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张文雁

关键词:缺血性, 进展性,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01~2012-12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并随即抽取同期非进展性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压、入院后24 h体温、头部CT、颈部血管超声及经颅多普勒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感染史、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收缩压、入院后24小时体温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机制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感染、低血压、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高胆固醇、体温升高是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在治疗中应采取个体化治疗,不应盲目降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电图及预后分析

    目的 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电图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5例,依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2例,患者年龄均<60岁;乙组患者23例,患者年龄均≥60岁,对两组患者的脑电和预后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急性期昏迷时间、脑电图情况和异常情况、迟发性脑病发生率、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年龄越大急性期昏迷时间越长、脑电图情况相对较差和异常发生率较高,迟发性脑病发生率较高,预后情况不理想,因此针对于年龄较高的中毒患者应提高重视程度.

    作者:崔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伊托必利与氟西汀联用方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伊托必利与氟西汀联用方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治疗的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给予伊托必利和氟西汀联合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伊托必利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31例,基本痊愈17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患者31例,基本痊愈12例,好转1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6%.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托必利与氟西汀联用方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切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6月住院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切除术护理,路径组采用子宫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费用,提高了医护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刘婷婷;邓道红;雷婷婷;兰国燕;孔祥花;廖邦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鞍区肿瘤视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鞍区肿瘤视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治疗的68例鞍区肿瘤视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对照组为38.2%,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为85.3%,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鞍区肿瘤视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对患者视力进行改善,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段佳;王秀容;蒋永明;石海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

    目的 探讨了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分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EA、观察组采用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 防治牵拉反应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VAS评分、补追麻药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对照组采用CEA、观察组采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与CEA相比,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手术时间短、麻醉总有效率高的优点.

    作者:潘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的有力措施.

    作者:陈志燕;金桂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在颅脑外伤之后并发脑积水的原因,以及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颅脑外伤之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并探究其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在手术后,侧脑室有缩小的情况,意识情况均有好转.结论 患者在颅脑受损后并发脑积水的主要原因有2个,分别是脑内积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时给予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可获得明显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ICC并发症堵塞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降低PICC堵塞的发生率,使PICC发挥预期的使用效果,探讨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堵塞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得出要降低PICC常见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机械性静脉炎等,落实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关键.观察分析导管堵塞发生率,堵塞程度,处理的转归情况和护士对堵管并发症的评估能力和处理能力.结果 患者经及时处理后,效果明显.结论 PICC堵管不容忽视,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密切相关.

    作者:王桂芳;张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11~2012-11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观察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恶化程度,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有一定关系.

    作者:许鸿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换头加钢丝捆绑小粗隆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

    目的 钢丝捆绑,增加骨折接触面和稳定性,减少不愈合和迟延愈合.方法 选用钢丝捆绑分离之小粗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选取的45例老年进行转子间固着的治疗,人工股骨头选用标准双骨水泥型.结果 45例患者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5.8个月),疗效优35例,良6例,不愈合4例,左髋19例,右髋26例,优良率占91.3﹪,随访期间没有发现髋脱位、松动、感染及内翻者.结论 在应对老年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上,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加钢丝小粗隆捆绑固定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和卧床时间,对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良好效果.

    作者:周华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再手术时难点与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其临床处理中的难点及相关因素,探讨再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再手术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6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再手术患者43例,分析微创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再手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效果.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①椎间盘突出,钙化.②椎间隙变窄,腰椎不稳.③椎管、神经根管狭窄.④椎管内黏连瘢痕形成.再手术方式:包括摘除髓核组织;扩大狭窄的椎管或神经根管;腰椎不稳者,同时予以固定.再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等.43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腰椎术后临床疗效评定参考侯树勋等制定的评价标准:优27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后,腰腿痛复发或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原因大部分为微创介入治疗指征过于放宽.针对不同病因的患者制定个性化再手术方案可取得良好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后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处理较棘手,临床预防此类再手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作者:魏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临床经验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在2005~2011年间收治的52例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当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59~81岁,平均年龄为70.2岁,全部病人经过相关临床检查,并全部诊断为胃肠肿瘤并发肝硬化门脉高压征.在手术之前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并对肝功能进行准确的评估,对门静脉高压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析,制定出合理的、准确的、周密的方案,包括对胃肠肿瘤实施的手术范围,比如根治性的切除、姑息性切除、以及扩大性切除,此外还要决定是否实施门静脉的高压征的相关手术.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全部病人的症状都得到明显的改善,所有病人当中,基本治愈有23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0.4%,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结论 对胃肠肿瘤并发肝硬化门脉高压征车采取临床手术治疗模式,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崇奇;张新英;隋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银杏叶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脑路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成人继发性高血压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成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代谢紊乱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8年9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高血压专科住院的成人继发性高血压100例,进行资料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 病因主要为肾性高血压,其次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合并脂代谢紊乱者为66例,多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糖代谢紊乱20例,其中2型糖尿病18例;高尿酸血症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各7例.结论 成人继发性高血压相对少见,多为肾性高血压,多伴随有血脂与血糖代谢紊乱,要加强综合治疗与干预.

    作者:哈斯高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处理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 32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除3例中转开腹外,其余29例均顺利完成LC,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并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是可行的.

    作者:李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出血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4036例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34例(出血量≥50 mL).其中32例在腹腔镜下止血成功,2例中转开腹止血成功,平均住院5天.结论 LC术中正确熟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和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关键.

    作者:耿西林;陈晨;徐之超;汪靖园;耿智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腔镜组)38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组)38例,将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对比,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及异位妊娠再发率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理想,微创,恢复时间短,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剂量肝素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PICU)符合诊断SIRS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 h,72 h分别检查血白介素6并记录终转归.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白介素6均明显高于正常,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2 h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剂量肝素用于治疗SIRS患儿,可显著降低血白介素6水平,并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林树弟;许沛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疗养飞行人员高脂血症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调查分析2010-03~2012-08疗养的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及相关特点和规律.方法 依据疗养飞行人员入院72 h内完成大体检的检验结果:血清总胆固醇(TC)≥5.17 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1.71 mmol/L为诊断标准.检验仪器为日本产,东芝120型全智能生化分析仪.结果 3772例飞行人员中,单纯高胆固醇血症482例,患病率为12.78%;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404例,患病率为10.71%;两者均高者425例,患病率为11.27%.各年龄组间比较,以上三种检验结果发病率均为30~39岁年龄组>21~29岁年龄组>40岁以上年龄组.各机种间比较,歼击机组>教练机组≈运输机组>直升机组>轰炸机组>预警机组.危险因素与高脂血症伴随情况如下:每周体能训练3次以下者71.53%,体质指数(BMI)大于标准者68.24%,每日吸烟10支以上者65.65%,每周饮酒3次以上、每次饮酒150 ml以上者52.76%,伴高血压46.12%,伴糖尿病2.12%.结论 健康疗养飞行人员的高脂血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飞行人员的营养干预、运动干预等生活方式干预和营养知识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李莹;谢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飞行学员航空性中耳炎的预防

    目的 分析飞行学员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环境、飞行学员身体等因素而引起的中耳道受损情况,便于提前预防.方法 对学校347名飞行学生进行跟踪,对发生航空性中耳炎的9名飞行学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查出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生航空性中耳炎的比率为77.78%(7/9),原发性为22.22%(2/9),继发性航空性中耳炎明显高于原发性中耳炎.结论 飞行学员在飞行时,应该杜绝因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而参加飞行,终造成航空性中耳炎而影响飞行,提高飞行学员对航空性中耳炎的认识.

    作者:汪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