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带状疱疹

章建琴

关键词: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强的松, 后遗神经痛
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阿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为观察组,单纯使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止疱、止痛、结痂、痊愈的时间及预防后遗神经痛上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阿昔洛韦联合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病程短,同时可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甘蔗生姜汁治呕吐41例疗效观察

    呕吐是因横隔膜及腹肌等的强烈共同收缩,使胃内物质经由食道、口腔反射性排出体外的现象,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它可以把胃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但长期剧烈的呕吐,会影响进食和正常消化液丢失,伴随水分及电解质紊乱引起的脱水和营养不良;呕吐物不慎吸入造成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同时给病人的心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我院自2003年5月~2004年5月间,采用甘蔗生姜汁治呕吐,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2~2004年我院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旨在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降糖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降糖药物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胰岛素用量逐年增长,口服降糖药物中磺酰脲类销售金额大,使用频度也高.结论:注射不同种类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但应嘱咐患者科学使用降糖药物,并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避免误诊.

    作者:潘刘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殖道炎症患者的逐年增加,免疫性不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报道研究发现原发性不孕中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为22.35%,继发性不孕中为11.32%,明显高于其他引起不孕的相关抗体[1].近年来中西医研究在这领域取得了一定得成绩,现收集1989~2004年对本病的认识及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杨凌;许丽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改良小切口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屈膝功能障碍

    外伤致膝关节周围骨折及因损伤而长期制动,皆可导致膝关节屈膝功能障碍.我院自2001年开始至今采用改良小切口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屈膝功能障碍1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起文;王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骨内人工种植义齿愈合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3种类型的骨内种植体愈合期颈部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影响种植体愈合期颈部边缘骨吸收的因素.方法:选种非埋植型纯钛叶状(A型)、螺旋状(B型)和埋植型纯钛螺旋状(C型)3种类型种植体各15颗,在种植当天及4个月时分别进行X光牙片检查;A型和B型种植体种植4个月时对60个位点进行临床检测.结果:3种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有显著性差异,A型吸收多,B型次之,C型少;B、C型种植体炎症位点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颈部边缘骨吸收度均高于健康位点.结论:种植体应首选C型,其次是B型,后为A型;种植体颈周炎症、深袋是颈部边缘骨吸收的危险因素.

    作者:汪建中;雷序江;廖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从2例老年病人跳楼自杀浅析预防对策

    病人自杀是在住院部有时遇到的现象,现将我院2例老年人跳楼自杀情况报道,以探讨其原因及预防对策.

    作者:许临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

    目的:观察针灸、穴位注射对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毫针针剌膀胱俞、中极、关元、足三里、阴陵泉,行捻转泻法,留针30min后,用新斯的明于三阴交穴穴位注射,一共治疗5次.结果:痊愈27例占90%,好转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作者:任小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万应膏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万应膏是我院已故著名骨伤科专家黄乃聪先生的祖传经验方,又名黄氏接骨万应膏.经百年临床应用实践证明,该药膏对于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和慢性劳损疗效显著.我自2003年,采用黄氏万应膏治疗骨伤科疾病400例,均获得良好疗效.临床总结如下:

    作者:侯苏琳;黄引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我院恶性肿瘤院内感染年度动态调查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尤其病原体分布、药物敏感试验及年度动态变化规律,以指导抗感染治疗.方法:根据2003~2004年我院肿瘤院内感染379例监测资料,逐份查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3年院内感染率为11.9%,标本送检率65.8%,病原体检出率46.0%;病原以细菌为主占81.6%,真菌18.4%;药敏试验敏感性覆盖率>80%者仅有亚胺培能等4种.2004年感染率15.5%,标本送检率86.7%,病原体检出率66.97%;病原体以细菌为主,占85.2%,真菌14.8%;药物敏感性覆盖率>80%者仅有万古霉素等5种.其他调查项目2年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004年肿瘤院内感染率、标本送检率明显提高,大肠埃希氏菌构成比下降,粪肠球菌增加,同一病人存在多个细菌感染的比例升高,细菌谱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可随时间(年代)而变迁.

