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陆云霞

关键词:食管癌, 术后吻合口瘘, 护理进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提高和预防吻合口瘘经验的积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过去有明显的降低,但其发生率仍有3.4%~26%.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危及病人的生命,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有关吻合口瘘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咯血的护理与抢救

    咯血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约有1/3~ 1/2肺结核与支气管扩张病人表现为咯血,其程度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重者可表现为大口咯鲜血、凝块,如咯血量大可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此类病例病情危重,抢救和护理不当均可危及病人生命[1].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咯血病人22例,经及时抢救及有效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王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46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46例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446例中男301例,女145例;1~3岁占73.3%.以3~6月份多,占92%.246例(55.2%)患儿发热,其中37.5~38.0℃388例,占发热患儿的78.9%.202例先发热,1~2d出现皮疹,45例先出现皮疹,1~2 d发热.患几均有较典型的皮疹,以手掌、脚掌、臂部多见.402例出现口腔黏膜损害.441例(98.9%)为普通型,重症仅5例.WBC(4~10)×109/L者355例,占79.6%.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440例(98.6%)在1周内痊愈,3例转往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以1~3岁儿童多见,3~6月份为发病高峰,以普通型常见,临床表现典型.

    作者:王燕燕;王永恒;汪金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7批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

    目的: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47批黄芩饮片作了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检验.结果:47批黄芩饮片,其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8.6%,94.3%和80.0%.不合格率分别为31.4%,5.7%和20.0%.结论:黄芩饮片不合格率较高,要加强其内在的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焦付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近年来,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提高和预防吻合口瘘经验的积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过去有明显的降低,但其发生率仍有3.4%~26%.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危及病人的生命,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有关吻合口瘘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陆云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入路,常规手术方法是经重睑线切口入路,处理上眼睑软组织,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并与睑板前组织粘连形成重睑.在患者不愿意遗留重睑线部位瘢痕的时候,又不愿意去做埋线法重睑术,我们设计的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入路选择,可以有效的保证重睑效果,使得重睑效果等同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术后重睑线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主观要求不在重睑线上遗留手术切口,同时上睑软组织以及睑板发育正常的单睑(其中8例为切开重睑法后,效果欠佳行二次手术)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对求美者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术中在眉下缘,沿着上睑提肌腱膜表面潜行分离,到达预设计重睑线后,改为垂直分离部分眼轮匝肌,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形成重睑效果,术中需要去除部分睑板前软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结果:25例接受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求美者获得了深且牢固的重睑线,术后效果较好,22例患者满意,1例二次手术的患者左侧上睑原手术切口发生再次粘连,2例重睑线形成后,双侧周长不等经埋线法重睑调整后好转.结论: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不经过传统切开法重睑线手术切口,从而不形成明显的重睑线手术瘢痕,通过眉下切口入路,在上睑提肌腱膜浅层分离到睑板上缘,在预设计重睑线位置,垂直分离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并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的方法,去除部分睑板前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为重睑术提供一种较隐蔽的手术入路,较好的将手术瘢痕隐藏在眉下缘.同时,手术中经上睑提肌、部分Muller氏肌肉腱膜、眼轮匝肌等软组织途径,对轻度上睑下垂、双侧上睑肌力不对称等患者,可以方便暴露上睑提肌以及腱膜组织,行相关上睑提肌折叠或者缩短手术,加以矫正.对眶隔脂肪多术后不易形成重睑的患者,也方便眶隔脂肪的暴露,从而形成自然的重睑线.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入路,可以供临床医师选择,以应对不同求美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赵纲;李伟;王晓军;滕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Ⅱ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25 mL,观察比较两阻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成功率高,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结论: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技术.

    作者:吕凌焰;贾洪峰;刘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锝[99m Tc]植酸盐肝脾显像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残余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锝[99mTc]植酸盐肝脾显像在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残余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行锝[99mTc]植酸盐肝脾显像.能峰设置在140 Key,矩阵256×256,放大倍数1.5,总计数设定1000K.锝[99mTc]植酸盐111~185 MBq(3 ~5 mCi)静脉注射后30~60 min分别行前位,后位,左侧位及右侧位显像.常规取后位图利用计算机ROI(感兴趣区)技术测量残余脾/肝放射性计数比.测量后位脾长径和横径,左侧位横径.结果:残余脾/肝比值小于20%者15例,15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均恢复正常;残余脾/肝比值大于50%者3例,多体位测量残余脾横径和长径仍大于正常脾,需行再次栓塞术治疗;其余5例残余脾/肝比值在20%~50%,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均升高,可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残余脾越大,残余脾/肝比值越高,脾功能亢进越严重;残余脾越小,比值越低,脾功能亢进改善越明显.此方法简便,可为疗效的评价及再次栓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高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目的:观察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针刺与隔姜灸特定输穴的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36例(60%),好转18例(30%),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孙建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汉中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本院4 316例受血者检出不规则抗体19例,其中抗-E8例,抗-C3例,抗-e3例,抗-c1例,抗-Ce 1例,抗-M1例,抗P1 1例,阳性率0.44%.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尤其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尤为重要,对保证安全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玖平;陈利红;杨皓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文献复习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几年才认识的一种疾病.临床相对罕见.如临床警惕性不高,常常易于导致误诊,延误病情,给患者增加痛苦及经济负担.本院自2009年以来共诊治3例.报告如下.病例1:患者女性,40岁,宾馆服务人员.以“发热2周余”之主诉入院.

