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附15例报告)

韩祎哲

关键词:食管癌, 放射粒子, 食管支架
摘要:目的:探讨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覆膜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放射粒子,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选择15例临床分级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将食管内照射支架植入到患者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支架置入后患者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液分析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T复查12例病灶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稍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个月,均未见出现食管再狭窄或食管瘘.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短期临床观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卧床患者行改良式开塞露通便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高龄卧床患者应用开塞露解除便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0例高龄卧床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传统开塞露纳肛法;B组采用医用灌肠袋,左侧卧位将导管插入肛门深度约15 cm,匀速滴入开塞露4支约80 mL接着滴入温开水37~38℃约100 mL,轻轻按摩腹部,保留5~10 min.观察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通便成功率90%(P<0.05),通便不适率27.5%(P<0.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良后的开塞露使用方法提高了通便效果,并减少了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娟;张洁;熊子宜;何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5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01~2009-0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合并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及常规脱水、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31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常规脑梗死的治疗外,还要做好控制血糖、血压等,有利于提高糖尿病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作者:柳建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疏肝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疏肝补肾治疗原则,拟以增生方加减(仙茅15 g、仙灵脾30 g、巴戟天15 g、苁蓉15 g、丹参30 g、莪术15 g、桃仁12 g、郁金12 g、元胡12 g、香附9 g、海藻30 g),対100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1剂/d,早晚分服,经期停药,2月为一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5%;有效和显效占63%;无效占2%.总有效率为98%.结论:运用疏肝补肾法,治以增生方加减,经临床实践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副作用.

    作者:黄遵宇;张红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92例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MP发病年龄4个月~1岁占7.6%,1~3岁占22.8%,3~6岁占31.5%,6~13岁占38.04%;临床表现中主要以呼吸道受累,以持续性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早期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除呼吸道病变外,患儿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MP-IgM血清学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婴幼儿肺炎应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血清学MP-IgM检测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选用阿奇霉素静滴或口服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韦彦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浅谈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认识

    大脑胶质瘤病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无特异性,主要依据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多采用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胡一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头孢匹胺致婴儿维生素k缺乏2例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伴轻咳3 d入院.查体:T 38.8℃ P 135次/min,R36次/min,体重7 ㎏发育营养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黄染瘀点,头颅五官异常,颈软,咽红,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35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不大,NS(-).血常规:WBC12.3×109/L, L 0.307,G 0.623 ,RBC 4.31×1012/L,Hb113 g/L,PLT228×109/L.

    作者:汤东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微重力旋转细胞培养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990 年, Kleis 等人首先研制了一种生物反应器, 随后美国国家航空与宇宙航行局(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对此进行改进研制了圆柱形旋转壁式生物反应器( rotating wall vesselbioreactor, RWVB)并应用到组织培养领域.RWVB 是由2个同心圆柱体构成的旋转装置,将细胞与培养液置入内、外圆柱体之间, 整个装置绕纵轴旋转,根据细胞的种类、性质、数量、培养物的大小调节容器的旋转速度, 使培养物长时间保持悬浮状态.

    作者:孔德胜;胡龙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房电活动时间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附500例正常成人P环时间测定)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VCG)的P环时间的正常值.方法:对500例正常成人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心血管疾病,用三道心电图(ECG)机、VCG分别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正交ECG及VCG检查,测量心房除极时间.结果:结果P环时间平均值为(100.42±8.30)ms,范围为80~111 ms,随着年龄的增长P环时间也略有延长.18~39岁年龄组平均为(96.74±8.62)ms,其中<100 ms的占65%,101~110 ms占35%,无超过110 ms的病例.而6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为(102.60±8.30)ms,<100 ms的占32%,101~110 ms的占54%,111 ms的占1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认为过去使用的VCG仪器不够完善,致使P环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受到限制.使之传统制订的P环时间正常值,与现在使用微机VCG自动分析系统统计的P环时间为短.

    作者:王大宏;岳砚芳;梁兴国;丁伟;王永晶;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结果:选择再次剖宫产81例,选择阴道试产39例,阴道分娩28例,试产成功率71.79%.结论:对于前次剖宫产,只要无明显的剖宫产指征,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是比较安全合理的方法.

