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菊;孙燕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07~2008-06确诊的36例先心病并IE的临床特点.结果:①13例(36.1%)动脉导管未闭,8例(22.2%)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7例(19.4%)室间隔缺损;其次为法乐氏四联症4例(11.1%),肺动脉口狭窄2例,马方综合征、房间隔缺损各1例;②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心脏杂音(100%),主要为原有心脏杂音.栓塞15例(41.7%)及贫血、晕厥、脾大等;③20例(55.6%)细菌培养阳性,14例致病菌为链球菌;④20例经内科抗感染及抗凝等治疗IE痊愈,5例转外科或转院手术治疗,11例(30.6%)死亡.结论:先心病合并IE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对先心病患者主张早期手术根治,防止并发IE.
作者:杨廷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用中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常规消毒,用25~40 cm长华佗牌1次性针灸针,快速进针,每穴相隔2.0~4.0 cm,针尖均向疱疹中心斜刺,疱疹中心及疱疹疼痛明显点均采用直刺.针刺得气后,于疱疹四周分别连接G8605-1电针仪,每次4组,采用连续波低频刺激20 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结果:治愈15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围刺配合电针加神阙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简单,疗程短且止痛、止痒比较快,也可明显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
作者:丽莎;聂传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患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病人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满即投诉,造成护患纠纷的增加,护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这既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且严重挫伤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对医院自身及病人均无益处.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认真查找原因制订出有效的措施.
作者:杨兴菊;孙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26份住院病历的用药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了我院11个临床科室2008-01~02的住院病历226份,对抗生素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实验未达到三级医院评审≥50%的标准,药品比例逐年上升,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结论:我院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亟待改进.
作者:李彩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前常规用阿托品有无必要性.方法:将506例病人分成阿托品(A)组265例和生理盐水(N)组241例.其中胃和胆及胆道手术,A组126例 ,N组93例.下腹部(包括盆腔)手术,A组81例,N组105例.头颈及四肢手术,A组58例,N组63例.A组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N组肌注生理盐水2.0 mL.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后口渴不适感,术中因心率减慢而静注阿托品0.5 mg的使用率.结果:A组所有病人均有口渴不适感,N组仅有8例,占8.60%,差异非常明显.术中静注阿托品的使用率:胃、胆手术A组共18例占14.28%,N组43例占46.23%,差异较明显.下腹部手术A组3例占3.70%,N组8例占7.61%;头颈及四肢手术,A组仅1例,N组2例,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没有必要用阿托品来预防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和拮抗唾液和呼吸道腺体的分泌.
作者:赵文辉;付洪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舌下和阴道不同给药途径在早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的作用.方法:将210例早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妇女随机分组,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n=105),阴道塞入米索前列醇组(n=105),两组剂量相同.观察两组对象在早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宫颈效果、手术时间、阴道出血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术中扩宫颈效果优于阴道塞入米索前列醇组(P﹤0.01);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阴道塞入米索前列醇组(P﹤0.01.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中出现寒颤的例数比阴道塞人米索前列醇组明显增多(P﹤0.01),其他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较阴道塞入米索前列醇在早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具有明显的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且术后副作用小,操作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痔上黏膜吻合术(PPH术),是1998年由意大利学者longo首创用于痔脱垂的治疗,2000年后开始在我国逐渐推广普及,以安全、疼痛轻、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高龄体弱病人均能耐受等特点,目前已经是治疗各种内痔的首选方法.自2008-03~2009-08,我院共开展PPH术203例,并发症较少,近期效果满意.但在开展过程中仍有许多安全问题值得注意.我们在术前检查吻合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等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及时,防止了一些并发症,甚至是事故的发生,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许耕宇;郑玉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母婴并发症,探讨GDM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2008-01~12我院妊娠分娩的GDM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 2比例选择正常的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母婴并发症、分娩方式差异.结果:观察组羊水过多、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早产、剖宫产较与对照组高(P<0.05);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也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GDM对围生期的母儿均有较大影响,应积极普及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开展GDM的早期筛查、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采用适当的分娩方式.
