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原因临床分析

苏群凤

关键词:胎吸术, 失败因素, 剖宫产
摘要:目的:探讨胎头吸引术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失败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胎头吸引术2次或以上失败后改行剖宫产36例,术后母亲及新生儿均健康33例;新生儿窒息1例,其中母亲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死亡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母亲由于有高血压病史死亡1例.结论:严格把握胎头吸引术助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及鉴别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肝细胞的良性占位性病变,该病因缺乏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本义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FNH患者的动态增强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FNH的CT影像特征,分析其病理基础与鉴别诊断,以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率.

    作者:王惠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在ICU中治疗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05 ~2011-07间的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对照组2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两组总疗程皆为7 ~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清除率为80.77,对照组细菌清除率4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和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罗红霉素能更有效得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清除细菌效果较满意,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伏添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透明膜病36例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36例PS治疗病例,分为治愈与死亡两组,分析影响PS疗效的因素.结果:影响PS疗效因素分别为酸中毒、早产、低体重、使用剂量、合并并发症.结论:在PS治疗中应纠正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使用足量PS,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肺出血,颅内出血、HIE等并发症.

    作者:周杏花;宋文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糖耐量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方法: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4例(心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统计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中仅有5.6%(3例)已确诊DM,而经OGTT新发现37.0%(20例)DM患者和24.1%(13例)IGT患者.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糖尿病比率高,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OGTT检查.

    作者:张明;郑晓玲;骆世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TNF-a,IL-6,CRP的血清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血清中TNF-a,IL-6,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中毒患者157例,其中合并心肌损害88例,入院第二天抽血测血清中TNF-a,IL-6,CRP的浓度.结果:中毒组非心肌损害组和心肌损害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NF-a,IL-6,CRP水平均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3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损害组随心肌损害程度3项指标升高,其中重度分别和中度、轻度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急性中毒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合并心肌损害时并进一步表达,程度与病情轻重呈相关性,即病情越重,其含量越高.

    作者:毕玉磊;胡英华;赵彦辉;邱丽丽;马龙;冯克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作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1].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花;冯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糖水平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顸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率中以脑梗塞多见,而血糖≥16.7 mmol/L者重症多见,病死率较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病情预后与患者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钟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56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01-01~2010-12我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56例的临床资料,含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出现数,死亡数,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36例,肺结核10例,糖尿病5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41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5株,烟曲菌2株,合并细菌感染29例,所有病人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应用4种以上不同抗生素占46.4%,41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病人住院天数34.6±16.7 d,治愈37例(60.1%),好转5例(8.9%),无变化1例(1.8%),死亡10例(17.9%).结论:条件致病性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有COPD患者,甚至成为致死性的终末感染.

    作者:仇海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手术的护理技巧和方法.方法:对2009-05 ~2011-05在本院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在围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精心观察和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西来;黄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规范化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配合中医药的疗效.方法: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治疗62例;B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常规治疗34例.术后均配合中医药治疗.根据预后评分(GOS)评价病人预后.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各月.A组恢复率为60%,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重残率7%,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1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恢复良好率;术后中医参与治疗,使意识恢复加快,并发症减少.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中医药参与的联合治疗,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重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65例,伤口一期愈合54例,皮瓣坏死,创面换药及植皮10例,皮瓣坏死骨外露形成骨髓炎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为6个月,无成角或短缩畸形.本组疗效满意.结论:伤口彻底清创处理以及采用内和(或)外固定方法以及一期闭合伤口,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等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至关重要.

    作者:王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达2%,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我国目前约有500万PD患者.PD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典型临床特征[1].P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但合理的护理能帮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对这类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易感因素,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1 ~2010年本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感染例次率为,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高,其次为泌尿道,危险因素以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使用呼吸机为多.结论:预防呼吸杌管路感染、留置导尿管感染、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护易感宿主、开展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红侠;海燕;解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0 mg/m2,静脉滴注,第1d,THP 60 mg/m2,快速静滴,第1d,21 d一周期,总共观察3个周期.结果:多西他赛联合THP的总有效率(CR+ PR)为56.25%,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脱发和白细胞减少.结论:西他赛联合THP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较好,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因此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和THP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明瑞;牛建生;师福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护理

    本文通过对74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早产低体重儿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借鉴的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邸建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汉中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本院4 316例受血者检出不规则抗体19例,其中抗-E8例,抗-C3例,抗-e3例,抗-c1例,抗-Ce 1例,抗-M1例,抗P1 1例,阳性率0.44%.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尤其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对保证安全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玖平;陈利红;杨皓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近年来,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提高和预防吻合口瘘经验的积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过去有明显的降低,但其发生率仍有3.4%~26%.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危及病人的生命,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有关吻合口瘘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陆云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7批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

    目的: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47批黄芩饮片作了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检验.结果:47批黄芩饮片,其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8.6%,94.3%和80.0%.不合格率分别为31.4%,5.7%和20.0%.结论:黄芩饮片不合格率较高,要加强其内在的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焦付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内节育器取器困难问题探讨

    目的:解决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的问题.方法:对23例取IUD失败患者采用宫腔镜系统取IUD.结果:均一次取IUD成功.手术时间(6.12±0.53)min,出血量≤6 mL,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系统取IUD效果好、安全.

    作者:段辉;杨洋;王涛;陶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结果:左氧氟沙星痊愈18例,显效13例,进步4例.头孢唑林钠痊愈9例,显效10例,进步11例,无效2例.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头孢唑林钠.

    作者:徐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