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涛;张东伟
目的:解决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的问题.方法:对23例取IUD失败患者采用宫腔镜系统取IUD.结果:均一次取IUD成功.手术时间(6.12±0.53)min,出血量≤6 mL,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系统取IUD效果好、安全.
作者:段辉;杨洋;王涛;陶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几年才认识的一种疾病.临床相对罕见.如临床警惕性不高,常常易于导致误诊,延误病情,给患者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本院自2009年以来共诊治3例.报告如下.病例1:患者女性,40岁,宾馆服务人员.以“发热2周余”之主诉入院.
作者:魏胜全;王惠霞;杨维嘉;逯敏娟;梁淑玲;孙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频震动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多项研究表明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确切疗效,多频震动排痰机近年来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被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重视.方法:将80例入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多频震动排痰机排痰组(机械组)和人工手法拍背排痰组(人工组),观察患者治疗一周后的日均排痰量及脉搏氧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协助排痰治疗脉搏氧均有明显提高,日均排痰量机械组优于人工组(P<0.01);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组明显缩短(P <0.05,P<0.01).且机械组明显优于人工组(P<0.05).结论:多频震动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拍背排痰更好,明显缩短了住院日,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作者:徐瑜俊;仇海兵;朱廷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针刺与隔姜灸特定输穴的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36例(60%),好转18例(30%),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孙建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因子参与了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的损伤过程,瘦素(Leptin)作为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体内可能参与多种代谢的调节,瘦素通过调控促炎症因子,从而对肺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IL-4,IL ~ 10作为抑炎因子在肺损伤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姚艳敏;徐彤彤;武琦;吕祥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内镜止血已越来越成为首选的止血方法之一.而目前止血方法有:包括内窥镜直视下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或硬化剂、局部喷洒止血药物、微波烧灼、止血夹止血、高频电凝止血和高频氩气止血等.止血夹止血具有创伤小、止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近3年来应用的临床病历总结如下.
作者:刘仁哲;杨雯;张丹梅;赵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锝[99mTc]植酸盐肝脾显像在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残余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行锝[99mTc]植酸盐肝脾显像.能峰设置在140 Key,矩阵256×256,放大倍数1.5,总计数设定1000K.锝[99mTc]植酸盐111~185 MBq(3 ~5 mCi)静脉注射后30~60 min分别行前位,后位,左侧位及右侧位显像.常规取后位图利用计算机ROI(感兴趣区)技术测量残余脾/肝放射性计数比.测量后位脾长径和横径,左侧位横径.结果:残余脾/肝比值小于20%者15例,1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均恢复正常;残余脾/肝比值大于50%者3例,多体位测量残余脾横径和长径仍大于正常脾,需行再次栓塞术治疗;其余5例残余脾/肝比值在20%~50%,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均升高,可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残余脾越大,残余脾/肝比值越高,脾功能亢进越严重;残余脾越小,比值越低,脾功能亢进改善越明显.此方法简便,可为疗效的评价及再次栓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高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方法: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4例(心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统计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中仅有5.6%(3例)已确诊DM,而经OGTT新发现37.0%(20例)DM患者和24.1%(13例)IGT患者.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糖尿病比率高,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OGTT检查.
作者:张明;郑晓玲;骆世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日常活动中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方法:程序编辑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结合临床观察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心电及ST段变化,对其做出定量分析和判定.结果:动态心电图获得的大量、连续心电记录,为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动态心电图尤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评定起搏器的功能、无痛性心肌缺血等方面显示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成为这些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并在新的领域进行有效探索,取得进展.
作者:努尔古丽·哈孜;金克斯古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手术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安全、可靠、经济,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宗大伟;吕耀龙;靳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否能安全用药,与诊断是否正确、药物选择配伍是否合理、剂量是否准确、给药途径是否合理均相关,而人的因素是首位的.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药师要树立高尚的药德,护士要“三查七对”,确保儿童的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刘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在ICU中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05 ~2011-07间的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对照组2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两组总疗程皆为7 ~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80.77,对照组细菌清除率4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能更有效得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清除细菌效果较满意,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伏添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建立护理小组实行责任包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连续半年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排班模式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分别由4起、3起降为1起和0起,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100%.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涂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术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失败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胎头吸引术2次或以上失败后改行剖宫产36例,术后母亲及新生儿均健康33例;新生儿窒息1例,其中母亲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死亡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母亲由于有高血压病史死亡1例.结论:严格把握胎头吸引术助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苏群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组(观察组)和单用甲氨喋呤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8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β-HCG值在用药后5d即开始下降,对照组于10 d开始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3.33%)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口腔科诊疗工作中,由于患者流动性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了防止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无菌是关键.加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规范医护行为,也是医务人员神圣的职责.
作者:汤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七氟醚作为基础麻醉与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后再行骶管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ASA Ⅰ级,年龄1~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和骶管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复和骶管阻滞组(K组),观察两组术中心率(HR)和血压(BP),诱导和苏醒时间,呼吸道分泌物及术中、术后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心率(HR)及血压(BP)K组大于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分泌物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和骶麻在小儿疝气手术中患儿麻醉诱导迅速,术后清醒较快,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瑶;贾洪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阐明了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中的机理,对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病理生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过程中的大量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显示出其临床应用优势,为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作者:樊国丽;钱德富;周家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01~12在本所做LEEP刀治疗的236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10 min,出血2~6 mL,连续观察2个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是治疗宫颈糜烂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乔长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循环内科抢救室患者病情重,护理工作难度大.如何让抢救室护理工作质量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对护理管理者是个挑战.我院循环内科自2010-04起,在抢救室实施护士责任制的护理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循环内科抢救室达到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雅男;刘建红;李弈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