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12例的临床护理

朱雅宁;赵小云

关键词:胃镜,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护理
摘要:胃镜下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是治疗及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治疗措施,其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12例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行胃镜下套扎操作和护理过程,了解操作的效果、护理要点、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等方面.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对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而娴熟的护理工作配合对操作成功与否十分关键.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方法:2003-05~2005-10在我院住院手术食管癌的患者77例,术中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由此管注入流质,至术后10~14 d拔管,其中1例拔管,1例营养管堵塞.结果: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的留置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量,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良好.结论:术后早期留置营养管并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既满足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需要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解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结果:左氧氟沙星痊愈18例,显效13例,进步4例.头孢唑林钠痊愈9例,显效10例,进步11例,无效2例.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头孢唑林钠.

    作者:徐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恶性肿瘤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水泡形成;1例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本组肿瘤切除范围大局部无复发、皮瓣外形美观、感觉良好、行走功能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皮肤及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皮瓣设计、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吻合血管,可重建感觉,皮瓣成活率高,是小腿中下段皮肤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切术后创面的理想选择.

    作者:刘丰虎;张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30例报告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强力宁100~160 mL,丹参注射液10~20 mL,门冬氨酸钾镁20 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肌苷片、肝泰乐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50 mg加入0.9%生理盐水30 mL中缓慢静注,每日1次,一般用药2周,必要时间隔1周后再用2周,同时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退黄时间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显,且方法简便、安全,价格低廉,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民航飞行员肝血管瘤的随访分析

    目的:分析民航飞行驾驶员肝血管瘤的发病情况,为航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依据.方法:对2009-09~2010-08间民航华东地区飞行驾驶员肝血管瘤83例,追踪其体检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中资料完整者77例,不全者3例,失访者3例;其中随访时间短1年,长22年,平均6.23年;首次发病年龄21~30岁30例,31 ~40岁23例,41~50岁23例,51~60岁1例;首次发病瘤体直径<2 cm57例,2~4 cm16例,>4cm4例;单发66例,多发17例;瘤体变化13例,基本不变的67例;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肝血管瘤呈良性缓慢生长趋势,对于较大瘤体密切观察随访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阮亚;吴蕾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探讨

    当前CT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何在获得高质量的诊断影像同时,又能减少CT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是现在各医疗部门及科研机构非常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作者认为CT辐射剂量的增加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从合理选择CT设备、遵循低剂量原则、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受栓者的防护;合理选择CT检查、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对CT辐射剂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黄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鹳草的研究进展

    本文以国内外有关老鹳草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对老鹳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指出老鹳草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抗菌、抗病毒、止泻、抗氧化、降血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也较为广泛应用,值得深入研究其机理.

    作者:何文涛;金哲雄;王宝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下颌阻生智齿原位移植技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临床研究部分下颌阻生智齿原位移植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病例,拍片测量.征得患者同 意,对移位后牙位正,固位好的牙齿予以保留.结果:3例患牙得以存活保留,随访半年以上效果满意.结论:下颌阻生智齿移植后,间隙足够,牙轴竖直,固位可靠者,可予保留.提高术前可保留的预见性精确测量,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作者:吕裔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眼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眼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与患者交流,讲述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恢复等知识,简单的介绍手术过程及可能的不适反应,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开展术后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与建议.结果: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我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细致的个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性教育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巧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青光眼患者56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青光眼诱发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降低青光眼的复发率,有效维持患者的视功能.方法:随机对5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发病诱因进行资料分析并与护理干预.结果:青光眼发病诱因虽然很多,但情绪及心理变化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眼病,认清青光眼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视功能进一步受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任国丽;范兴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飞行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甲状腺激素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飞行训练对战斗机飞行员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0名飞行员按不同分组检测飞行训练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5Gz飞行后血清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FT3水平飞行后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飞行强度(一次飞行和二次飞行)、不同飞行场次(昼航和跨昼夜)、不同飞行高度(3 km和5 km)以及+3Gz飞行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飞行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Gz飞行后血清F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可能与飞行应激诱发飞行员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性代偿反应有关.

    作者:祝筱姬;赵超;张定益;张春梅;任婧婧;郭思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术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失败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胎头吸引术失败36例.胎头吸引术2次或以上失败后改行剖宫产36例,术后母亲及新生儿均健康33例;新生儿窒息1例,其中母亲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死亡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母亲由于有高血压病史死亡1例.结论:严格把握胎头吸引术助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苏群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目的:观察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针刺与隔姜灸特定输穴的治疗.结果:60例中,临床痊愈36例(60%),好转18例(30%),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针刺与隔姜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孙建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近年来,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提高和预防吻合口瘘经验的积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过去有明显的降低,但其发生率仍有3.4%~26%.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危及病人的生命,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有关吻合口瘘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陆云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中重度血电解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诊断为HIE的患儿84例和同期正常新生儿比例的电解质值的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清电解质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电解质比较,Na+、CL-、Ca2+明显降低,K+无明显变化.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极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及早进行血电解质检测,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治疗,具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作者:尤剑瑛;李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Ⅱ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 ~25 mL,观察比较两阻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成功率高,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结论: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技术.

    作者:吕凌焰;贾洪峰;刘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防反流覆硅胶膜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了解防反流覆硅胶膜食管支架对食管恶性狭窄累及贲门和贲门癌治疗的效果及其由治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及体会.方法:本组17例置入防反流覆硅胶膜食管支架,病变部位:食管下端11例;食管下端累及贲门4例;贲门2例.结果:本组17例患者支架置入均成功,达到缓解临床症状,进食后无胃内容物反流现象的预定要求.结论:防反流覆硅胶膜食管支架是食管下段及贲门恶性狭窄的姑息治疗及减少并发症的新方法.

    作者:葛星;王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7批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

    目的: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47批黄芩饮片作了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检验.结果:47批黄芩饮片,其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8.6%,94.3%和80.0%.不合格率分别为31.4%,5.7%和20.0%.结论:黄芩饮片不合格率较高,要加强其内在的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焦付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Zeus麻醉机自动全禁闭目标控制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Zeus麻醉系统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效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组(Auto control),Ⅱ组为全紧闭控制麻醉组(Fresh gas control)各45例,记录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T3),人工气腹建立后(T4)胆囊切除后(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的SDP、DBP、HR、PET CO2、BIS值及两组七氟烷的用量.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SDP、DBP、HR、BIS下降(P<0.05),T2时点SDP、DBP、HR、BIS下降(P<0.05),T3、T4、T5时点SDP、DBP、H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点SD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S值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us麻醉系统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效果可靠,可以达到节约麻醉药物,减少手术室内的污染.

    作者:贾洪峰;刘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片0.2g,每日2次口服;思密达3 g,每日3次口服,首次倍量,连服3 d.对照组40例,给予左氧氟沙星片0.2g,每日2次口服.同时对两组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及时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并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7.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达85%.结论:思密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高,安全,不影响抗生素的吸收,对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曲辉;赵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