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哲;杨雯;张丹梅;赵艳玲
目的:了解防反流覆硅胶膜食管支架对食管恶性狭窄累及贲门和贲门癌治疗的效果及其由治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及体会.方法:本组17例置入防反流覆硅胶膜食管支架,病变部位:食管下端11例;食管下端累及贲门4例;贲门2例.结果:本组17例患者支架置入均成功,达到缓解临床症状,进食后无胃内容物反流现象的预定要求.结论:防反流覆硅胶膜食管支架是食管下段及贲门恶性狭窄的姑息治疗及减少并发症的新方法.
作者:葛星;王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恶性肿瘤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水泡形成;1例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肿瘤切除范围大局部无复发、皮瓣外形美观、感觉良好、行走功能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皮肤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皮瓣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可重建感觉,皮瓣成活率高,是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术后创面的理想选择.
作者:刘丰虎;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青光眼诱发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降低青光眼的复发率,有效维持患者的视功能.方法:随机对5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发病诱因进行资料分析并与护理干预.结果:青光眼发病诱因虽然很多,但情绪及心理变化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眼病,认清青光眼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视功能进一步受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国丽;范兴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口腔科诊疗工作中,由于患者流动性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了防止口腔诊疗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无菌是关键.加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规范医护行为,也是医务人员神圣的职责.
作者:汤意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47批黄芩饮片作了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检验.结果:47批黄芩饮片,其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8.6%,94.3%和80.0%.不合格率分别为31.4%,5.7%和20.0%.结论:黄芩饮片不合格率较高,要加强其内在的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焦付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01-01~2010-12我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56例的临床资料,含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出现数,死亡数,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36例,肺结核10例,糖尿病5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41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5株,烟曲菌2株,合并细菌感染29例,所有病人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应用4种以上不同抗生素占46.4%,41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病人住院天数34.6±16.7 d,治愈37例(60.1%),好转5例(8.9%),无变化1例(1.8%),死亡10例(17.9%).结论:条件致病性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有COPD患者,甚至成为致死性的终末感染.
作者:仇海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01~12在本所做LEEP刀治疗的236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10 min,出血2~6 mL,连续观察2个月,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7%,总有效率为100%.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是治疗宫颈糜烂的理想的方法.
作者:乔长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9岁,因“间歇性胸闷、气促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余”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体格检查:BP 110/70 mmHg,P65 次/min,T36.2摄氏度,R 20次/min.发育正常,口唇无明显发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大,心律绝对不齐,三尖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肋下2指可触及,无压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郭山鹰;黄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46例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446例中男301例,女145例;1~3岁占73.3%.以3~6月份多,占92%.246例(55.2%)患儿发热,其中37.5~38.0℃388例,占发热患儿的78.9%.202例先发热,1~2d出现皮疹,45例先出现皮疹,1~2 d发热.患几均有较典型的皮疹,以手掌、脚掌、臂部多见.402例出现口腔黏膜损害.441例(98.9%)为普通型,重症仅5例.WBC(4~10)×109/L者355例,占79.6%.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440例(98.6%)在1周内痊愈,3例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以1~3岁儿童多见,3~6月份为发病高峰,以普通型常见,临床表现典型.
作者:王燕燕;王永恒;汪金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院自1995-05~2010-05采用锥颅硬膜下血肿穿刺置入硅胶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38例,并在置入引流管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必要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8例,男192例,女46例,年龄38~88岁,平均63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216例,病程18~186 d,平均36.5 d.
作者:代永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01 ~2005-12手术切除甲状腺标本的存档腊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6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有44例表达,阳性率为73.3%.结节性甲状腺肿CD44v6无阳性表达.肿瘤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32.593,P<0.0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强度与病灶的单发与多发病灶、有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CD44v6可以用于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转移潜能,在甲状腺癌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庆涛;张东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中枢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否能安全用药,与诊断是否正确、药物选择配伍是否合理、剂量是否准确、给药途径是否合理均相关,而人的因素是首位的.所以儿童的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药师要树立高尚的药德,护士要“三查七对”,确保儿童的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刘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8例在常规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常温观察组采用调钠低温透析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8例次,发生率10.46%,观察组27例次,发生率4.15%,两组比较低血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因素,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采用高钠低温透析可使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
作者:田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以国内外有关老鹳草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对老鹳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指出老鹳草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抗菌、抗病毒、止泻、抗氧化、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也较为广泛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其机理.
作者:何文涛;金哲雄;王宝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0 mg/m2,静脉滴注,第1d,THP 60 mg/m2,快速静滴,第1d,21 d一周期,总共观察3个周期.结果:多西他赛联合THP的总有效率(CR+ PR)为56.25%,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脱发和白细胞减少.结论:西他赛联合THP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较好,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因此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和THP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明瑞;牛建生;师福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术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失败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胎头吸引术2次或以上失败后改行剖宫产36例,术后母亲及新生儿均健康33例;新生儿窒息1例,其中母亲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死亡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母亲由于有高血压病史死亡1例.结论:严格把握胎头吸引术助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苏群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方法: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4例(心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统计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中仅有5.6%(3例)已确诊DM,而经OGTT新发现37.0%(20例)DM患者和24.1%(13例)IGT患者.结论:冠心病患者伴发糖尿病比率高,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OGTT检查.
作者:张明;郑晓玲;骆世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频震动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多项研究表明人工手法拍背排痰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确切疗效,多频震动排痰机近年来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不被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重视.方法:将80例入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多频震动排痰机排痰组(机械组)和人工手法拍背排痰组(人工组),观察患者治疗一周后的日均排痰量及脉搏氧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协助排痰治疗脉搏氧均有明显提高,日均排痰量机械组优于人工组(P<0.01);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组明显缩短(P <0.05,P<0.01).且机械组明显优于人工组(P<0.05).结论:多频震动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拍背排痰更好,明显缩短了住院日,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支出.
作者:徐瑜俊;仇海兵;朱廷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日常活动中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方法:程序编辑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结合临床观察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心电及ST段变化,对其做出定量分析和判定.结果:动态心电图获得的大量、连续心电记录,为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动态心电图尤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评定起搏器的功能、无痛性心肌缺血等方面显示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成为这些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并在新的领域进行有效探索,取得进展.
作者:努尔古丽·哈孜;金克斯古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强力宁100~160 mL,丹参注射液10~20 mL,门冬氨酸钾镁20 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肌苷片、肝泰乐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50 mg加入0.9%生理盐水30 mL中缓慢静注,每日1次,一般用药2周,必要时间隔1周后再用2周,同时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退黄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显,且方法简便、安全,价格低廉,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