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海燕
自1996年至2003年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共112例,在借鉴于国内外甲状腺切除术的基础上,腺体保留在4g-10g,到目前为止,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董大明;何昕;孙宝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癌症病人晚期,疼痛是常见及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自2003~2004年期间,采用上肢静脉置管,连接自控镇痛泵对晚期癌症病人镇痛,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
作者:任海兰;宋昌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2000年2月~2003年12月对54例患者施行锥颅置管引流血肿溶解术取得了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
作者:党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日趋上升.目前,国内NHU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抗生素不断的更新换代,在治疗上用药的品种越来越多,治疗方法五花八门,这样就造成了治疗上的紊乱局面,再加上耐药菌株的出现,NHU的治疗越来越困难,为了了解中医药在NGU的治疗中的应用,就NGU的中西医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乔国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历是对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护理、转归等情况客观和系统的记录,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法律实践,疾病预防以及社会医疗保险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探讨书护理病历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出对策,力求书写病历更上一层楼.
作者:熊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下颌阻生智齿在临床上较常见,常引起冠周炎反复发作,严重可导致间隙感染或邻牙龋坏等多种疾病,对口颌系统的危害很大,因此需要拔除.拔除的方法很多,作者用涡轮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09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宝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2000年2月~2002年12月间,用胞必佳腹腔内给药加全身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病人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孙艳美;刘卫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结肠假性梗阻产科术后并不多见,临床上与其它类型的肠梗阻难以区分,严重者可发生结肠坏死,肠穿孔,常引起误诊误治,病死率高,现将收治的8例病人做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
作者:孙晓波;陈蓉;孙宏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乙肝的防治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现有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附试验(ELISA法),但它一般是多样本操作,并且操作时间较长,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Au-ICA)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达到快速、简便、准确、早期诊断之目的[1],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玮;付松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国家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儿童注射各种疫苗增多.三角肌注射的常用进针方法操作不便,针头不易固定.为此,在临床实践中摸索改进这一方法,并用改进后的进针方法与原来的进针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李丽娟;王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肛门排便后肿物脱出间断便血5年余,以混痔住院治疗,术前常规辅助检查均正常,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中出血量不多较顺利,术后12小时病人感觉腹胀、排便感不能忍受,检查肠鸣音活跃切口敷料有少量渗血.
作者:郑培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宫腔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用来做子宫腔的观察、诊断及治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微创和无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官腔镜大大提高了妇科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和治疗安全性.它能帮助医生在直视的情况下对子宫内一些病变作出正确的定位和诊断,从而避免了对子宫疾病检查和治疗的盲目性.
作者:朱丽颖;张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结肠癌致结肠梗阻是常见结肠癌并发症.结肠完全性梗阻时是闭袢肠梗阻的病理改变,肠管明显扩张造成肠壁血供障碍,引起穿孔,坏死,致粪汁性腹膜炎.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外科治疗直接影响预后.1991年至2003年对结肠癌引起的梗阻16例行一期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樊林;薛勇;张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LC 510例临床资料.结果:510例中,胆管损伤2例(0.39%),其中:副肝管损伤1例,行胆管对端吻合;肝总管横断伤1例,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良好显露胆囊三角,认清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可避免损伤肝外胆管.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作者:胡荣生;苗俊阁;亢文;范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干眼症是以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降低并进而导致眼表损害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应用爱丽0.1滴眼液治疗干眼症患者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艳波;尚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徒手针刺操作方法的弊端,规范针刺操作规程,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针灸医师手卫生现状和穴位消毒现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规范化操作方案.结果: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常忽视无菌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前洗手,手带菌率高,针刺操作规范化势在必行.结论:在人口流动量逐渐增大,感染性疾病进入快速增长的今天,规范化针刺操作是控制血源性疾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针灸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作者:果乃华;丁思思;陈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学前儿童皮肤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取皮损处鳞屑、毛发或分泌物直接镜检并同时接种于含0.125%氯霉素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置于25-28℃恒温箱内培养一周后观察结果.结果:116例共培养出9种致病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为多,其次为须癣毛癣菌和含珠菌.结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皮肤真菌病以体癣为多见.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则以红色毛癣菌为多,其次为须癣菌.
作者:刘立红;历志;张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护理工作的内涵也不断拓宽和充实,由单纯的执行医嘱、服药、注射、一般基础护理等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人为中心,以解决其存在和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实施健康教育为内容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
作者:吕姝;于红;孙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通过57例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病人分析发病情况,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结果:治愈52例(91.8%),死亡5例(8.8%),发生并发症20例(35.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韩智;李秋波;金英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人体的许多部位存在各种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其中,人类的眼睛之所以能够保持眼内外环境的稳定性,保证视网膜感光功能的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眼球的特殊屏障--血眼屏障[1].
作者:宋昊刚;崔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