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隐蔽性鼻出血

李明华;刘志慧;程兆娟

关键词:鼻内镜, 双极电凝, 鼻出血
摘要:大多数患者鼻出血发生在前鼻镜检查能够发现的部位,如鼻中隔前下部和下鼻甲前端,治疗较简单,而对于前鼻镜检查无法发现部位的出血,通常采用鼻腔填塞和血管结扎、栓塞,患者痛苦大,疗效差.自2005年开始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隐蔽性鼻出血,取得了满意疗效.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洗剂治疗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症是肛门常见的皮肤病自2004年-2005年采用中药洗剂治疗肛门瘙痒症42例收到了较好疗效.

    作者:郑培臣;宋智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UA),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如经有效的治疗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观察负荷剂量的波立维(氯吡格雷)治疗U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淑霞;李秀梅;印秀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发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多发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多发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切口入路共有4类:(1)右房切口;(2)右室切口;(3)左室切口;(4)右室流出道联合左室切口.分析比较不同入路的手术结果.结果:无手术死亡.发生残余分流3例,无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本组病例临床结果良好,但残余漏的发生率仍比较高,术中应常规行经食道超声检查.手术切口选择应根据室缺的位置,尽可能采用右房或右室切口,尽量避免左室切口.

    作者:马游;吴熹;李鸿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院重点科室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医院感染不仅造成住院日延长,影响床位周转率,给患者、家庭、社会增加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和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2004年1月-12月对重点科室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及分析.

    作者:王丽琴;陈国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段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胸腰椎骨折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26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程度较重,伴或不伴有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慧;李晓红;史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7例抢救体会

    由于有机磷农药在现代农业的广泛使用,有机磷农药中毒成为我科急重病种之一,前期诊治抢救的是否及时到位,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尤其是服药量大(>100ml)和服药时间长的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现将几年来我科救治的病人总结如下:

    作者:周萍;罗成(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失眠原因的中西医分析

    失眠是一个复杂和难以理解的主诉,通常指患者对睡虑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睡眠潜伏期:入睡时间超过30min;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两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多噩梦;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h;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分类:①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②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个月;③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慢性失眠非常普遍,50岁~80岁老年人以失眠为主诉的更是日益增多,给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

    作者:张向阳;王琳;李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失常而非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灶或全身疾病所引起的不正常子宫出血,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以无排卵性功血多见.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桔抗剂,具有明显的抗孕激素作用,临床常用于终止妊娠和引产,由于其对子宫内膜增生具有特有的抗雌激素调节机制,临床上将其应用于功血的治疗.本文对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和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临床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白艳秋;王艳丽;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8例

    脑梗死目前在临床上愈来愈多见,自2002年4月-2003年8月,在常规治疗脑梗死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隐蔽性鼻出血

    大多数患者鼻出血发生在前鼻镜检查能够发现的部位,如鼻中隔前下部和下鼻甲前端,治疗较简单,而对于前鼻镜检查无法发现部位的出血,通常采用鼻腔填塞和血管结扎、栓塞,患者痛苦大,疗效差.自2005年开始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隐蔽性鼻出血,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李明华;刘志慧;程兆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前心理分析和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而且逐渐年轻化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可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引起心理应急反应,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术前心理干预,使患者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使手术更有利于治疗.

    作者:周丹;王敏;陈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纤维结构改变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内纤维结构改变对判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乳腺肿瘤64例(良性21例,恶性43例),术前或活检前高频超声检查,记录肿物周围纤维结构的声像图改变,初步判断肿物良、恶性质并按有无浸润和浸润深度分级,共两类各4级,术后将病理结果与术前的超声分级做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中浅、深筋膜和cooper韧带发生改变的几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分别为64%,26%(P<0.01),诊断价值的大小依次为:浅、深膜受侵>cooper韧带.结论:高频超声对观察乳腺内纤维结构改变对恶性肿瘤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

    作者:杜启亘;李艳秋;李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45例

    目的:报告45内蛛网膜囊肿(IAC),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5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5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结果:手术45例在术后囊腔均缩小或消失,颅高压解除,症状消失.结论:ICA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17%,常见于外侧裂池.CT.MRI是可靠的诊断方法.凡囊肿有颅内高压者,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脑池或腹腔之间的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代永庆;王治国;刘艇;许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糖尿病1例

    1 病例介绍 某女,42岁,于2006年3月,因右下腹疼痛3d伴恶心急诊收入普外科,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五年,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2004年双股骨颈骨折.

    作者:黄晓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选择

    肝胆管结石病是指位于左、右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胆管结石,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研究大多认为肝内管结石主要以胆红素类结石为主.但近年来发现,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越来越多,而且无论是否存在胆道感染或梗阻,这些结石均可发生[1].肝胆管病变特点是:①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域性分布;②常合并病变胆管树的多重狭窄;③肝脏增生-萎缩综合症;④病程晚期继发肝胆管癌;⑤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或感染,以受累肝叶或肝段为单位呈局限性分布的不可逆性损害.

    作者:陆咏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86例

    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彩虹;刘冬梅;曾宪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光眼护理模式观察体会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两种.如何更好的护理青光眼患者是维持治疗效果和防止复发的重要环节.

    作者:白文艳;要博;王月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5-Fu化疗时应用点滴通护理体会

    5-Fu,是氟尿嘧啶(5-Fluorourari)的简称,化疗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癌、胃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可以口服、静滴、动脉灌注等方法给药.临床多采用静脉给药.因为5-Fu需要缓慢静滴,这样才能减轻药物的毒性,并增加其疗效.但是律往临床护理时,护士人为调节输液速度不够准确,或者有时患者改变体位也会改变滴速,从而影响5-Fu的药效,而且还易引起化疗药外渗,造成皮下组织坏死.于2005年2月起至2006年2月,尝试使用Kenz NE-1型点滴通(DripWatch)来控制5-Fu静滴,共应用67例患者,均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孙宁;万妮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X线诊断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成人股内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ed ANF)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现将25例成人无外伤性ANFH的X线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春玲;李富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肽治疗成骨不全症20例

    笔者根据骨肽药物的作用机制,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对20例成骨不全症的病人进行了治疗,确实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庆丰;范猛;林清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