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进展

乔国安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 中西医, 治疗研究, 性传播疾病, 治疗方法, 耐药菌株, 中医药, 抗生素, 发病率, 综述, 应用, 品种, 患者, 国内
摘要: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日趋上升.目前,国内NHU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抗生素不断的更新换代,在治疗上用药的品种越来越多,治疗方法五花八门,这样就造成了治疗上的紊乱局面,再加上耐药菌株的出现,NHU的治疗越来越困难,为了了解中医药在NGU的治疗中的应用,就NGU的中西医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宫颈糜烂100例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者常出现白带增多,腰酸、腿困以及接触性出血等症状,自2000年4月以来,应用爱宝疗浓缩液治疗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晓敏;宋熙科;张恩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院图书馆馆员的职业新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开始渗透到图书馆各个环节.面对越来越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以及越来越个性的信息需求.对医院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应当提出新概念,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进展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日趋上升.目前,国内NHU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抗生素不断的更新换代,在治疗上用药的品种越来越多,治疗方法五花八门,这样就造成了治疗上的紊乱局面,再加上耐药菌株的出现,NHU的治疗越来越困难,为了了解中医药在NGU的治疗中的应用,就NGU的中西医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乔国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观察

    腹痛是小儿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全身多系统内外科疾病.据调查,再发性腹痛患病率约30%.临床常表现发作过程,持续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1],以往临床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没有阳性发现.由于原因不明,且又反复发作腹痛,造成家长过渡焦虑,家长多次带患儿就诊,影响生活和学习.

    作者:王秀娟;宋晓萍;王瑞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克痹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观察

    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10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薛次亮;刘蛇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置管引流血肿溶解术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2000年2月~2003年12月对54例患者施行锥颅置管引流血肿溶解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

    作者:党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成人水痘42例临床分析

    水痘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其传染性很强.在群体生活中要引起特别重视.

    作者:邵碧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联合丝裂要素(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27例28眼采用联合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视力术前与术后相比p>0.05,眼压术前与术后相比P<0.005.结论:对用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行联合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江;张骜坤;卜秀荣;王玉国;蔡晓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诊PTCA及支架术前后血清vW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前后血清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内皮损伤和修复情况.方法:选取在发病12d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及术后24d采静脉血,用免疫浊度法测vWF的含量.结果:PTCA及支架术前vWF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即刻较术前轻微增高(P>0.05),术后1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1),术后24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PTCA及支架术前存在内皮损伤和血小板的活化,在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呈现下降趋势,损伤的内皮逐渐修复,血检再形成能力下降.

    作者: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短波红外线治疗头面部创口体会

    自1994~2004年间,应用云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WS-010D频谱多功能治疗机,治疗多种头面部创口感梁性疾病12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叶莉;柴丽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4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结果:4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0例,锥颅血肿内置管+增强尿激酶引流术12例,非手术治疗10例.40例治愈,2例死亡,死亡率4.78%.结论: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呕吐和生命体征不稳定是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征,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及时再次CT扫描有利于早期诊断;掌握好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作者:代永庆;刘艇;许济;王治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护理

    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三大治疗手术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治疗恶性肿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而化疗时间较长,又联合用药,对静脉的损伤很严重,从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化疗前静脉的选择和保护,以及化疗的局部反应的处理,至关重要,本人在肿瘤科工作十余年,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于红梅;吴晓光;杨福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眼屏障的作用及意义

    1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体的许多部位存在各种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其中,人类的眼睛之所以能够保持眼内外环境的稳定性,保证视网膜感光功能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眼球的特殊屏障--血眼屏障[1].

    作者:宋昊刚;崔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混合痔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肛门排便后肿物脱出间断便血5年余,以混痔住院治疗,术前常规辅助检查均正常,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出血量不多较顺利,术后12小时病人感觉腹胀、排便感不能忍受,检查肠鸣音活跃切口敷料有少量渗血.

    作者:郑培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结肠癌致梗阻一期切除16例临床分析

    结肠癌致结肠梗阻是常见结肠癌并发症.结肠完全性梗阻时是闭袢肠梗阻的病理改变,肠管明显扩张造成肠壁血供障碍,引起穿孔,坏死,致粪汁性腹膜炎.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外科治疗直接影响预后.1991年至2003年对结肠癌引起的梗阻16例行一期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樊林;薛勇;张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FP、AFU、Y-GT在肝癌诊断及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索四种血清肿瘤标记物对肝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AFP)、速率法检测岩藻糖苷酶(AFU)、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原发性肝癌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50例、健康体检患者60例血清.结果:原发性肝癌各项指标与其他恶性瘤组、肝硬化组比较除β2-MG无差异(P>0.05)外,其他三项都有显著差别.分别(P<0.01)或有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AFP、AFU、β2-MG、γ-GT.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78%、80%、82%.AFP、AFU、γ-GT,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1%、84%、79%.联合检测敏感性达98%,比单项AFP(66%)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联合测定AFP、AFU、γ-GT,可提高对肝癌阳性诊断率,并可提高对肝病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付松柏;周玉珠;周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胞必佳腹腔内灌注加全身化疗治疗腹腔积液的观察

    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间,用胞必佳腹腔内给药加全身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病人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孙艳美;刘卫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氨茶碱中毒28例救治体会

    氨茶碱是儿科临床常用药物,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中毒者时有发生,现对1996年9月~2003年9月救治氨茶碱中毒28例体会作如下报告:

    作者:林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学龄前儿童皮肤真菌病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学前儿童皮肤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取皮损处鳞屑、毛发或分泌物直接镜检并同时接种于含0.125%氯霉素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置于25-28℃恒温箱内培养一周后观察结果.结果:116例共培养出9种致病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为多,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和含珠菌.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皮肤真菌病以体癣为多见.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则以红色毛癣菌为多,其次为须癣菌.

    作者:刘立红;历志;张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常规疗法加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改善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心衰病人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心衰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日口服.结果:两组病人血清钾稳定,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频率明显减低、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频度,明显减少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高钾血症发生.

    作者:孙景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