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规范化治疗的探讨

王永刚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改良大骨瓣开颅术, 选择性亚低温, 中医药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配合中医药的疗效.方法: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治疗62例;B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常规治疗34例.术后均配合中医药治疗.根据预后评分(GOS)评价病人预后.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各月.A组恢复率为60%,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重残率7%,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1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恢复良好率;术后中医参与治疗,使意识恢复加快,并发症减少.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中医药参与的联合治疗,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重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6例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2~2010-09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例,房间隔缺损(ASD)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结果:失败1例,为室间隔缺损(嵴内型),总成功率为94%,1例ASD少量残余分流在近期随访观察中消失,术后随访10月~4年,无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国产封堵器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封堵效果好.

    作者:李勇军;黄平;郝丽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支架外固定联合局部转移皮瓣修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

    目的:分析支架外固定联合局部转移皮瓣在修复伴皮肤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胫骨或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61例,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急诊清创、支架外固定骨折,一期或二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对照组急诊清创、骨折内固定后直接缝合撕裂的皮肤.结果:观察组39例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2例瘢痕愈合,1例出现感染.对照组11例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8例发生皮肤及软组织缺血、坏死.结论:支架外固定联合局部转移皮瓣手术修复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宏魁;张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进展性卒中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D-二聚体(D-dimer)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卒中进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50例完全性卒中、4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发病24h内、3d、7d、14 d、21 d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并对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完全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时有下降趋势,7d时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Fib水平较完全性卒中组升高更明显(P<0.01),3d时达高峰,第14 d时降至正常.完全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D-dime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d时达高峰,7d时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D-dimer水平较完全性卒中组明显升高(P<0.01),7d达高峰,14 d时迅速降至正常.进展性卒中组3 w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完全性卒中组为差(P<0.01).结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浆D-dimer和Fib水平的动态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进展性卒中有更明显的高凝状态.

    作者:焦增雁;李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α-2b干扰素+乙肝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α-2b干扰素+乙肝健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①α-2b干扰素粉剂100万u,第1个月每日1次,第2个月隔日1次,第3个月每周2次,肌肉注射.3个月为1个疗程;②口服护肝药物肌苷片,维生素C片,ATP片;③乙肝健(AB片)A、B片各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2.3%.结论:乙肝健联合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供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杨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胱抑素C在判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55例,分别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差异显著(P<0.01),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Cys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且可以作为肾功能好转的指标.

    作者:郭武辉;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肺癌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后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PICC在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50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另外50例PICC置管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加以具体指导,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R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应用R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05 ~2010-05间对32例腰椎滑脱病人术中采用RF内固定系统杠杆原理使椎体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后行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36个月,临床优良率为90.1%,腰椎滑脱复位率为90.6%,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螺钉无折断、松动,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对滑脱腰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技术对腰椎前中后柱均起稳定作用,滑脱椎体复位、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作者:黄志先;谭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在儿科的实践

    目的:探讨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建立护理小组实行责任包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连续半年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排班模式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分别由4起、3起降为1起和0起,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100%.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涂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锁骨骨折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娩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产科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01~2010-12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174例阴道分娩新生儿发生锁骨骨折的9例(0.4%),有高危因素者66%;34%的比例发生在无高危因素的正常分娩过程中.结论:新生儿锁骨骨折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助产者对存在骨折高危因素的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应注意助产技巧及正常产助产时娩肩的方法,对新生儿认真仔细的查体,及早诊断及治疗.

    作者:文爱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复方甘石创愈散促进肛瘘术后创面复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复方甘石创愈散对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红霉素基质纱条加复方甘石创愈散外用,治疗肛痿术后创面4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5d,对照组平均23d.结论:复方甘石创愈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有活血生肌,散结愈溃的功效.

    作者:李渭华;李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配合的体会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垂体瘤的手术途径大体可分为经颅垂体瘤切除和经蝶垂体瘤切除两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认为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完好保存垂体功能,手术和麻醉时间短、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死亡率低,所以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收集自2002-02 ~ 2010-03对25例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中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嵘;陈小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12例的临床护理

    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及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治疗措施,其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12例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胃镜下套扎操作和护理过程,了解操作的效果、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对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而娴熟的护理工作配合对操作成功与否十分关键.

    作者:朱雅宁;赵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汉中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本院4 316例受血者检出不规则抗体19例,其中抗-E8例,抗-C3例,抗-e3例,抗-c1例,抗-Ce 1例,抗-M1例,抗P1 1例,阳性率0.44%.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尤其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对保证安全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玖平;陈利红;杨皓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术后24h后开始行CPM膝关节功能训练.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11例,Ⅵ型1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7.2个月(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 17周,平均13.2周,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平均100.0°(75°~130°);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平均118.5°(85°~130°),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8.5分(80~ 100分).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作者:张瑞岭;郑建英;王任才;高峰;徐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特殊沙粒体型脑膜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间断头痛20余年,意识不清伴抽搐1周代诉入院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诱因头痛,呈右侧头部昏痛,间断发作,未行诊疗,近一周因患者间断性抽搐3次,发作时有短暂意识不清,呕吐数次,来我院诊疗.查体血压124/82 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马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频震动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多频震动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多项研究表明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确切疗效,多频震动排痰机近年来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被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重视.方法:将80例入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多频震动排痰机排痰组(机械组)和人工手法拍背排痰组(人工组),观察患者治疗一周后的日均排痰量及脉搏氧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协助排痰治疗脉搏氧均有明显提高,日均排痰量机械组优于人工组(P<0.01);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组明显缩短(P <0.05,P<0.01).且机械组明显优于人工组(P<0.05).结论:多频震动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拍背排痰更好,明显缩短了住院日,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作者:徐瑜俊;仇海兵;朱廷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锥颅置管引流与尿激酶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38例

    我院自1995-05~2010-05采用锥颅硬膜下血肿穿刺置入硅胶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38例,并在置入引流管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必要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8例,男192例,女46例,年龄38~88岁,平均63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216例,病程18~186 d,平均36.5 d.

    作者:代永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青光眼患者56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青光眼诱发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降低青光眼的复发率,有效维持患者的视功能.方法:随机对5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发病诱因进行资料分析并与护理干预.结果:青光眼发病诱因虽然很多,但情绪及心理变化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眼病,认清青光眼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视功能进一步受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国丽;范兴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0 mg/m2,静脉滴注,第1d,THP 60 mg/m2,快速静滴,第1d,21 d一周期,总共观察3个周期.结果:多西他赛联合THP的总有效率(CR+ PR)为56.25%,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脱发和白细胞减少.结论:西他赛联合THP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较好,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因此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和THP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明瑞;牛建生;师福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对4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进行血清Hcy水平测定,并与4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21.42±3.19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2.04±2.46 μmol/L).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婧;李晓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