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导管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张英迅;李安源;濮杰

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明胶海绵, PVA微粒
摘要:子宫肌瘤是发生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的肿瘤性病变,为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虽然其病因未明,但与雌激素的分泌状态密切相关.雌激素能使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变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TAT和GMP-140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动态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48),随机选择6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用150万U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按临床再通标准分为再通组(n=30),未通组(n=18),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2h、4h、24h、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TAT和GMP-140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患者组治疗前TAT水平(14.56±1.04)μg/L、GMP-140水平(12.50±1.05)ng/ml,较正常对照组(2.15±0.89)μg/L、(8.39±1.33)ng/ml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h再通组GMP-140水平达到峰值(22.17±2.05)ng/ml,4h后TAT到达峰值(46.67±5.79)μg/L(P<0.05)后逐渐下降,持续至少3天,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未通组二项指标持续缓慢上升,48h达到峰值.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TAT、GMP-140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耿美容;辛晓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25例生殖发育异常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分析就诊原因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有辅助作用.方法检测225例因智力低下或发育异常前来就诊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检查出核型改变的有38例,占16.89%,其中13例属多态性变化,除去正常变异,仍有25例异常核型,占11.11%,异常核型检出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结论染色体疾病可导致智力低下,多种发育异常,不孕和不育,而且发病率在特定群体中高,应及早诊断.

    作者:常东;许凤娟;杨敏;曲颖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鼠心室肌细胞钾电流及动作电位特征

    目的比较小鼠左心室、右心室及室间隔心肌细胞的钾电流、动作电位的特征.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左、右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特征和Ito, Ik1钾电流密度无差异;与左心室比较,室间隔细胞存在两种特征的Ito,Ikslow (5.9pA/pF±1.35pA/pF,+50mV) 电流密度低型和Itof(3.47pA/pF±1.1pA/pF) and Ikslow (4.75pA/pF±1.5pA/pF)电流密度均低型;室间隔细胞亦存在两种特征的动作电位,一种与左、右心室无差异,另一种明显延长.结论小鼠心脏细胞存在不同的电生理特征分布,这种分布是由于编码通道的基因分布不同造成的.

    作者:孙志洁;董德利;杨宝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亚砷酸抗裸鼠人肝癌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亚砷酸体内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毒副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肝癌细胞BEL-7402体外培养,取指数生长期细胞裸鼠皮下接种,成瘤后腹腔分别连续注射不同浓度亚砷酸、5-Fu及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浓度亚砷酸治疗组及对照组瘤块大小、抑癌率和裸鼠一般状态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肝肾结构的改变,并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亚砷酸可明显抑制瘤块增长,2.5mg/kg亚砷酸10天的抑瘤率为53.42%,5mg/kg亚砷酸5天、10天的抑瘤率分别为79.28%、96.58%,而且无明显肝肾损害,对造血系统无影响.结论亚砷酸可抑制体内肝癌结节生长,而且对肝、肾及造血系统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毕莉;徐洪雨;杨幼林;刘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所致黄斑水肿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常常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导致玻璃体出血及黄斑水肿而引起视力下降.据报道60%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病人出现黄斑水肿,其中有2/3转为慢性.

    作者:张雪菲;崔浩;单飞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鼠原位肾移植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目的找到预防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建立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采用动脉端-侧吻合、静脉袖套吻合、输尿管端-侧吻合的方法进行69次大鼠原位肾移植实验,并分析死亡的原因.结果共有61只大鼠存活,8只大鼠死于并发症.结论大鼠肾移植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对模型的建立有重要影响,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大鼠的死亡率.

    作者:李井泉;陈照彦;曲丽琴;刘伟;王海平;赵柏;苏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髋关节囊血供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髋关节骨折的治疗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ABS丙酮溶液、大红油画颜料氯仿溶液,分别进行左、右侧髂总动脉灌注,实体镜下解剖.结果髋关节囊的血供主要有股骨颈基底部的动脉环和关节囊血管网.结论关节囊血管网和动脉环是髋关节的主要动脉来源.

