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军;黄平;郝丽勇
当前CT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何在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影像同时,又能减少CT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是现在各医疗部门及科研机构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作者认为CT辐射剂量的增加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从合理选择CT设备、遵循低剂量原则、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受栓者的防护;合理选择CT检查、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对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黄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01-01~2010-12我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56例的临床资料,含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出现数,死亡数,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36例,肺结核10例,糖尿病5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41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5株,烟曲菌2株,合并细菌感染29例,所有病人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应用4种以上不同抗生素占46.4%,41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病人住院天数34.6±16.7 d,治愈37例(60.1%),好转5例(8.9%),无变化1例(1.8%),死亡10例(17.9%).结论:条件致病性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有COPD患者,甚至成为致死性的终末感染.
作者:仇海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炎症因子参与了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的损伤过程,瘦素(Leptin)作为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体内可能参与多种代谢的调节,瘦素通过调控促炎症因子,从而对肺损伤起到了保护作用,IL-4,IL ~ 10作为抑炎因子在肺损伤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姚艳敏;徐彤彤;武琦;吕祥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Ⅱ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25 mL,观察比较两阻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成功率高,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结论: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技术.
作者:吕凌焰;贾洪峰;刘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口腔科诊疗工作中,由于患者流动性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了防止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无菌是关键.加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规范医护行为,也是医务人员神圣的职责.
作者:汤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循环内科抢救室患者病情重,护理工作难度大.如何让抢救室护理工作质量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对护理管理者是个挑战.我院循环内科自2010-04起,在抢救室实施护士责任制的护理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循环内科抢救室达到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雅男;刘建红;李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配合中医药的疗效.方法: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治疗62例;B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常规治疗34例.术后均配合中医药治疗.根据预后评分(GOS)评价病人预后.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各月.A组恢复率为60%,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重残率7%,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1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恢复良好率;术后中医参与治疗,使意识恢复加快,并发症减少.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中医药参与的联合治疗,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重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方法: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4例(心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统计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中仅有5.6%(3例)已确诊DM,而经OGTT新发现37.0%(20例)DM患者和24.1%(13例)IGT患者.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糖尿病比率高,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OGTT检查.
作者:张明;郑晓玲;骆世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锝[99mTc]植酸盐肝脾显像在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残余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行锝[99mTc]植酸盐肝脾显像.能峰设置在140 Key,矩阵256×256,放大倍数1.5,总计数设定1000K.锝[99mTc]植酸盐111~185 MBq(3 ~5 mCi)静脉注射后30~60 min分别行前位,后位,左侧位及右侧位显像.常规取后位图利用计算机ROI(感兴趣区)技术测量残余脾/肝放射性计数比.测量后位脾长径和横径,左侧位横径.结果:残余脾/肝比值小于20%者15例,1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均恢复正常;残余脾/肝比值大于50%者3例,多体位测量残余脾横径和长径仍大于正常脾,需行再次栓塞术治疗;其余5例残余脾/肝比值在20%~50%,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均升高,可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残余脾越大,残余脾/肝比值越高,脾功能亢进越严重;残余脾越小,比值越低,脾功能亢进改善越明显.此方法简便,可为疗效的评价及再次栓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高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入路,常规手术方法是经重睑线切口入路,处理上眼睑软组织,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并与睑板前组织粘连形成重睑.