    作者:陈文俊;周瑞微;郑维锷;王琼;张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腔二囊管救治胃底溃疡大量呕血1例报告

    患者,刘某,男,54岁,因解黑色稀便并呕大量咖啡样液体伴有血块半天到当地医院经抗酸、止血、补液、输血等处理,疗效不佳而入我院.既往上腹部不适史、吸烟史,否认肝炎病史.查体:T 35.8.C,P 116次/min,R 29次/min,BP62/46mmH-g,神情,急性重症病容,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汗.

    作者:王志敏;易诚;陈智懿;钟文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N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艾迪+化疗治疗组,单用化疗对照组.结果:有效率RR(CR+PR),治疗组38.8%,对照组36.1%,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体重增加、KPS积分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水平的提高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艾迪注射液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和提高免疫功能.

    作者:张爱琴;孙在典;舒琦瑾;谭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脘痛见花剥舌临证探微

    笔者在临证中,有幸见患者胃脘痛疼多年兼见花剥舌,经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收立竿见影之效.现特将具体施方用药报道如下:

    作者:贾曦;王素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在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作用,以更好地合理选择使用抗病毒药物.方法:将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共328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静脉点滴补液,纠正失水,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肯特令进行吸附、保护胃肠粘膜,发热患儿进行退热.治疗组加用鱼腥草进行静脉点滴补液,对照组加用病毒唑进行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79%,退热时间平均天数为0.82d,住院平均天数为3.58d;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7.73%,退热时间平均天数为2.05d,住院平均天数为3.58d.结论:使用鱼腥草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明显优于病毒唑对照组.

    作者:周宇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反应3例临床分析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约10%,治疗较困难,而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破伤风较为有效的药物.现在一般外伤后都常规注射TAT,但出现过敏的也不少.笔者现选所遇过敏患者中比较典型的3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勇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通心络联合消心痛治疗UAP疗效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我院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消心痛片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永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肩锁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38例报告

    目的:探讨肩锁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Allman分类Ⅲ度肩锁关节脱位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9~58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采用切开复位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无失效,未再发生脱位,以Karlsson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优32例,良6例.结论:肩锁钩钢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永宁;黄伟韬;李文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瘤38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过表达c-KIT(CD117)和CD34,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本院自1998年2月~2004年2月共收治38例,现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一分析.

    作者:史东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治验二则

    1膀胱蓄血证尹某,男,34岁,本县某机关干部.2004年6月12日初诊.因先日下乡,酒后乘车一路颠颇,回家后渐觉左腰胀痛,且愈痛愈剧,继则左下腹亦疼痛难忍,时欲大便而空如,数次如厕后解出小便,几尽全血,腰腹疼痛随之渐缓,因当时已是晚上近11点钟,且疼痛未再发作,故未来医院就诊,似睡非睡至今晨7点钟起床稍活动后,左下腹又开始疼痛,渐至绞痛如昨,左腰部亦胀痛难忍,遂急来我处诊治.

    作者:朱冬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剧痛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剧痛患者疼痛缓解的有效方法.方法: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剧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采取不同方法对3组进行治疗观察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骶管注射+点穴推拿+腰牵引)A组疗效优于(骶管注射+来比林输液)B组及(甘露醇、地塞米松输液+点穴推拿+腰牵引)C组.结论:目测类比法显示,用骶管注射配合腰椎牵引、点穴推拿治疗的患者疼痛缓解明显.

    作者:雷秀强;杨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诊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C离散度影响

    目的:观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1例接受急诊PTCA治疗AMI患者与26例同期未做PTCA的AMI患者,分别测量入院时和发病24h的QTC.结果:PT℃A组术后QTCD较术前显著缩短,未做PTCA组QTCD保持较高水平.结论:PTCA可使AMI后的QTCD显著降低,对减少心律失常、改善AMI的预后有临床意义.

    作者:胡建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