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临床分析

韩智;李秋波;金英朝

关键词:老年人, 胃十二指肠穿孔,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老年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通过57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病人分析发病情况,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52例(91.8%),死亡5例(8.8%),发生并发症20例(35.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新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开始渗透到图书馆各个环节.面对越来越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以及越来越个性的信息需求.对医院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应当提出新概念,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联合丝裂要素(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27例28眼采用联合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视力术前与术后相比p>0.05,眼压术前与术后相比P<0.005.结论:对用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行联合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江;张骜坤;卜秀荣;王玉国;蔡晓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老年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通过57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病人分析发病情况,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52例(91.8%),死亡5例(8.8%),发生并发症20例(35.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韩智;李秋波;金英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常规疗法加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改善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心衰病人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心衰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日口服.结果:两组病人血清钾稳定,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频率明显减低、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频度,明显减少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高钾血症发生.

    作者:孙景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法与酶免疫法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对比分析

    乙肝的防治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现有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附试验(ELISA法),但它一般是多样本操作,并且操作时间较长,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Au-ICA)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达到快速、简便、准确、早期诊断之目的[1],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玮;付松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皮肤真菌病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学前儿童皮肤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取皮损处鳞屑、毛发或分泌物直接镜检并同时接种于含0.125%氯霉素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置于25-28℃恒温箱内培养一周后观察结果.结果:116例共培养出9种致病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为多,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和含珠菌.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皮肤真菌病以体癣为多见.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则以红色毛癣菌为多,其次为须癣菌.

    作者:刘立红;历志;张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宫颈糜烂100例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者常出现白带增多,腰酸、腿困以及接触性出血等症状,自2000年4月以来,应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晓敏;宋熙科;张恩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爱丽0.1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干眼症是以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降低并进而导致眼表损害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应用爱丽0.1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艳波;尚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混合痔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肛门排便后肿物脱出间断便血5年余,以混痔住院治疗,术前常规辅助检查均正常,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出血量不多较顺利,术后12小时病人感觉腹胀、排便感不能忍受,检查肠鸣音活跃切口敷料有少量渗血.

    作者:郑培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三角肌注射时进针方向改变的方法

    随着国家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儿童注射各种疫苗增多.三角肌注射的常用进针方法操作不便,针头不易固定.为此,在临床实践中摸索改进这一方法,并用改进后的进针方法与原来的进针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李丽娟;王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成人水痘42例临床分析

    水痘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其传染性很强.在群体生活中要引起特别重视.

    作者:邵碧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控制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实行针刺方法规范化

    目的:探讨徒手针刺操作方法的弊端,规范针刺操作规程,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针灸医师手卫生现状和穴位消毒现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规范化操作方案.结果: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常忽视无菌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前洗手,手带菌率高,针刺操作规范化势在必行.结论:在人口流动量逐渐增大,感染性疾病进入快速增长的今天,规范化针刺操作是控制血源性疾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针灸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作者:果乃华;丁思思;陈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护士实施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护理工作的内涵也不断拓宽和充实,由单纯的执行医嘱、服药、注射、一般基础护理等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人为中心,以解决其存在和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实施健康教育为内容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

    作者:吕姝;于红;孙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氨茶碱中毒28例救治体会

    氨茶碱是儿科临床常用药物,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中毒者时有发生,现对1996年9月~2003年9月救治氨茶碱中毒28例体会作如下报告:

    作者:林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LC 510例临床资料.结果:510例中,胆管损伤2例(0.39%),其中:副肝管损伤1例,行胆管对端吻合;肝总管横断伤1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良好显露胆囊三角,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可避免损伤肝外胆管.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作者:胡荣生;苗俊阁;亢文;范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甲亢病人术中腺体残留量测算

    自1996年至2003年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共112例,在借鉴于国内外甲状腺切除术的基础上,腺体保留在4g-10g,到目前为止,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董大明;何昕;孙宝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吸痰管代替肛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观察

    清洁灌肠是指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常用于直肠,结肠检查前的准备或脏器造影,以清洁肠道,便于检查,并防止手术部位感染.传统的用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灌肠液用量大,灌肠时间长,肠道清洁效果不稳定,2003年7月~2004年9月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一次性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灌肠液用量少,灌肠次数少,灌肠效果稳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信息素质教育

    本文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提出图书馆进行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应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容以及图书馆可从哪些方面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

    作者:乔林红;蒋英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癌症晚期病人静脉置管使用镇痛泵止痛护理体会

    癌症病人晚期,疼痛是常见及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自2003~2004年期间,采用上肢静脉置管,连接自控镇痛泵对晚期癌症病人镇痛,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

    作者:任海兰;宋昌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褥疮病人的护理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而且因住院时间长而增加医疗费和护理工作量,严重者由于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导致死亡.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予以治疗,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作者:王丽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