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侠;海燕;解爱华
目的:探讨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建立护理小组实行责任包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连续半年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排班模式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分别由4起、3起降为1起和0起,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100%.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涂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顸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率中以脑梗塞多见,而血糖≥16.7 mmol/L者重症多见,病死率较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病情预后与患者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钟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非法行医危害社会稳定,破坏医患关系,危害很严重,其产生的根源具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又有政府部门制定个体行医政策的方面的一些疏忽.打击非法行医既要标本兼治,又要疏堵结合.
作者:吴秋华;钟细英;郑桐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咯血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约有1/3~ 1/2肺结核与支气管扩张病人表现为咯血,其程度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重者可表现为大口咯鲜血、凝块,如咯血量大可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此类病例病情危重,抢救和护理不当均可危及病人生命[1].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咯血病人22例,经及时抢救及有效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王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恶性肿瘤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水泡形成;1例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肿瘤切除范围大局部无复发、皮瓣外形美观、感觉良好、行走功能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皮肤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皮瓣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可重建感觉,皮瓣成活率高,是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术后创面的理想选择.
作者:刘丰虎;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阐明了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中的机理,对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病理生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过程中的大量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显示出其临床应用优势,为厄贝沙坦在房颤治疗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作者:樊国丽;钱德富;周家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对132例75岁以上股骨粗隆骨折病人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Gamma钉治疗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并发症.结果:本组47例行动力髋螺钉、42例行股骨近端锁定铜板、43例行Gamma钉治疗,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82.24 min,长于DHS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时间短(P<0.05).Gamma组出血量多(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组少(P<0.05).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并发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3种固定物均可以有效地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临床工作中应根据骨折类型、固定物的特点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做出佳选择.
作者:马江川;石铸;陈江;毛剑;王友华;刘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因子参与了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的损伤过程,瘦素(Leptin)作为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体内可能参与多种代谢的调节,瘦素通过调控促炎症因子,从而对肺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IL-4,IL ~ 10作为抑炎因子在肺损伤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姚艳敏;徐彤彤;武琦;吕祥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和观察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腓骨内固定治疗胫骨极远端近关节面部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外固定治疗.结果:17例病人经过平均13个月随访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平均5个月.1例病人针道深部慢性感染,窦道刮除后置管闭合冲洗痊愈.2例病人术后3处针道浅部感染,换药、抗炎愈合.所有病人踝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良好,无畸形.结论: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腓骨内固定治疗胫骨极远端近关节面部位骨折操作简单,效果佳,愈合快.
作者:杭如群;张建华;李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呈增加趋势.据统计65岁以上胃溃疡发病率为5.2%,70岁以上增加至8.5%,并且因其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极易被忽视,因而,合理选择临床用药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何发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ICC在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50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另外50例PICC置管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加以具体指导,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47批黄芩饮片作了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检验.结果:47批黄芩饮片,其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8.6%,94.3%和80.0%.不合格率分别为31.4%,5.7%和20.0%.结论:黄芩饮片不合格率较高,要加强其内在的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焦付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本院4 316例受血者检出不规则抗体19例,其中抗-E8例,抗-C3例,抗-e3例,抗-c1例,抗-Ce 1例,抗-M1例,抗P1 1例,阳性率0.44%.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尤其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对保证安全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玖平;陈利红;杨皓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解决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的问题.方法:对23例取IUD失败患者采用宫腔镜系统取IUD.结果:均一次取IUD成功.手术时间(6.12±0.53)min,出血量≤6 mL,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系统取IUD效果好、安全.
作者:段辉;杨洋;王涛;陶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内科使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抢救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急危重患者,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较.方法:将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DT组和OT组,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时间及1周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DT组和OT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DT较OT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是迅速、安全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首选方法.
作者:王成;崔德军;王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术后24h后开始行CPM膝关节功能训练.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11例,Ⅵ型1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7.2个月(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 17周,平均13.2周,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平均100.0°(75°~130°);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平均118.5°(85°~130°),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8.5分(80~ 100分).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作者:张瑞岭;郑建英;王任才;高峰;徐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将2009~2010年在我门诊部体检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6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从体检资料中抽取年龄、性别、体重与研究对象组相似的非脂肪肝组66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因素.结果:脂肪肝发病率为19%.发病率在提高.结论:治疗原发病、戒酒、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保肝防止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作者:龙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方法: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4例(心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统计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中仅有5.6%(3例)已确诊DM,而经OGTT新发现37.0%(20例)DM患者和24.1%(13例)IGT患者.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糖尿病比率高,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OGTT检查.
作者:张明;郑晓玲;骆世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肝细胞的良性占位性病变,该病因缺乏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本义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FNH患者的动态增强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FNH的CT影像特征,分析其病理基础与鉴别诊断,以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率.
作者:王惠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Ⅱ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25 mL,观察比较两阻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成功率高,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结论: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技术.
作者:吕凌焰;贾洪峰;刘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