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璐
随着人们的保健、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医院感染所导致的法律纠纷逐渐增多,在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应强化对各种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管理.本文通过对本院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讨论,使医务人员掌握了检验科感染管理标准,明确了检验科消毒程序,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为医务人员及病人提供安全保证.
作者:吕长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达克宁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根据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个体化强化+巩固治疗方案;每月1个疗程,口服+阴道用药强化治疗.口服用药:伊曲康唑0.2 g1次/d,连用5d或氟康唑150 mg1次或150 mg,1次/3 d,连用2次后150 mg/周;阴道配伍用药:制霉菌素阴道栓每晚40万单位,连用7d或克霉唑阴道栓每晚0.1g,连用7d或达克宁栓200 mg.结果:①48例RVVC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85.41%;②治疗有效率93.75%,停药后远期治愈率分别是89.58%,87.5%,83.34%.结论:RVVV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选择口服+阴道放药的巩固治疗是治愈RVVC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本文阐述我校从建立查新初、终审核制度,重视查新工作过程的各细节问题等,把控报告、审核的质重,提升查新工作站的服务水平作用.
作者:张琴;曾永松;杨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平行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临床生化指标及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郝文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病因及感染率.方法:利用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具有简单方便、无创伤性、无放射性、可反复、先进、即时、灵敏、特异、快速特点.结论:13C呼气试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军;马军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作者:杨丽南;张萍;汤锋;李凤娥;王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Ac·T 5diff AL血液分析仪的性能.方法:按照评价血球仪的标准,我们用10份标本,使用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等主要参数,分别对仪器的可比性、精密度、携带污染率、总重复性、线形范围、与手工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及准确度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各参数的精密度均<5%,携带污染率<2%,总重复性<5%,与手工分类的可比性P>0.05.结论:5- diffA.L全自动血球仪主要指标符合要求,自动化程度高,血液分析标准规范,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作者:张军;段发强;李晓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时阑尾的显示率和正常影像表现.方法:本文回顾分析114例利用MSCT的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健康阑尾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健康阑尾大管径可达8.5mm,阑尾管腔内可以含气,肠壁较薄,阑尾周围筋膜清晰,无增厚表现.结论: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是阑尾的佳显示技术;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阑尾动脉的显示可以辅助阑尾的显示,但不能提高阑尾的显示率.
作者:李洪;皱庆;明兵;罗小兰;周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脑卒中的患病率已经从1992年的4.8%上升到2000年的12.8%[1].2008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第三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其中,脑血管病居第一位,占死亡人数的22.45%[2].卒中致残对患者产生心理应激,随后因社会功能障碍、经济损失及孤独感等导致患者陷入无助、绝望的处境,从而引发抑郁[3].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沉默寡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对康复缺乏信心,不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甚至不愿配合治疗.卒中后抑郁不仅严重困扰患者,给其造成精神痛苦,对脑卒中的治疗及康复进程亦造成显著影响,受到神经科和精神科医师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亦日益深入,并有信心彻底治愈该病.
作者:邓超;葛北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经验,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进行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神志转清楚47例,占78.33%,昏迷程度好转8例,占13.33%,意识无明显变化的3例,占5.00%,死亡2例,占3.33%.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能够有效清除脑内血肿,使颅内高压迅速得到缓解,对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及大限度地保护脑功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全;余永强;谭杨劲;刘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科3年来治疗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体会.方法:对50例(58只手)患儿全部采用瘢痕松解或切除术,应用“Z”字成形或邻位皮瓣转移术,全厚皮片移植术包括虎口和指蹼成形术.结果:大部分患儿一次手术治疗成功,少数病例因就诊时间晚,需经二次手术.结论:本文对小儿烧伤后瘢痕挛缩原因、烧伤早期治疗存在的问题、瘢痕挛缩手术时间的选择、手术中注意事项、术后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张文现;耿金钟;郭甜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急诊手术,也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影响康复,因此,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往往对患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早期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2009-09~2011 ~09应用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对1212例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1197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按照国际进行的TBS分类标准分类,检出异常结果有: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 US) 24例,不能排除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 -H)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LL)2例,宫颈鳞癌(SCC)2例.结论: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早期宫颈癌的筛查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1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取及时治疗及护理,并对治疗时机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急性期内能得到及时诊治、主动配合治疗,视力由入院时的光感提高到0.2~0.5.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2h内及时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杨惠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腺肌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80例子宫腺肌病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患者按妇科子宫腺肌病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全程、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王玉珍;张红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预防或减少长期卧床病人鼻饲管进食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探讨改进鼻饲法的效果.方法:架顾分析本院选择的86例鼻饲患者,分析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采集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恢复健康,无病人因并发症而死亡.结论:正确的鼻饲方法、细致的观察、良好的体位护理,效减少反流误吸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降低病死率.
作者:曾慧玲;赫文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腔内超声结合腹部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5 ~ 2011年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7例异位妊娠患者的术前经阴道超声结合腹部超声诊断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经阴道超声结合腹部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为93%,显著高于腹部超声诊断.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够准确诊断宫外孕,为临床发现病变,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致膀胱损伤的原因、预防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处置5例剖宫产致膀胱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膀胱损伤4例,给予修补;术后出现膀胱阴道瘘1例,留置尿管持续开放3个月后瘘口自行闭合.术后随访10月-3年,均正常.结论:剖宫产致膀胱损伤给术后恢复带来影响,并且长期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此类损伤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任一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和早期发现以减少阴道分娩的并发症.方法:对33例产道血肿发生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其主要因素有产妇因素、助产因素、异常分娩、妊娠合并症.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助产技术,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产后的观察与护理,是防治产道血肿的关键.
作者:朱玉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哮喘患者进行教育和管理重要性.方法:对本院3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除进行必要药物治疗外,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和管理.结果:治疗后半年内复发2例,其余效果良好.结论:对哮喘患者教育和管理是取得哮喘防治成功关键,通过教育和管理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患者对于疾病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目.
作者:隋学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