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56例临床分析

仇海兵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真菌感染,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01-01~2010-12我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56例的临床资料,含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出现数,死亡数,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36例,肺结核10例,糖尿病5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41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5株,烟曲菌2株,合并细菌感染29例,所有病人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应用4种以上不同抗生素占46.4%,41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病人住院天数34.6±16.7 d,治愈37例(60.1%),好转5例(8.9%),无变化1例(1.8%),死亡10例(17.9%).结论:条件致病性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有COPD患者,甚至成为致死性的终末感染.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内节育器取器困难问题探讨

    目的:解决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的问题.方法:对23例取IUD失败患者采用宫腔镜系统取IUD.结果:均一次取IUD成功.手术时间(6.12±0.53)min,出血量≤6 mL,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系统取IUD效果好、安全.

    作者:段辉;杨洋;王涛;陶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片0.2g,每日2次口服;思密达3 g,每日3次口服,首次倍量,连服3 d.对照组4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片0.2g,每日2次口服.同时对两组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及时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并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7.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达85%.结论: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高,安全,不影响抗生素的吸收,对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曲辉;赵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期消化性溃疡用药的合理选择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呈增加趋势.据统计65岁以上胃溃疡发病率为5.2%,70岁以上增加至8.5%,并且因其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极易被忽视,因而,合理选择临床用药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何发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联合手术8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手术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安全、可靠、经济,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宗大伟;吕耀龙;靳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目的:观察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针刺与隔姜灸特定输穴的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36例(60%),好转18例(30%),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孙建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01 ~2005-12手术切除甲状腺标本的存档腊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6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有44例表达,阳性率为73.3%.结节性甲状腺肿CD44v6无阳性表达.肿瘤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32.593,P<0.0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强度与病灶的单发与多发病灶、有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CD44v6可以用于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转移潜能,在甲状腺癌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庆涛;张东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肺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及进展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因子参与了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的损伤过程,瘦素(Leptin)作为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体内可能参与多种代谢的调节,瘦素通过调控促炎症因子,从而对肺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IL-4,IL ~ 10作为抑炎因子在肺损伤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姚艳敏;徐彤彤;武琦;吕祥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

    本文通过对74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早产低体重儿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借鉴的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邸建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R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应用R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05 ~2010-05间对32例腰椎滑脱病人术中采用RF内固定系统杠杆原理使椎体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后行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36个月,临床优良率为90.1%,腰椎滑脱复位率为90.6%,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螺钉无折断、松动,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对滑脱腰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技术对腰椎前中后柱均起稳定作用,滑脱椎体复位、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作者:黄志先;谭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Zeus麻醉机自动全禁闭目标控制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Zeus麻醉系统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效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组(Auto control),Ⅱ组为全紧闭控制麻醉组(Fresh gas control)各45例,记录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T3),人工气腹建立后(T4)胆囊切除后(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的SDP、DBP、HR、PET CO2、BIS值及两组七氟烷的用量.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SDP、DBP、HR、BIS下降(P<0.05),T2时点SDP、DBP、HR、BIS下降(P<0.05),T3、T4、T5时点SDP、DBP、H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点SD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S值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us麻醉系统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效果可靠,可以达到节约麻醉药物,减少手术室内的污染.

    作者:贾洪峰;刘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198例临床分析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始于1926年,因其安全、可靠,现为常用静脉穿刺路径之一.目前是介入技术实施检查及治疗的重要操作途径,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并发症不可完全避免,如何降低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仍是目前讨论的重要问题.2005-05~ 2011-05我科共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98例,现将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黄平;龙拥军;张开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方法:2003-05~2005-10在我院住院手术食管癌的患者77例,术中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由此管注入流质,至术后10~14 d拔管,其中1例拔管,1例营养管堵塞.结果: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的留置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量,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良好.结论:术后早期留置营养管并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既满足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需要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解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12例的临床护理

    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及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治疗措施,其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12例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胃镜下套扎操作和护理过程,了解操作的效果、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对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而娴熟的护理工作配合对操作成功与否十分关键.

    作者:朱雅宁;赵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在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内科使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抢救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急危重患者,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较.方法:将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DT组和OT组,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时间及1周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DT组和OT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DT较OT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是迅速、安全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首选方法.

    作者:王成;崔德军;王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单纯三尖瓣下移畸形高龄患者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9岁,因“间歇性胸闷、气促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余”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体格检查:BP 110/70 mmHg,P65 次/min,T36.2摄氏度,R 20次/min.发育正常,口唇无明显发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大,心律绝对不齐,三尖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肋下2指可触及,无压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郭山鹰;黄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对非专业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探讨

    目的:心内科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派心内科经过心肺复苏专门培训并取得专业证书的护理人员对门诊及住院患者、家属等160名非专业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结果:80%受训者对按压的认知度较高,但实际操作合格率仅为25%;90%受训者对开放气道的认知差,仅5%的人员能做到开放气道.40%人员参加复训后能达到正确掌握.结论:对非专业人员普及急救知识有重大意义,但需要在培训方法上下功夫,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并且反复多次的复训也是达到正确掌握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糖水平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顸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率中以脑梗塞多见,而血糖≥16.7 mmol/L者重症多见,病死率较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病情预后与患者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钟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复方甘石创愈散促进肛瘘术后创面复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复方甘石创愈散对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红霉素基质纱条加复方甘石创愈散外用,治疗肛痿术后创面4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5d,对照组平均23d.结论:复方甘石创愈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有活血生肌,散结愈溃的功效.

    作者:李渭华;李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在ICU中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05 ~2011-07间的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对照组2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两组总疗程皆为7 ~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80.77,对照组细菌清除率4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能更有效得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清除细菌效果较满意,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伏添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支架外固定联合局部转移皮瓣修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

    目的:分析支架外固定联合局部转移皮瓣在修复伴皮肤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胫骨或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61例,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急诊清创、支架外固定骨折,一期或二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对照组急诊清创、骨折内固定后直接缝合撕裂的皮肤.结果:观察组39例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2例瘢痕愈合,1例出现感染.对照组11例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8例发生皮肤及软组织缺血、坏死.结论:支架外固定联合局部转移皮瓣手术修复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宏魁;张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