    作者:蔡秀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应用经食管心房临时起搏治疗心动过缓78例报道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临时起搏在心动过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经鼻孔插入食道双极电极,导管插入佳深度(即起搏阈值电压低的导管插入深度)为:Z=10.2+0.16×身高(cm)[1],以食管内心电图上获得正负双向的食道P波为导管的佳位置,以起搏脉宽8.0~10 ms,起搏电压22~35 V,起搏频率60~70次/min起搏.结果:29例手术患者术中起搏,手术顺利完成.5例心肌炎和3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通过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窦性心律,1例反复晕厥者予以安装心内永久起搏器.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是无创性的体外起搏,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于接受,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杨作富;刘兰;郑朝军;杨福勇;杨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浅析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从骨代谢的角度,是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研究范畴;从绝经后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的角度而言,则属于妇科范畴;从老年人是高危人群的角度而言,又属于老年病医学的范畴;从骨质疏松的严重结果骨折的角度来讲,可以属于骨科学研究的范畴;从蛋白摄入多少及维生素D等是否缺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而言,又可以属于营养学研究的范畴;诊断骨质疏松效果佳的方法为骨密度的测定,则属于放射医学研究的范畴;规律的负重运动可减少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与运动医学研究密切相关;另外,骨质疏松还与遗传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有关.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多学科交叉进行.

    作者:李声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08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治疗中光疗的佳时间.方法:收集新生儿黄疸住院病例204例.蓝光治疗108例,光疗时日龄2~28 d.所有病例入时及治疗后均作血清胆红素测定,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原因不明的黄疸136例,病理性黄疸24例,母乳性黄疸32例.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副作用少,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叶部分切除术后监测及护理

    总结62例肺叶部分切除术后监测及护理体会.认为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蔡卫红;黄志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围刺配合电针加神阙照射治疗带状疱疹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用中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常规消毒,用25~40 cm长华佗牌1次性针灸针,快速进针,每穴相隔2.0~4.0 cm,针尖均向疱疹中心斜刺,疱疹中心及疱疹疼痛明显点均采用直刺.针刺得气后,于疱疹四周分别连接G8605-1电针仪,每次4组,采用连续波低频刺激20 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结果:治愈15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围刺配合电针加神阙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简单,疗程短且止痛、止痒比较快,也可明显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

    作者:丽莎;聂传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2008年期间727例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汇总性分析.结果: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共计31例,感染率4.26%,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电刀的使用、术中创面的保护和清理、缝合技术等有密切关系.及时有效地调整营养状态、电刀的合理使用、关腹前切口的清理、减低切口缝合张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作者:谢强华;张沛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蛋白、糖、脂代谢平衡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索用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3大物质的占有分额来表示机体的综合代谢平衡状态.方法:将3大物质检测值作为代谢平衡整体,分别算出每一物质的占有分额,用正常体检人群为参考,用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病例进行验证.结果:3 293例正常代谢平衡状态下的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所占份额分别为0.07;0.47;0.46,39例甲亢病例的份额为0.06;0.58;0.36,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低白蛋白,高糖,低胆固醇状况,38例甲减病例的分额为0.05;0.50;0.45,白蛋白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低白蛋白,高糖,低胆固醇状况.结论:甲亢、甲减病例血清3大物质升降移动符合甲状腺激素对蛋白、糖、脂的调节规律.用3大物质分额的特征性移动,可以从代谢平衡的角度反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状况.

    作者:王宁皎;李珉;刘春燕;张明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1~2008-12收治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48例老年患者,治愈40例,好转4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1.7%,死亡率8.3% .结论:老年戊型肝炎急性期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房爱杰;范桂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术前不用阿托品的可行性探讨(附2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常规用阿托品有无必要性.方法:将506例病人分成阿托品(A)组265例和生理盐水(N)组241例.其中胃和胆及胆道手术,A组126例 ,N组93例.下腹部(包括盆腔)手术,A组81例,N组105例.头颈及四肢手术,A组58例,N组63例.A组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N组肌注生理盐水2.0 mL.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后口渴不适感,术中因心率减慢而静注阿托品0.5 mg的使用率.结果:A组所有病人均有口渴不适感,N组仅有8例,占8.60%,差异非常明显.术中静注阿托品的使用率:胃、胆手术A组共18例占14.28%,N组43例占46.23%,差异较明显.下腹部手术A组3例占3.70%,N组8例占7.61%;头颈及四肢手术,A组仅1例,N组2例,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没有必要用阿托品来预防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和拮抗唾液和呼吸道腺体的分泌.

    作者:赵文辉;付洪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患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病人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满即投诉,造成护患纠纷的增加,护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这既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且严重挫伤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对医院自身及病人均无益处.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认真查找原因制订出有效的措施.

    作者:杨兴菊;孙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7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03~2007-05在我院门诊诊断为CIN的部分患者采用LEEP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至少2年.结果:术后6个月治愈率为97.18%,其中CINⅠ组治愈率为97.94%,CINⅡ~Ⅲ组治愈率为96.55%.结论:采用LEEP治疗CIN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需长期随访.

    作者:高素珍;徐晓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