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付哲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配合中医药的疗效.方法: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治疗62例;B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常规治疗34例.术后均配合中医药治疗.根据预后评分(GOS)评价病人预后.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各月.A组恢复率为60%,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重残率7%,低于B组(P<0.05);A组死亡率1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恢复良好率;术后中医参与治疗,使意识恢复加快,并发症减少.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亚低温中医药参与的联合治疗,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重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日常活动中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方法:程序编辑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结合临床观察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心电及ST段变化,对其做出定量分析和判定.结果:动态心电图获得的大量、连续心电记录,为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动态心电图尤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评定起搏器的功能、无痛性心肌缺血等方面显示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成为这些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并在新的领域进行有效探索,取得进展.
作者:努尔古丽·哈孜;金克斯古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9岁,因“间歇性胸闷、气促1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余”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体格检查:BP 110/70 mmHg,P65 次/min,T36.2摄氏度,R 20次/min.发育正常,口唇无明显发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大,心律绝对不齐,三尖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肋下2指可触及,无压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郭山鹰;黄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手术的护理技巧和方法.方法:对2009-05 ~2011-05在本院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在围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精心观察和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临床治愈率达100%.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西来;黄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入路,常规手术方法是经重睑线切口入路,处理上眼睑软组织,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并与睑板前组织粘连形成重睑.在患者不愿意遗留重睑线部位瘢痕的时候,又不愿意去做埋线法重睑术,我们设计的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入路选择,可以有效的保证重睑效果,使得重睑效果等同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术后重睑线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主观要求不在重睑线上遗留手术切口,同时上睑软组织以及睑板发育正常的单睑(其中8例为切开重睑法后,效果欠佳行二次手术)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对求美者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术中在眉下缘,沿着上睑提肌腱膜表面潜行分离,到达预设计重睑线后,改为垂直分离部分眼轮匝肌,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形成重睑效果,术中需要去除部分睑板前软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结果:25例接受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求美者获得了深且牢固的重睑线,术后效果较好,22例患者满意,1例二次手术的患者左侧上睑原手术切口发生再次粘连,2例重睑线形成后,双侧周长不等经埋线法重睑调整后好转.结论: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不经过传统切开法重睑线手术切口,从而不形成明显的重睑线手术瘢痕,通过眉下切口入路,在上睑提肌腱膜浅层分离到睑板上缘,在预设计重睑线位置,垂直分离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并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的方法,去除部分睑板前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为重睑术提供一种较隐蔽的手术入路,较好的将手术瘢痕隐藏在眉下缘.同时,手术中经上睑提肌、部分Muller氏肌肉腱膜、眼轮匝肌等软组织途径,对轻度上睑下垂、双侧上睑肌力不对称等患者,可以方便暴露上睑提肌以及腱膜组织,行相关上睑提肌折叠或者缩短手术,加以矫正.对眶隔脂肪多术后不易形成重睑的患者,也方便眶隔脂肪的暴露,从而形成自然的重睑线.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入路,可以供临床医师选择,以应对不同求美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赵纲;李伟;王晓军;滕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循环内科抢救室患者病情重,护理工作难度大.如何让抢救室护理工作质量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对护理管理者是个挑战.我院循环内科自2010-04起,在抢救室实施护士责任制的护理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循环内科抢救室达到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要求,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雅男;刘建红;李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始于1926年,因其安全、可靠,现为常用静脉穿刺路径之一.目前是介入技术实施检查及治疗的重要操作途径,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并发症不可完全避免,如何降低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仍是目前讨论的重要问题.2005-05~ 2011-05我科共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98例,现将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黄平;龙拥军;张开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47批黄芩饮片作了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检验.结果:47批黄芩饮片,其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8.6%,94.3%和80.0%.不合格率分别为31.4%,5.7%和20.0%.结论:黄芩饮片不合格率较高,要加强其内在的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焦付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眼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与患者交流,讲述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恢复等知识,简单的介绍手术过程及可能的不适反应,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开展术后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与建议.结果: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我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细致的个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性教育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巧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培养全科军医对于提高基层部队卫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军队战时、平时卫勤保障的工作实际出发简述了全科医师在部队基层医疗机构中的生存状况及在基层部队中发展全科医师队伍的必要性,并就全科军医培训的课程设置、现有人员的转岗培训、士官队伍建设等具体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周英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血清中TNF-a,IL-6,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中毒患者157例,其中合并心肌损害88例,入院第二天抽血测血清中TNF-a,IL-6,CRP的浓度.结果:中毒组非心肌损害组和心肌损害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NF-a,IL-6,CRP水平均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3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损害组随心肌损害程度3项指标升高,其中重度分别和中度、轻度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急性中毒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合并心肌损害时并进一步表达,程度与病情轻重呈相关性,即病情越重,其含量越高.
作者:毕玉磊;胡英华;赵彦辉;邱丽丽;马龙;冯克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变化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计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3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前后SOD活性、MDA的水平.结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SOD活性低于治疗后SOD活性(P<0.01);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MDA的水平高于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氧化失衡存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病中,SOD和MDA可能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鲁世荣;赵杨;秦晓霖;赵健;王雷;魏巍;王春光;王广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讨复方甘石创愈散对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作用和效果.方法:采用红霉素基质纱条加复方甘石创愈散外用,治疗肛痿术后创面4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创面愈合时间平均15d,对照组平均23d.结论:复方甘石创愈散对肛瘘术后创面有活血生肌,散结愈溃的功效.
作者:李渭华;李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垂体瘤的手术途径大体可分为经颅垂体瘤切除和经蝶垂体瘤切除两种.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被认为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完好保存垂体功能,手术和麻醉时间短、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死亡率低,所以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收集自2002-02 ~ 2010-03对25例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中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张嵘;陈小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合并症、防止高血压急症和至残,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 ~ 2011年间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和用药安全指导等护理支持,其突发意外情况和住院率优于常规治疗.结论:高血压是一个多因素的结果,只有根据患者的不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程度不同等,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护理指导,更好的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作者:黄静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将2009~2010年在我门诊部体检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6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从体检资料中抽取年龄、性别、体重与研究对象组相似的非脂肪肝组66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因素.结果:脂肪肝发病率为19%.发病率在提高.结论:治疗原发病、戒酒、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保肝防止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作者:龙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组(观察组)和单用甲氨喋呤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8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β-HCG值在用药后5d即开始下降,对照组于10 d开始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3.33%)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65例,伤口一期愈合54例,皮瓣坏死,创面换药及植皮10例,皮瓣坏死骨外露形成骨髓炎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为6个月,无成角或短缩畸形.本组疗效满意.结论:伤口彻底清创处理以及采用内和(或)外固定方法以及一期闭合伤口,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等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至关重要.
作者:王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74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早产低体重儿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借鉴的措施,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邸建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本院4 316例受血者检出不规则抗体19例,其中抗-E8例,抗-C3例,抗-e3例,抗-c1例,抗-Ce 1例,抗-M1例,抗P1 1例,阳性率0.44%.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尤其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对保证安全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玖平;陈利红;杨皓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