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瑜俊;仇海兵;朱廷昌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变化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计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3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前后SOD活性、MDA的水平.结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SOD活性低于治疗后SOD活性(P<0.01);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MDA的水平高于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氧化失衡存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病中,SOD和MDA可能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鲁世荣;赵杨;秦晓霖;赵健;王雷;魏巍;王春光;王广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合并症、防止高血压急症和至残,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 ~ 2011年间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和用药安全指导等护理支持,其突发意外情况和住院率优于常规治疗.结论:高血压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只有根据患者的不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程度不同等,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护理指导,更好的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作者:黄静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36例PS治疗病例,分为治愈与死亡两组,分析影响PS疗效的因素.结果:影响PS疗效因素分别为酸中毒、早产、低体重、使用剂量、合并并发症.结论:在PS治疗中应纠正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使用足量PS,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肺出血,颅内出血、HIE等并发症.
作者:周杏花;宋文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强力宁100~160 mL,丹参注射液10~20 mL,门冬氨酸钾镁20 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肌苷片、肝泰乐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50 mg加入0.9%生理盐水30 mL中缓慢静注,每日1次,一般用药2周,必要时间隔1周后再用2周,同时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退黄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显,且方法简便、安全,价格低廉,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65例,伤口一期愈合54例,皮瓣坏死,创面换药及植皮10例,皮瓣坏死骨外露形成骨髓炎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为6个月,无成角或短缩畸形.本组疗效满意.结论:伤口彻底清创处理以及采用内和(或)外固定方法以及一期闭合伤口,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等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至关重要.
作者:王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片0.2g,每日2次口服;思密达3 g,每日3次口服,首次倍量,连服3 d.对照组4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片0.2g,每日2次口服.同时对两组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及时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并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7.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达85%.结论: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高,安全,不影响抗生素的吸收,对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曲辉;赵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恶性肿瘤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水泡形成;1例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肿瘤切除范围大局部无复发、皮瓣外形美观、感觉良好、行走功能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皮肤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皮瓣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可重建感觉,皮瓣成活率高,是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术后创面的理想选择.
作者:刘丰虎;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方法:2003-05~2005-10在我院住院手术食管癌的患者77例,术中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由此管注入流质,至术后10~14 d拔管,其中1例拔管,1例营养管堵塞.结果: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的留置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量,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良好.结论:术后早期留置营养管并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既满足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需要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解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口腔科诊疗工作中,由于患者流动性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了防止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无菌是关键.加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规范医护行为,也是医务人员神圣的职责.
作者:汤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飞行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名飞行员按不同分组检测飞行训练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5Gz飞行后血清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FT3水平飞行后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飞行强度(一次飞行和二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不同飞行高度(3 km和5 km)以及+3Gz飞行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Gz飞行后血清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可能与飞行应激诱发飞行员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性代偿反应有关.
作者:祝筱姬;赵超;张定益;张春梅;任婧婧;郭思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01-01~2010-12我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56例的临床资料,含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出现数,死亡数,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36例,肺结核10例,糖尿病5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41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5株,烟曲菌2株,合并细菌感染29例,所有病人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应用4种以上不同抗生素占46.4%,41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病人住院天数34.6±16.7 d,治愈37例(60.1%),好转5例(8.9%),无变化1例(1.8%),死亡10例(17.9%).结论:条件致病性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有COPD患者,甚至成为致死性的终末感染.
作者:仇海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东航安全员,总飞行时间3000h左右.2010-09-12突发右肾绞痛,B超提示右肾结石伴积水,右输尿管扩张,膀胱三角区实质性肿块,考虑膀胱肿瘤28 mm×15 mm×18 mm,尿常规(-).于9月16日行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示膀胱内翻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小区呈恶性潜能未定尿路上皮肿瘤.后9月27日再次入院,于28日行膀胱镜TURBt术,29日出院.
作者:王芳;阮亚;王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ICC在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50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另外50例PICC置管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加以具体指导,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驾驶员肝血管瘤的发病情况,为航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依据.方法:对2009-09~2010-08间民航华东地区飞行驾驶员肝血管瘤83例,追踪其体检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中资料完整者77例,不全者3例,失访者3例;其中随访时间短1年,长22年,平均6.23年;首次发病年龄21~30岁30例,31 ~40岁23例,41~50岁23例,51~60岁1例;首次发病瘤体直径<2 cm57例,2~4 cm16例,>4cm4例;单发66例,多发17例;瘤体变化13例,基本不变的67例;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肝血管瘤呈良性缓慢生长趋势,对于较大瘤体密切观察随访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阮亚;吴蕾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对4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进行血清Hcy水平测定,并与4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21.42±3.19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2.04±2.46 μmol/L).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婧;李晓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频震动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多项研究表明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确切疗效,多频震动排痰机近年来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被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重视.方法:将80例入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多频震动排痰机排痰组(机械组)和人工手法拍背排痰组(人工组),观察患者治疗一周后的日均排痰量及脉搏氧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协助排痰治疗脉搏氧均有明显提高,日均排痰量机械组优于人工组(P<0.01);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组明显缩短(P <0.05,P<0.01).且机械组明显优于人工组(P<0.05).结论:多频震动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拍背排痰更好,明显缩短了住院日,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作者:徐瑜俊;仇海兵;朱廷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解决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的问题.方法:对23例取IUD失败患者采用宫腔镜系统取IUD.结果:均一次取IUD成功.手术时间(6.12±0.53)min,出血量≤6 mL,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系统取IUD效果好、安全.
作者:段辉;杨洋;王涛;陶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作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1].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花;冯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结果:左氧氟沙星痊愈18例,显效13例,进步4例.头孢唑林钠痊愈9例,显效10例,进步11例,无效2例.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头孢唑林钠.
作者:徐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咯血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约有1/3~ 1/2肺结核与支气管扩张病人表现为咯血,其程度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重者可表现为大口咯鲜血、凝块,如咯血量大可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此类病例病情危重,抢救和护理不当均可危及病人生命[1].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咯血病人22例,经及时抢救及有效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王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