    作者:周冬枫;刘慧冬;刘培伟;李玉兰;杨大威;李益民;赵玲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带3蛋白C末端132个氨基酸残基与血型糖蛋白A相互作用位点的研究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探寻带3蛋白与血型糖蛋白A(GPA)的相互作用位点.方法采用PCR方法,从pFAST-Bac-AE1-C-end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中扩增出AE1-C-end截断突变体(Arg832-Arg879),将突变体的cDNA片段插入酵母双杂交系统GAL4AD端表达载体中,观察其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的表达情况.用醋酸锂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与BD端表达质粒共同转化酵母菌AH109,经酵母双杂交营养缺陷培养和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证实带3蛋白C-末端与GPA之间的作用位点.结果成功构建了AE1-C-末端截断突变体酵母双杂交的AD端表达质粒,证实带3蛋白C-末端截断突变体与GPA不止有一个相互作用位点.结论带3蛋白与GPA的作用位点不仅在带3蛋白的酸性C端域,还涉及其后两次跨膜域.

    作者:王天英;刘利梅;姜晓姝;史从宁;郭卓维;傅国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动脉中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血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动脉中ER的表达及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 方法成年雌性大鼠切除卵巢后,随机分为两组:①去卵巢+E2组,给予E2;②单纯去卵巢组,为对照.2个月后处死大鼠取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中的ER表达,并分别用放免法和重氮法检测血清中的E2和NO.结果去卵巢+E2组大鼠动脉中ER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NO含量也显著升高(P<0.001).结论雌激素能使去卵巢大鼠动脉中ER的表达增加,血清中NO的含量显著增加.这可能是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国艺;姚兰春;程春红;傅羽;边淑玲;倪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半透连通式细胞隔离联合培养瓶的研制

    在体情况下,细胞并非孤立地去完成其功能,而是受邻近组织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控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神经调节机制的影响.因此,单一一种细胞的培养加干预下所得出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细胞在体情况.许多以往的实验结果也证实这一点,有些甚至得出相反的结果.

    作者:周晋;孟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鼠第三、四脑室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大鼠第三脑室壁和第四脑室底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及作用.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形态. 结果在全部材料中的第三和第四脑室都观察到了接触脑脊液神经元呈球形膨大的树突终末和轴突终末,在少数材料中还观察到了胞体.树突终末及胞体的表面有少量成簇的纤毛,轴突表面光滑无纤毛.结论在大鼠第三脑室的室旁器等室周器官以及第四脑室的后区及蓝斑区等处证实有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存在,这些神经元可能通过脑脊液途径参与下丘脑-垂体系的神经体液调节或睡眠机制的调节.

    作者:王广友;金立德;张守信;吴树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衰1例

    男患,69岁,于1983年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当时曾发生心源性休克,经抢救好转,以后偶发心前区疼痛,含服硝酸甘油有效,但逐渐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于2000年6月发作剧烈心前区疼痛,静滴硝酸甘油不缓解,住院行冠脉造影显示三支血管(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均有堵塞,遂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心前区疼痛消失,但气短无改善,术后2个月气短加重,伴咳嗽、咳痰,于2002年4月病情明显加重,咳嗽、心悸、胸闷、气短,反复发作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腹胀、尿少、下肢水肿,经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10天无效.查体:被迫坐位,口唇紫绀,颈静脉曲张,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不齐,早搏8~10次/分,肝大,肋下6cm,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李竹琴;刘凤歧;曲仁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放射性NiTi合金血管内支架可行性及安全性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2.3μCi的放射性NiTi合金血管内支架植入正常兔腹主动脉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6只兔随机分为放射性支架组(n=8)及非放射性支架组(n=8),分别于腹主动脉内植入放射性NiTi合金血管内支架和不具有放射性的NiTi合金血管内支架.于3个月后处死两组动物,肉眼观察支架局部有无血栓形成,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支架局部血管的结构改变;生化法测定肝功、肾功;骨穿涂片观察骨髓象.结果放射性支架组新生血管内膜厚度明显低于非放射性支架组,新生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SMCs)明显减少,中膜的厚度和SMCs与非放射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血管内膜均完全内皮化,无血栓形成;两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尿素氮、肌酐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动物的骨髓增生均正常.结论 2.3μCi的放射性NiTi合金血管内支架可减少血管新生内膜增生,对血管中膜、邻近重要脏器及骨髓造血无影响,可安全应用.

