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华;钟细英;郑桐坤
目的:内科使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抢救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急危重患者,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较.方法:将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DT组和OT组,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时间及1周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DT组和OT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DT较OT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是迅速、安全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首选方法.
作者:王成;崔德军;王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影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36例PS治疗病例,分为治愈与死亡两组,分析影响PS疗效的因素.结果:影响PS疗效因素分别为酸中毒、早产、低体重、使用剂量、合并并发症.结论:在PS治疗中应纠正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使用足量PS,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肺出血,颅内出血、HIE等并发症.
作者:周杏花;宋文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支架外固定联合局部转移皮瓣在修复伴皮肤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胫骨或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患者61例,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急诊清创、支架外固定骨折,一期或二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对照组急诊清创、骨折内固定后直接缝合撕裂的皮肤.结果:观察组39例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2例瘢痕愈合,1例出现感染.对照组11例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8例发生皮肤及软组织缺血、坏死.结论:支架外固定联合局部转移皮瓣手术修复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宏魁;张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中重度血电解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诊断为HIE的患儿84例和同期正常新生儿比例的电解质值的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清电解质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电解质比较,Na+、CL-、Ca2+明显降低,K+无明显变化.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极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及早进行血电解质检测,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治疗,具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作者:尤剑瑛;李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血清中TNF-a,IL-6,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中毒患者157例,其中合并心肌损害88例,入院第二天抽血测血清中TNF-a,IL-6,CRP的浓度.结果:中毒组非心肌损害组和心肌损害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NF-a,IL-6,CRP水平均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3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损害组随心肌损害程度3项指标升高,其中重度分别和中度、轻度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急性中毒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合并心肌损害时并进一步表达,程度与病情轻重呈相关性,即病情越重,其含量越高.
作者:毕玉磊;胡英华;赵彦辉;邱丽丽;马龙;冯克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间断头痛20余年,意识不清伴抽搐1周代诉入院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诱因头痛,呈右侧头部昏痛,间断发作,未行诊疗,近一周因患者间断性抽搐3次,发作时有短暂意识不清,呕吐数次,来我院诊疗.查体血压124/82 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马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解决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的问题.方法:对23例取IUD失败患者采用宫腔镜系统取IUD.结果:均一次取IUD成功.手术时间(6.12±0.53)min,出血量≤6 mL,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系统取IUD效果好、安全.
作者:段辉;杨洋;王涛;陶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2~2010-09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例,房间隔缺损(ASD)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结果:失败1例,为室间隔缺损(嵴内型),总成功率为94%,1例ASD少量残余分流在近期随访观察中消失,术后随访10月~4年,无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心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国产封堵器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设计合理、安全性高、封堵效果好.
作者:李勇军;黄平;郝丽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01 ~2005-12手术切除甲状腺标本的存档腊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6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有44例表达,阳性率为73.3%.结节性甲状腺肿CD44v6无阳性表达.肿瘤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32.593,P<0.0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强度与病灶的单发与多发病灶、有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CD44v6可以用于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转移潜能,在甲状腺癌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庆涛;张东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日常活动中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方法:程序编辑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结合临床观察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心电及ST段变化,对其做出定量分析和判定.结果:动态心电图获得的大量、连续心电记录,为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动态心电图尤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评定起搏器的功能、无痛性心肌缺血等方面显示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成为这些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并在新的领域进行有效探索,取得进展.
作者:努尔古丽·哈孜;金克斯古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当前CT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何在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影像同时,又能减少CT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是现在各医疗部门及科研机构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作者认为CT辐射剂量的增加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从合理选择CT设备、遵循低剂量原则、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受栓者的防护;合理选择CT检查、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对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黄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9岁,因“间歇性胸闷、气促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余”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体格检查:BP 110/70 mmHg,P65 次/min,T36.2摄氏度,R 20次/min.发育正常,口唇无明显发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大,心律绝对不齐,三尖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肋下2指可触及,无压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郭山鹰;黄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否能安全用药,与诊断是否正确、药物选择配伍是否合理、剂量是否准确、给药途径是否合理均相关,而人的因素是首位的.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药师要树立高尚的药德,护士要“三查七对”,确保儿童的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刘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术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失败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胎头吸引术2次或以上失败后改行剖宫产36例,术后母亲及新生儿均健康33例;新生儿窒息1例,其中母亲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死亡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母亲由于有高血压病史死亡1例.结论:严格把握胎头吸引术助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苏群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入路,常规手术方法是经重睑线切口入路,处理上眼睑软组织,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并与睑板前组织粘连形成重睑.在患者不愿意遗留重睑线部位瘢痕的时候,又不愿意去做埋线法重睑术,我们设计的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入路选择,可以有效的保证重睑效果,使得重睑效果等同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术后重睑线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主观要求不在重睑线上遗留手术切口,同时上睑软组织以及睑板发育正常的单睑(其中8例为切开重睑法后,效果欠佳行二次手术)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对求美者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术中在眉下缘,沿着上睑提肌腱膜表面潜行分离,到达预设计重睑线后,改为垂直分离部分眼轮匝肌,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形成重睑效果,术中需要去除部分睑板前软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结果:25例接受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求美者获得了深且牢固的重睑线,术后效果较好,22例患者满意,1例二次手术的患者左侧上睑原手术切口发生再次粘连,2例重睑线形成后,双侧周长不等经埋线法重睑调整后好转.结论: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不经过传统切开法重睑线手术切口,从而不形成明显的重睑线手术瘢痕,通过眉下切口入路,在上睑提肌腱膜浅层分离到睑板上缘,在预设计重睑线位置,垂直分离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并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的方法,去除部分睑板前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为重睑术提供一种较隐蔽的手术入路,较好的将手术瘢痕隐藏在眉下缘.同时,手术中经上睑提肌、部分Muller氏肌肉腱膜、眼轮匝肌等软组织途径,对轻度上睑下垂、双侧上睑肌力不对称等患者,可以方便暴露上睑提肌以及腱膜组织,行相关上睑提肌折叠或者缩短手术,加以矫正.对眶隔脂肪多术后不易形成重睑的患者,也方便眶隔脂肪的暴露,从而形成自然的重睑线.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入路,可以供临床医师选择,以应对不同求美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赵纲;李伟;王晓军;滕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组(观察组)和单用甲氨喋呤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8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β-HCG值在用药后5d即开始下降,对照组于10 d开始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3.33%)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应用R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05 ~2010-05间对32例腰椎滑脱病人术中采用RF内固定系统杠杆原理使椎体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后行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0~36个月,临床优良率为90.1%,腰椎滑脱复位率为90.6%,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螺钉无折断、松动,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对滑脱腰椎复位内固定加上椎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技术对腰椎前中后柱均起稳定作用,滑脱椎体复位、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作者:黄志先;谭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呈增加趋势.据统计65岁以上胃溃疡发病率为5.2%,70岁以上增加至8.5%,并且因其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极易被忽视,因而,合理选择临床用药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何发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术后24h后开始行CPM膝关节功能训练.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11例,Ⅵ型1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7.2个月(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 17周,平均13.2周,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平均100.0°(75°~130°);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平均118.5°(85°~130°),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8.5分(80~ 100分).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作者:张瑞岭;郑建英;王任才;高峰;徐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01~12在本所做LEEP刀治疗的236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10 min,出血2~6 mL,连续观察2个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是治疗宫颈糜烂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乔长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