作者:张春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覆膜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放射粒子,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选择15例临床分级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将食管内照射支架植入到患者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支架置入后患者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液分析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T复查12例病灶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稍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个月,均未见出现食管再狭窄或食管瘘.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短期临床观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作者:韩祎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1~2008-12收治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结果:48例老年患者,治愈40例,好转4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1.7%,死亡率8.3% .结论:老年戊型肝炎急性期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房爱杰;范桂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根据脓毒血的症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断,研究脓毒血的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126例出现症状的患者资料,根据脓毒血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诊断,并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共有104例患者被确诊为脓毒血,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结论:脓毒血症死亡率与宿主反应有关,多种细胞、炎性介质和凝血因子参与反应过程.为了能在脓毒血症治疗中取得更大的进展,应当深入了解参与宿主反应的个体成分的主要机制.
作者:刘延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羟丁酸钠对3类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3大组(阿片组、吸入麻醉药组和解热镇痛药组).第1大组共72只小鼠,分为3中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每中组各24只小鼠均随机分3小组(n=8);第2、3大组各30只小鼠,每大组均分为3小组(n=10).用热板法观察羟丁酸钠对3类药的热板痛阈(HPPT)影响.结果:在不同实验中,与基础痛阈相比,各羟丁酸钠和生理盐水合用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PPT,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与各生理盐水和麻醉药合用组相比,各羟丁酸钠和麻醉药合用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PPT均增高(P<0.05或P<0.01).结论:羟丁酸钠有一定镇痛作用,且能够增强3类麻醉药的镇痛作用.
作者:何珂;张明阳;王平;雍辉;丁黎黎;仇冰梅;陶伟荣;戴体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评估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3-01~2009-06我院97例阑尾脓肿患者,评价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缩短了住院日,但并发症的发生率稍高.结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为宜.
作者:邱冬梅;王凤翘;吴华平;张永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92例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MP发病年龄4个月~1岁占7.6%,1~3岁占22.8%,3~6岁占31.5%,6~13岁占38.04%;临床表现中主要以呼吸道受累,以持续性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早期缺乏阳性体征,胸部X线改变不典型;除呼吸道病变外,患儿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MP-IgM血清学检测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婴幼儿肺炎应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血清学MP-IgM检测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选用阿奇霉素静滴或口服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韦彦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6例男性酒依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酒依赖者已婚者居多,且与患者自身职业、工作环境等有一定关系,复发率很高,它不仅损伤人们躯体和精神健康,还影响家庭婚姻和社会稳定.结论:控制过度饮酒刻不容缓,社会各界应加强青少年教育,防止向低龄化发展,重视康复护理,减少复发.
作者:文姝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面对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应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地展开.本文从医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实习管理等方面就高校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推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徐彤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01~2009-0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合并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及常规脱水、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31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常规脑梗死的治疗外,还要做好控制血糖、血压等,有利于提高糖尿病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作者:柳建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VCG)的P环时间的正常值.方法:对500例正常成人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心血管疾病,用三道心电图(ECG)机、VCG分别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正交ECG及VCG检查,测量心房除极时间.结果:结果P环时间平均值为(100.42±8.30)ms,范围为80~111 ms,随着年龄的增长P环时间也略有延长.18~39岁年龄组平均为(96.74±8.62)ms,其中<100 ms的占65%,101~110 ms占35%,无超过110 ms的病例.而6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为(102.60±8.30)ms,<100 ms的占32%,101~110 ms的占54%,111 ms的占1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认为过去使用的VCG仪器不够完善,致使P环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受到限制.使之传统制订的P环时间正常值,与现在使用微机VCG自动分析系统统计的P环时间为短.
作者:王大宏;岳砚芳;梁兴国;丁伟;王永晶;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正确处理手术标本不仅能给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保证,而且也维护病人身心免受伤害的权利,杜绝了因标本处理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因此,手术标本的管理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石凤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索用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3大物质的占有分额来表示机体的综合代谢平衡状态.方法:将3大物质检测值作为代谢平衡整体,分别算出每一物质的占有分额,用正常体检人群为参考,用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病例进行验证.结果:3 293例正常代谢平衡状态下的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所占份额分别为0.07;0.47;0.46,39例甲亢病例的份额为0.06;0.58;0.36,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低白蛋白,高糖,低胆固醇状况,38例甲减病例的分额为0.05;0.50;0.45,白蛋白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低白蛋白,高糖,低胆固醇状况.结论:甲亢、甲减病例血清3大物质升降移动符合甲状腺激素对蛋白、糖、脂的调节规律.用3大物质分额的特征性移动,可以从代谢平衡的角度反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状况.
作者:王宁皎;李珉;刘春燕;张明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