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永庆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Ⅱ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25 mL,观察比较两阻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成功率高,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结论: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技术.
作者:吕凌焰;贾洪峰;刘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建立护理小组实行责任包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连续半年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排班模式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分别由4起、3起降为1起和0起,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100%.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涂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内镜止血已越来越成为首选的止血方法之一.而目前止血方法有:包括内窥镜直视下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或硬化剂、局部喷洒止血药物、微波烧灼、止血夹止血、高频电凝止血和高频氩气止血等.止血夹止血具有创伤小、止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近3年来应用的临床病历总结如下.
作者:刘仁哲;杨雯;张丹梅;赵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针刺与隔姜灸特定输穴的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36例(60%),好转18例(30%),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孙建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强力宁100~160 mL,丹参注射液10~20 mL,门冬氨酸钾镁20 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肌苷片、肝泰乐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50 mg加入0.9%生理盐水30 mL中缓慢静注,每日1次,一般用药2周,必要时间隔1周后再用2周,同时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退黄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显,且方法简便、安全,价格低廉,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提高和预防吻合口瘘经验的积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过去有明显的降低,但其发生率仍有3.4%~26%.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危及病人的生命,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有关吻合口瘘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陆云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驾驶员肝血管瘤的发病情况,为航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依据.方法:对2009-09~2010-08间民航华东地区飞行驾驶员肝血管瘤83例,追踪其体检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中资料完整者77例,不全者3例,失访者3例;其中随访时间短1年,长22年,平均6.23年;首次发病年龄21~30岁30例,31 ~40岁23例,41~50岁23例,51~60岁1例;首次发病瘤体直径<2 cm57例,2~4 cm16例,>4cm4例;单发66例,多发17例;瘤体变化13例,基本不变的67例;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肝血管瘤呈良性缓慢生长趋势,对于较大瘤体密切观察随访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阮亚;吴蕾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01-01~2010-12我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56例的临床资料,含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出现数,死亡数,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36例,肺结核10例,糖尿病5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41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5株,烟曲菌2株,合并细菌感染29例,所有病人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应用4种以上不同抗生素占46.4%,41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病人住院天数34.6±16.7 d,治愈37例(60.1%),好转5例(8.9%),无变化1例(1.8%),死亡10例(17.9%).结论:条件致病性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有COPD患者,甚至成为致死性的终末感染.
作者:仇海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术后24h后开始行CPM膝关节功能训练.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11例,Ⅵ型1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7.2个月(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 17周,平均13.2周,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平均100.0°(75°~130°);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平均118.5°(85°~130°),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8.5分(80~ 100分).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作者:张瑞岭;郑建英;王任才;高峰;徐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当前CT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何在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影像同时,又能减少CT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是现在各医疗部门及科研机构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作者认为CT辐射剂量的增加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从合理选择CT设备、遵循低剂量原则、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受栓者的防护;合理选择CT检查、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对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黄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入路,常规手术方法是经重睑线切口入路,处理上眼睑软组织,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并与睑板前组织粘连形成重睑.在患者不愿意遗留重睑线部位瘢痕的时候,又不愿意去做埋线法重睑术,我们设计的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入路选择,可以有效的保证重睑效果,使得重睑效果等同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术后重睑线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主观要求不在重睑线上遗留手术切口,同时上睑软组织以及睑板发育正常的单睑(其中8例为切开重睑法后,效果欠佳行二次手术)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对求美者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术中在眉下缘,沿着上睑提肌腱膜表面潜行分离,到达预设计重睑线后,改为垂直分离部分眼轮匝肌,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形成重睑效果,术中需要去除部分睑板前软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结果:25例接受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求美者获得了深且牢固的重睑线,术后效果较好,22例患者满意,1例二次手术的患者左侧上睑原手术切口发生再次粘连,2例重睑线形成后,双侧周长不等经埋线法重睑调整后好转.结论: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不经过传统切开法重睑线手术切口,从而不形成明显的重睑线手术瘢痕,通过眉下切口入路,在上睑提肌腱膜浅层分离到睑板上缘,在预设计重睑线位置,垂直分离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并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的方法,去除部分睑板前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为重睑术提供一种较隐蔽的手术入路,较好的将手术瘢痕隐藏在眉下缘.同时,手术中经上睑提肌、部分Muller氏肌肉腱膜、眼轮匝肌等软组织途径,对轻度上睑下垂、双侧上睑肌力不对称等患者,可以方便暴露上睑提肌以及腱膜组织,行相关上睑提肌折叠或者缩短手术,加以矫正.对眶隔脂肪多术后不易形成重睑的患者,也方便眶隔脂肪的暴露,从而形成自然的重睑线.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入路,可以供临床医师选择,以应对不同求美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赵纲;李伟;王晓军;滕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易感因素,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1 ~2010年本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感染例次率为,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高,其次为泌尿道,危险因素以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使用呼吸机为多.结论:预防呼吸杌管路感染、留置导尿管感染、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护易感宿主、开展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红侠;海燕;解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来100余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116例患者成功解除了尿液梗阻症状,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全面的出院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杨永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01~12在本所做LEEP刀治疗的236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10 min,出血2~6 mL,连续观察2个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是治疗宫颈糜烂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乔长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36例PS治疗病例,分为治愈与死亡两组,分析影响PS疗效的因素.结果:影响PS疗效因素分别为酸中毒、早产、低体重、使用剂量、合并并发症.结论:在PS治疗中应纠正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使用足量PS,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肺出血,颅内出血、HIE等并发症.
作者:周杏花;宋文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手术的护理技巧和方法.方法:对2009-05 ~2011-05在本院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在围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精心观察和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西来;黄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心内科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派心内科经过心肺复苏专门培训并取得专业证书的护理人员对门诊及住院患者、家属等160名非专业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结果:80%受训者对按压的认知度较高,但实际操作合格率仅为25%;90%受训者对开放气道的认知差,仅5%的人员能做到开放气道.40%人员参加复训后能达到正确掌握.结论:对非专业人员普及急救知识有重大意义,但需要在培训方法上下功夫,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并且反复多次的复训也是达到正确掌握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青光眼诱发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降低青光眼的复发率,有效维持患者的视功能.方法:随机对5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发病诱因进行资料分析并与护理干预.结果:青光眼发病诱因虽然很多,但情绪及心理变化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眼病,认清青光眼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视功能进一步受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国丽;范兴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肝细胞的良性占位性病变,该病因缺乏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本义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FNH患者的动态增强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FNH的CT影像特征,分析其病理基础与鉴别诊断,以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率.
作者:王惠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院自1995-05~2010-05采用锥颅硬膜下血肿穿刺置入硅胶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38例,并在置入引流管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必要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8例,男192例,女46例,年龄38~88岁,平均63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216例,病程18~186 d,平均36.5 d.
作者:代永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