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眼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王巧平

关键词:眼科病人,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眼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与患者交流,讲述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恢复等知识,简单的介绍手术过程及可能的不适反应,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开展术后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与建议.结果: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我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细致的个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性教育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文献复习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几年才认识的一种疾病.临床相对罕见.如临床警惕性不高,常常易于导致误诊,延误病情,给患者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本院自2009年以来共诊治3例.报告如下.病例1:患者女性,40岁,宾馆服务人员.以“发热2周余”之主诉入院.

    作者:魏胜全;王惠霞;杨维嘉;逯敏娟;梁淑玲;孙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46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46例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446例中男301例,女145例;1~3岁占73.3%.以3~6月份多,占92%.246例(55.2%)患儿发热,其中37.5~38.0℃388例,占发热患儿的78.9%.202例先发热,1~2d出现皮疹,45例先出现皮疹,1~2 d发热.患几均有较典型的皮疹,以手掌、脚掌、臂部多见.402例出现口腔黏膜损害.441例(98.9%)为普通型,重症仅5例.WBC(4~10)×109/L者355例,占79.6%.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440例(98.6%)在1周内痊愈,3例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以1~3岁儿童多见,3~6月份为发病高峰,以普通型常见,临床表现典型.

    作者:王燕燕;王永恒;汪金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动态心电图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日常活动中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方法:程序编辑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结合临床观察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心电及ST段变化,对其做出定量分析和判定.结果:动态心电图获得的大量、连续心电记录,为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动态心电图尤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评定起搏器的功能、无痛性心肌缺血等方面显示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成为这些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并在新的领域进行有效探索,取得进展.

    作者:努尔古丽·哈孜;金克斯古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达2%,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我国目前约有500万PD患者.PD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典型临床特征[1].P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但合理的护理能帮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对这类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目的:观察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针刺与隔姜灸特定输穴的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36例(60%),好转18例(30%),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孙建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在ICU中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05 ~2011-07间的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对照组2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两组总疗程皆为7 ~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80.77,对照组细菌清除率4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能更有效得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清除细菌效果较满意,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伏添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65例,伤口一期愈合54例,皮瓣坏死,创面换药及植皮10例,皮瓣坏死骨外露形成骨髓炎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为6个月,无成角或短缩畸形.本组疗效满意.结论:伤口彻底清创处理以及采用内和(或)外固定方法以及一期闭合伤口,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等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至关重要.

    作者:王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对4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进行血清Hcy水平测定,并与4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21.42±3.19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2.04±2.46 μmol/L).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婧;李晓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飞行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甲状腺激素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飞行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名飞行员按不同分组检测飞行训练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5Gz飞行后血清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FT3水平飞行后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飞行强度(一次飞行和二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不同飞行高度(3 km和5 km)以及+3Gz飞行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Gz飞行后血清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可能与飞行应激诱发飞行员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性代偿反应有关.

    作者:祝筱姬;赵超;张定益;张春梅;任婧婧;郭思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配合的体会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垂体瘤的手术途径大体可分为经颅垂体瘤切除和经蝶垂体瘤切除两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认为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完好保存垂体功能,手术和麻醉时间短、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死亡率低,所以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收集自2002-02 ~ 2010-03对25例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中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嵘;陈小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60例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组(观察组)和单用甲氨喋呤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8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β-HCG值在用药后5d即开始下降,对照组于10 d开始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3.33%)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56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01-01~2010-12我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56例的临床资料,含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出现数,死亡数,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36例,肺结核10例,糖尿病5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41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5株,烟曲菌2株,合并细菌感染29例,所有病人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应用4种以上不同抗生素占46.4%,41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病人住院天数34.6±16.7 d,治愈37例(60.1%),好转5例(8.9%),无变化1例(1.8%),死亡10例(17.9%).结论:条件致病性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有COPD患者,甚至成为致死性的终末感染.

    作者:仇海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手术的护理技巧和方法.方法:对2009-05 ~2011-05在本院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在围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精心观察和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西来;黄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来100余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116例患者成功解除了尿液梗阻症状,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全面的出院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永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联合手术8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手术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安全、可靠、经济,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宗大伟;吕耀龙;靳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儿科合理用药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否能安全用药,与诊断是否正确、药物选择配伍是否合理、剂量是否准确、给药途径是否合理均相关,而人的因素是首位的.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药师要树立高尚的药德,护士要“三查七对”,确保儿童的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刘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0 mg/m2,静脉滴注,第1d,THP 60 mg/m2,快速静滴,第1d,21 d一周期,总共观察3个周期.结果:多西他赛联合THP的总有效率(CR+ PR)为56.25%,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脱发和白细胞减少.结论:西他赛联合THP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较好,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因此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和THP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明瑞;牛建生;师福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中重度血电解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诊断为HIE的患儿84例和同期正常新生儿比例的电解质值的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清电解质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电解质比较,Na+、CL-、Ca2+明显降低,K+无明显变化.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极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及早进行血电解质检测,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治疗,具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作者:尤剑瑛;李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锝[99m Tc]植酸盐肝脾显像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残余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锝[99mTc]植酸盐肝脾显像在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残余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行锝[99mTc]植酸盐肝脾显像.能峰设置在140 Key,矩阵256×256,放大倍数1.5,总计数设定1000K.锝[99mTc]植酸盐111~185 MBq(3 ~5 mCi)静脉注射后30~60 min分别行前位,后位,左侧位及右侧位显像.常规取后位图利用计算机ROI(感兴趣区)技术测量残余脾/肝放射性计数比.测量后位脾长径和横径,左侧位横径.结果:残余脾/肝比值小于20%者15例,1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均恢复正常;残余脾/肝比值大于50%者3例,多体位测量残余脾横径和长径仍大于正常脾,需行再次栓塞术治疗;其余5例残余脾/肝比值在20%~50%,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均升高,可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残余脾越大,残余脾/肝比值越高,脾功能亢进越严重;残余脾越小,比值越低,脾功能亢进改善越明显.此方法简便,可为疗效的评价及再次栓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高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合并症、防止高血压急症和至残,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 ~ 2011年间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和用药安全指导等护理支持,其突发意外情况和住院率优于常规治疗.结论:高血压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只有根据患者的不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程度不同等,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护理指导,更好的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作者:黄静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