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松柏;周玉珠;周琳
补中益气汤方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所致诸证.临床诊病中,抓住气虚这一常见发病病机,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杂证中,收效满意,现列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三个病例浅析之.
作者:张向阳;严建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前后血清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内皮损伤和修复情况.方法:选取在发病12d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及术后24d采静脉血,用免疫浊度法测vWF的含量.结果:PTCA及支架术前vWF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即刻较术前轻微增高(P>0.05),术后1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1),术后24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PTCA及支架术前存在内皮损伤和血小板的活化,在PTCA及支架术后血小板的活化呈现下降趋势,损伤的内皮逐渐修复,血检再形成能力下降.
作者:张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开始渗透到图书馆各个环节.面对越来越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以及越来越个性的信息需求.对医院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应当提出新概念,新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乙肝的防治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现有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附试验(ELISA法),但它一般是多样本操作,并且操作时间较长,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Au-ICA)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达到快速、简便、准确、早期诊断之目的[1],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玮;付松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结果:4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0例,锥颅血肿内置管+增强尿激酶引流术12例,非手术治疗10例.40例治愈,2例死亡,死亡率4.78%.结论: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呕吐和生命体征不稳定是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征,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及时再次CT扫描有利于早期诊断;掌握好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作者:代永庆;刘艇;许济;王治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LC 510例临床资料.结果:510例中,胆管损伤2例(0.39%),其中:副肝管损伤1例,行胆管对端吻合;肝总管横断伤1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良好显露胆囊三角,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可避免损伤肝外胆管.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作者:胡荣生;苗俊阁;亢文;范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改善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心衰病人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心衰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日口服.结果:两组病人血清钾稳定,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频率明显减低、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频度,明显减少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高钾血症发生.
作者:孙景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清洁灌肠是指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常用于直肠,结肠检查前的准备或脏器造影,以清洁肠道,便于检查,并防止手术部位感染.传统的用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灌肠液用量大,灌肠时间长,肠道清洁效果不稳定,2003年7月~2004年9月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一次性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灌肠液用量少,灌肠次数少,灌肠效果稳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原始饮片煎煮的汤药,全国中药饮片产量正以每年14%~28%的速度递减.鉴于现状,人们开始了加强对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研究与应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7月5日正式发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及<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首次规定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饮片管理范畴,并与饮片一样逐步实施文号管理.
作者:张愈东;李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历是对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护理、转归等情况客观和系统的记录,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法律实践,疾病预防以及社会医疗保险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探讨书护理病历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出对策,力求书写病历更上一层楼.
作者:熊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结肠假性梗阻产科术后并不多见,临床上与其它类型的肠梗阻难以区分,严重者可发生结肠坏死,肠穿孔,常引起误诊误治,病死率高,现将收治的8例病人做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
作者:孙晓波;陈蓉;孙宏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氨茶碱是儿科临床常用药物,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中毒者时有发生,现对1996年9月~2003年9月救治氨茶碱中毒28例体会作如下报告:
作者:林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1998年以来治疗36例脑卒中后引起肩手综合症病人,经电针,推拿等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36例脑卒中患者,脑出血21例,脑梗塞15例,男性25例,年龄56±10.4岁,女性11例,年龄:58±9.8岁,病程在2周至3个月之间.
作者:田洪文;高欣;于洪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癌症病人晚期,疼痛是常见及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自2003~2004年期间,采用上肢静脉置管,连接自控镇痛泵对晚期癌症病人镇痛,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
作者:任海兰;宋昌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联合丝裂要素(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27例28眼采用联合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视力术前与术后相比p>0.05,眼压术前与术后相比P<0.005.结论:对用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行联合MMC及羊膜的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刘江;张骜坤;卜秀荣;王玉国;蔡晓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学前儿童皮肤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取皮损处鳞屑、毛发或分泌物直接镜检并同时接种于含0.125%氯霉素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置于25-28℃恒温箱内培养一周后观察结果.结果:116例共培养出9种致病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为多,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和含珠菌.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皮肤真菌病以体癣为多见.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则以红色毛癣菌为多,其次为须癣菌.
作者:刘立红;历志;张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新生儿惊厥(neonatal seizures)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惊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存活者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影响儿童脑发育的要原因之一,但新生儿惊厥发作不典型,尤其是临床下发作如无脑电图(EEG)监测很难诊断,因此EEG检查是确定惊厥发作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1].本综述主要侧重于新生儿惊厥的脑电临床一致性问题.
作者:应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进展期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终出现终末期肝病的临床表现.因此,及早发现肝纤维化的迹象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对防止肝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蔺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而且因住院时间长而增加医疗费和护理工作量,严重者由于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而危及生命,导致死亡.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予以治疗,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作者:王丽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2000年2月~2003年12月对54例患者施行锥颅置管引流血肿溶解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
作者:党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