2012-12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并随即抽取同期非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压、入院后24 h体温、头部CT、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收缩压、入院后24小时体温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感染、低血压、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高胆固醇、体温升高是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在治疗中应采取个体化治疗,不应盲目降压.

    作者:张文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抢救成功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入选的56例患者中,4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75%,死亡14例,其中因失血性休克死亡6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亡4例,因ARDS死亡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结论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可减少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辉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和总结心理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10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4例按照制定的心理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结果 临床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率及患者的满意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有明显优势,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和自我护理能力,使治疗结果更满意,而且使治疗过程满意度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马淑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按照入院顺序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以来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治疗,观察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15/1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9/18),两组之间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改善微循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蒋小安;陈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腔镜组)38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组)38例,将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及异位妊娠再发率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理想,微创,恢复时间短,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临方调剂的基本药物,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医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科学的质量管理能有效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规范的煎药程序控制,可有效提高中药煎汤剂的质量,从而共同保证中药的疗效发挥.本文结合作者在中药房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加强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从入库、贮藏、调剂、煎煮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医院中药房的中药饮片仓储、养护和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作者:宋肖依;苏泉;潘光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飞行人员常见疾病发生率与普通人群对比

    目的 为提高飞行员健康,通过研究飞行人员疾病发生率与普通人群对比,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飞行人员1893人次体检结果与普通人群体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飞行影响较大常见病为高血压、高血脂、老视、近视和身体超重.结论 这些常见多发疾病会影响飞行人员健康,应引起重视、注意预防.

    作者:敬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及管理措施

    目的 研究分析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方法 分析检验科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感染原因、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医院检验科的感染原因作出分析,医院环境、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对医患双方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保障.结论 医院检验科有效的对医院感染问题作出解决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检验科医院感染.

    作者:谭绍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的有力措施.

    作者:陈志燕;金桂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ICC并发症堵塞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降低PICC堵塞的发生率,使PICC发挥预期的使用效果,探讨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堵塞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得出要降低PICC常见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等,落实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关键.观察分析导管堵塞发生率,堵塞程度,处理的转归情况和护士对堵管并发症的评估能力和处理能力.结果 患者经及时处理后,效果明显.结论 PICC堵管不容忽视,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密切相关.

    作者:王桂芳;张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危人群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索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82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源性猝死原因有多种,冠心病是主要原因,占比达86.6%,猝死前患者存在心律失常和新功能不全的症状.结论 在临床治疗汇总,应高度重视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原因,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

    作者:柯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唾液腺核素显像在诊断干燥综合症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唾液腺核素99mTcO4-显像的形态、功能等影像学特点,评判唾液腺显像对干燥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自身免疫普阳性的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行唾液腺核素99mTcO4-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和自编软件获得腮腺时间一放射性曲线并分析计算摄取指数、相对摄取率、排泄率(MSR)及酸刺激后唾液腺放射性计数由高峰降至低的时间,比较两组各功能指标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3例受检者顺利完成检查,一次显像可同时获得双侧唾液腺动态影像过程、时间一放射性曲线以及各功能参数半定量指标,正常组唾液腺各项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干燥综合征组(P值<0.01).结论 核素特征性显像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灵敏指标,动态显像定量分析省时、可行,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晏;陈正福;张学敏;马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