在患者不愿意遗留重睑线部位瘢痕的时候,又不愿意去做埋线法重睑术,我们设计的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入路选择,可以有效的保证重睑效果,使得重睑效果等同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术后重睑线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主观要求不在重睑线上遗留手术切口,同时上睑软组织以及睑板发育正常的单睑(其中8例为切开重睑法后,效果欠佳行二次手术)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对求美者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术中在眉下缘,沿着上睑提肌腱膜表面潜行分离,到达预设计重睑线后,改为垂直分离部分眼轮匝肌,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形成重睑效果,术中需要去除部分睑板前软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结果:25例接受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求美者获得了深且牢固的重睑线,术后效果较好,22例患者满意,1例二次手术的患者左侧上睑原手术切口发生再次粘连,2例重睑线形成后,双侧周长不等经埋线法重睑调整后好转.结论: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不经过传统切开法重睑线手术切口,从而不形成明显的重睑线手术瘢痕,通过眉下切口入路,在上睑提肌腱膜浅层分离到睑板上缘,在预设计重睑线位置,垂直分离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并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的方法,去除部分睑板前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为重睑术提供一种较隐蔽的手术入路,较好的将手术瘢痕隐藏在眉下缘.同时,手术中经上睑提肌、部分Muller氏肌肉腱膜、眼轮匝肌等软组织途径,对轻度上睑下垂、双侧上睑肌力不对称等患者,可以方便暴露上睑提肌以及腱膜组织,行相关上睑提肌折叠或者缩短手术,加以矫正.对眶隔脂肪多术后不易形成重睑的患者,也方便眶隔脂肪的暴露,从而形成自然的重睑线.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入路,可以供临床医师选择,以应对不同求美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赵纲;李伟;王晓军;滕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结果:左氧氟沙星痊愈18例,显效13例,进步4例.头孢唑林钠痊愈9例,显效10例,进步11例,无效2例.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头孢唑林钠.
作者:徐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ICC在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50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另外50例PICC置管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加以具体指导,制定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经验和感觉为主的习惯,解决了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47批黄芩饮片作了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检验.结果:47批黄芩饮片,其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8.6%,94.3%和80.0%.不合格率分别为31.4%,5.7%和20.0%.结论:黄芩饮片不合格率较高,要加强其内在的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焦付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46例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446例中男301例,女145例;1~3岁占73.3%.以3~6月份多,占92%.246例(55.2%)患儿发热,其中37.5~38.0℃388例,占发热患儿的78.9%.202例先发热,1~2d出现皮疹,45例先出现皮疹,1~2 d发热.患几均有较典型的皮疹,以手掌、脚掌、臂部多见.402例出现口腔黏膜损害.441例(98.9%)为普通型,重症仅5例.WBC(4~10)×109/L者355例,占79.6%.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440例(98.6%)在1周内痊愈,3例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以1~3岁儿童多见,3~6月份为发病高峰,以普通型常见,临床表现典型.
作者:王燕燕;王永恒;汪金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肝细胞的良性占位性病变,该病因缺乏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本义对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FNH患者的动态增强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FNH的CT影像特征,分析其病理基础与鉴别诊断,以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率.
作者:王惠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解决常规方法取宫内节育器(IUD)困难的问题.方法:对23例取IUD失败患者采用宫腔镜系统取IUD.结果:均一次取IUD成功.手术时间(6.12±0.53)min,出血量≤6 mL,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系统取IUD效果好、安全.
作者:段辉;杨洋;王涛;陶素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鼻前庭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急、慢性鼻前庭炎患者行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统计有效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年.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鼻前庭炎治愈42例,占84%;有效8例,占16%.总有效率100%.结论: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鼻前庭炎价格低廉,经济上易承受;操作简单,病人无痛苦;疗效确切,治疗时间短;无明显副作用.经过临床观察实践证实,此治疗方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劲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内镜止血已越来越成为首选的止血方法之一.而目前止血方法有:包括内窥镜直视下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或硬化剂、局部喷洒止血药物、微波烧灼、止血夹止血、高频电凝止血和高频氩气止血等.止血夹止血具有创伤小、止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近3年来应用的临床病历总结如下.
作者:刘仁哲;杨雯;张丹梅;赵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血糖水平,分析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顸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合并脑率中以脑梗塞多见,而血糖≥16.7 mmol/L者重症多见,病死率较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病情预后与患者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钟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74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早产低体重儿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借鉴的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邸建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