    作者:魏胜全;王惠霞;杨维嘉;逯敏娟;梁淑玲;孙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腹腔镜联合手术8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手术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腹腔镜联合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安全、可靠、经济,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宗大伟;吕耀龙;靳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在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内科使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抢救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急危重患者,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较.方法:将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DT组和OT组,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切口愈合时间及1周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DT组和OT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DT较OT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是迅速、安全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首选方法.

    作者:王成;崔德军;王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2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住院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结果:27例患者均成功撤机出院;一例改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出院患者的呼吸功能、活动耐力、生活质量等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及舒适护理、营养支持治疗等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秀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TNF-a,IL-6,CRP的血清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血清中TNF-a,IL-6,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中毒患者157例,其中合并心肌损害88例,入院第二天抽血测血清中TNF-a,IL-6,CRP的浓度.结果:中毒组非心肌损害组和心肌损害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NF-a,IL-6,CRP水平均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3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心肌损害组随心肌损害程度3项指标升高,其中重度分别和中度、轻度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炎性因子参与了急性中毒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合并心肌损害时并进一步表达,程度与病情轻重呈相关性,即病情越重,其含量越高.

    作者:毕玉磊;胡英华;赵彦辉;邱丽丽;马龙;冯克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56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方法:对2008-01-01~2010-12我院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56例的临床资料,含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营养状况,并发症出现数,死亡数,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病人合并低蛋白血症36例,肺结核10例,糖尿病5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41株,热带念珠菌5株,曲霉菌5株,烟曲菌2株,合并细菌感染29例,所有病人均使用过抗生素,其中应用4种以上不同抗生素占46.4%,41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病人住院天数34.6±16.7 d,治愈37例(60.1%),好转5例(8.9%),无变化1例(1.8%),死亡10例(17.9%).结论:条件致病性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有COPD患者,甚至成为致死性的终末感染.

    作者:仇海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鹳草的研究进展

    本文以国内外有关老鹳草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对老鹳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指出老鹳草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抗菌、抗病毒、止泻、抗氧化、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也较为广泛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其机理.

    作者:何文涛;金哲雄;王宝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65例,伤口一期愈合54例,皮瓣坏死,创面换药及植皮10例,皮瓣坏死骨外露形成骨髓炎1例.骨折均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为6个月,无成角或短缩畸形.本组疗效满意.结论:伤口彻底清创处理以及采用内和(或)外固定方法以及一期闭合伤口,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等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至关重要.

    作者:王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腓骨内固定治疗胫骨极远端近关节面部位骨折

    目的:分析和观察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腓骨内固定治疗胫骨极远端近关节面部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外固定治疗.结果:17例病人经过平均13个月随访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平均5个月.1例病人针道深部慢性感染,窦道刮除后置管闭合冲洗痊愈.2例病人术后3处针道浅部感染,换药、抗炎愈合.所有病人踝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良好,无畸形.结论: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腓骨内固定治疗胫骨极远端近关节面部位骨折操作简单,效果佳,愈合快.

    作者:杭如群;张建华;李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对打击非法行医的几点建议

    非法行医危害社会稳定,破坏医患关系,危害很严重,其产生的根源具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又有政府部门制定个体行医政策的方面的一些疏忽.打击非法行医既要标本兼治,又要疏堵结合.

    作者:吴秋华;钟细英;郑桐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鼻前庭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鼻前庭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急、慢性鼻前庭炎患者行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统计有效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年.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鼻前庭炎治愈42例,占84%;有效8例,占16%.总有效率100%.结论: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湿敷配合微波理疗治疗鼻前庭炎价格低廉,经济上易承受;操作简单,病人无痛苦;疗效确切,治疗时间短;无明显副作用.经过临床观察实践证实,此治疗方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劲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