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岭;崔国平;杨峰;周跃宁;诸震波
目的:探讨非开胸经颈-腹二切口手术切除颈段食管癌,行咽食管、胃吻合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9例颈段食管癌经左颈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切口,首先显露左侧喉返神经,游离颈段食管肿瘤,清扫锁骨上窝淋巴结、脂肪组织及颈深下淋巴结,经剑突下右肋缘下斜切口,以胃网膜右动脉为营养血管游离胃,行胸段食管逆内翻拔脱,食管床纱布压迫止血,咽食管、胃全层内翻可吸收连续缝合.结果:1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损伤左侧喉返神经声音嘶哑,其余病人康复出院.结论:经颈腹切口治疗颈段食管癌,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效果好.
作者:向家勇;杨晋平;王清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间歇性上腹痛、恶心呕吐8个月入院.查体:贫血貌,体质消瘦,锁骨上淋巴结不大.腹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块,腹水征(-)、化验血红蛋白74 g/L,大便潜血(+).胃肠钡餐:贲门下方胃体小弯侧3.5 cm×5.5 cm充盈缺损,局部胃壁不规则,黏膜破坏中断;胃窦部11 cm×7 cm充盈缺损,呈椭圆型,边缘光滑,黏膜变平消失.拟诊胃癌行根治术.
作者:庄剑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仪器使用GE LOGIQ-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5 MHz, 患者禁食禁水,对肝脏进行纵横及多切面扫查,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和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结果:本组1 068例受检者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247例,检出率23%.其中,轻度脂肪肝126 例,占11.7%;中度脂肪肝76例,占7.1%;重度脂肪肝27例,占2.5%;非均匀性脂肪肝8例,占0.19%.结论:超声扫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诊断、早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肝硬化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宋秀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虽然及时解决了患者的通气问题,但也增加了一条细菌入侵的途径,因空气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而进入下呼吸道的,因而也就失去了上呼吸道阻止细菌进入的第一道屏障的加温和湿化作用,而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易使分泌物干燥黏结,阻塞支气管造成肺不张、肺炎以及低氧血症,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湿润非常重要.
作者:吴绍娴;许荻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肠梗阻是指肠腔内的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因某种原因受阻,以致发生部分和完全不能通过,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者.其原因很多,较常见的有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以及肿瘤造成的肠梗阻.护理要点是围绕因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即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尽早手术解除梗阻.
作者:徐惠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C臂X光机引导下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在C臂X光机引导下对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盘内、盘外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57例患者治疗后3~24个月随访,显效17例,有效3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4%.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操作简易,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
作者:罗琦;陈忠民;杨亚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18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 mg,夜间睡前服法莫替丁40 mg,后者仅清晨顿服奥美拉唑20 mg,两者均予西沙比利5 mg,3次/d,疗程8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胃镜表现及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92例中治愈6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7%,对照组92例中治愈40例,有效2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69.6%.结论: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GERD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者(P<0.05).
作者:张化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而引起的眼压升高.急性发作病势急骤,症状重,视力急剧下降,严重可导致失明.由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很大,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陈洪欣;王东霞;潘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尤其是临床常用的而又有良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以及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这些药美中不足的是均有潜在的引起心律失常的可能,即潜在的加重原来存在的心律失常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鉴于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要求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下面就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概述如下.
作者:唐英君;刘世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7-04~2009-04经胃镜检查后诊断的67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例的联合用药治疗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男51例,年龄37~71岁.其中治愈21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女16例,年龄分布在41~69岁之间,其中治愈10例,显效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0%.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具有发病率高、易漏误诊、病变程度重、复发率高的特点,正确认识对该病和综合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柏红雨;丛淑珍;张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乳腺癌手术对形体破坏较大,是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患者常因不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担心术后失去健康和女性第二性征而产生焦虑、失眠、社交障碍、严重抑郁症等,影响患者的生活,所以术后的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凤英;祝玲;王丽莉;刘畅;刘玉杰;孙淑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在我院就诊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和消化道出血.其中胃间质瘤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小肠间质瘤6例,直肠间质瘤1例.病理诊断1例有腹腔广泛转移,其余15例为局限性间质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局部切除治疗,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的唯一治疗措施.
作者:蔡世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下行小儿四肢手术,术中辅用氯胺酮(Ketamin,K)和小剂量咪唑安定(Midazolam,M)强化麻醉,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期80例四肢手术患儿,年龄3~11岁,其中上肢60例均分为A组和B组,下肢20例均分为C组和D组.4组患儿入室后先肌注K4~6 mg/kg、建立静脉通道、连接监护仪,A、B组行腋路臂丛阻滞,C、D组行连续硬膜外阻滞,开始手术前2 min A、C组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075 mg/kg,4组患儿术中据情静注氯胺酮 1~2 mg/kg,手术结束前20 min停止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比较麻醉效果、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A、C组术中生命体征较B、D组平稳,麻醉效果也较好,且氯胺酮用量和术后并发症也少.结论:局部麻醉加氯胺酮强化麻醉再辅助少量咪唑安定行小儿四肢手术,其麻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孙明;栾丰年;李敬忠;陈勇;刘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与丙泊酚合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分为3 组:东莨菪碱组(S组)、丙泊酚组(P组)、两药合用组(SP组),每组10 只.用跳台法观察小鼠跳台错误次数和跳下潜伏期.结果:SP组用药后第1 d错误次数均多于S组和P组( P<0.05),潜伏期均短于S组和P组(P<0.05) ;用药后第2 d和第4 d,各组错误次数、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东莨菪碱与丙泊酚合用当天抑制小鼠学习记忆呈协同作用, 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在停药1 d后迅速消失,提示不会造成持久性的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司振强;吴俊;张羽;沈啸威;周美艳;戴体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情况,加强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监督,促进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排序依次为第3代头孢菌素、第2代头孢菌素、第4代头孢菌素.2009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用药频度高、而每日药费低的为头孢曲松钠.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注射剂药物应用日趋于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监督.
作者:王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定制型人工关节在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保肢治疗,其中铰链式膝关节12例,股骨近端假体6例,人工肱骨头4例,人工肩胛骨1例,人工肘关节2例.结果:随访1~7年,平均4年,局部复发率12.0%,终保肢率80.0%;所有患者人工关节置入均超过6个月,参照MSTS(Musculo-skeletal Tumour Society)评定标准,平均得分22.4分,优良率80.0%.结论: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掌握手术适应证、肿瘤的完整切除和软组织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永强;郑稼;金毅;刘继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隐性梅毒的流行特征、流行规律,为隐性梅毒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1 686例梅毒回顾性分析,探讨隐性梅毒的发病情况.结果:隐性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2008及2009年增长快,占总病例数60%以上,其中性活跃年龄组居多,占76.53%.结论:普及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梅毒血清监测,实施综合防治,是防治隐性梅毒的可行办法.
作者:黄世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2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8例. 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感觉等分析.掌短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后,修复的拇指指腹色泽与原拇指无差别,质地正常,外形良好.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为理想、外形好,感觉恢复佳,但手术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作者:付吉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介绍舒巴坦/头孢哌酮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附属医院使用舒巴坦-头孢哌酮的33例报告及人工检索补充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舒巴坦-头孢哌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合理使用舒巴坦-头孢哌酮,以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王伟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09-12经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32例36眼,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以视网膜下膜为主的PVRC级的患者.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视网膜完全复位25眼,4眼明显好转,2眼因PVR进展行玻璃体切割术,1眼放弃治疗.术后视力提高21眼,7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下降.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刘杰;鞠家君;赵艳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