    作者:毕亚艳;田野;谷宏越;傅世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印迹杂交在院内肺炎感染途径中的应用

    目的为确证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存在与否,研究胃液pH值变化与院内感染性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 NP)发生的关系.方法以气管切开(或插管)病人为研究对象,用防污染标本刷(PSB)采集标本,由细菌表型分型,直至质粒DNA、酶切、Southern-blot印迹杂交等基因分型,前瞻性观察NP的发生情况.结果 11名患者有逆行感染存在(发生率为22%),即在胃部分离出病原菌1、2天后,PSB在咽部及下呼吸道也检出相同的细菌,应用质粒图谱、酶切图谱和Southern-blot印迹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证明其有很高的同源性.将美蓝经胃管注入病人胃内,1、2天后在咽部及下呼吸道可检出蓝色分泌物.随着胃液pH值升高,胃内细菌定植增加,NP的发生率升高.结论存在胃→咽→下呼吸道逆行感染途径.NP的发生与胃液pH值显著相关.

    作者:代芊;邓宏;宁涛;李剑峰;李冰;黄汉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突变型p53、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的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研究.结果 p53、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计数均与肾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p53和VEGF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和56.7%(17/30);p53阳性或VEGF阳性组MVD(64.0±15.9;63.4±15.2)均显著高于p53阴性或VEGF阴性组(40.6±11.9;39.6±12.5;P<0.01),p53、VEGF均为阳性时,MVD值大(67.2±14.6,P<0.01);MVD计数与VEGF表达明显相关(P<0.01);p53表达与VEGF的表达显著相关(P<0.01).结论 p53、VEGF的表达及MVD计数可作为判定肾细胞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p53、VEGF的表达对肿瘤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肾细胞癌的肿瘤血管形成.

    作者:刘伟;陈照彦;李井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铸造镍铬合金冠桥对唾液中镍元素浓度影响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口腔修复材料和工艺的迅猛发展,人们愈来愈多地将镍铬合金广泛应用于铸造冠桥及烤瓷冠桥的内冠上.然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长期放置于口腔中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铸造镍铬合金的主要成分为:镍(77.95%)、铬(12.6% ).其中镍对多数动物来说是必须元素.但镍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浓度过高将对人体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目前常用的镍铬合金中的镍是否会影响口腔唾液中镍浓度的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胡伟平;袁峰;徐秀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随机对照试验及其应用

    随着科学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新的药物、治疗技术层出不穷.正确应用和评价这些药物及治疗方法等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和水平,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以达到促进病人恢复、健康的目的.

    作者:赵亚双;王滨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雄性大鼠下丘脑GGT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脑室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雄性大鼠下丘脑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速率法分析测定下丘脑组织GGT活性. 结果脑室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0.12μg/20μl)使下丘脑GGT活性明显增加(P<0.05),此作用可被AngⅡ受体拮抗剂Saralasin所阻断.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兴奋AT1受体增强下丘脑组织GGT的活性,促进氨基酸转运至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内,参与GnRH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下丘脑GnRH肽含量增加.

    作者:华文浩;马虹宇;王京花;阎彬彬;曹兴福;张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瘫开窗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及程序化治疗

    脑瘫是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综合征,以痉挛性肢体瘫多见,约占60%以上,肌张力增强以下肢为重.1978年意大利学者Fasano[1]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进行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陈立民;孙崇毅;董大明;石作为;王正雷;高吉昌;王长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常温储存的人同种异体骨制备

    目的探讨常温储存的人同种异体骨制备流程.方法遵循供体选择标准,无菌条件下取骨经脱脂、脱钙等处理,制备新鲜骨、脱钙骨基质(DBM)、表面脱钙骨、半脱钙骨,封装常温储存备用.结果临床应用常温储存人同种骨植骨10例,成活良好.结论常温骨库制备人同种骨流程可靠、实用.

    作者:赵宝权;宋大勇;崔勇;滕立臣;韩剑峰;邵林;林欣;黄亚华;沈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